学术投稿

从肝阳虚论治慢性肝炎

王华杰;马冠军

关键词:肝阳虚, 扶阳暖肝法, 慢性肝炎/中医药疗法, 验案
摘要:历代医家和中医药多数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治法以补泻论为多.然而对于肝脏,大多医家持“肝常有余”“肝有泄无补”之说,仅仅强调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脏虚证多从滋补阴血论治,从未提及肝阳虚.究其原因:一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强调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而忽视了肝阳肝气之不足;二是肝气易于郁结,郁而化火;肝阳易于上亢,故肝病多实热而忽视了肝的虚证.慢性肝炎不能仅局限于“知肝传脾”,临床上也易于形成肝阳虚,亦当重视肝阳虚.肝阳虚证的设立既完善了慢性肝炎肝虚证在理论和临床上只有肝阴虚的不足,也弥补了慢性肝炎阳虚证只有脾、肾阳虚的缺陷,同时扶阳暖肝法也是对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肝肾阴虚型42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口服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天麻、钩藤、牛膝、代赭石、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墨旱莲).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6.19%.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肝肾阴虚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管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肝阳虚论治慢性肝炎

    历代医家和中医药多数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治法以补泻论为多.然而对于肝脏,大多医家持“肝常有余”“肝有泄无补”之说,仅仅强调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脏虚证多从滋补阴血论治,从未提及肝阳虚.究其原因:一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强调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而忽视了肝阳肝气之不足;二是肝气易于郁结,郁而化火;肝阳易于上亢,故肝病多实热而忽视了肝的虚证.慢性肝炎不能仅局限于“知肝传脾”,临床上也易于形成肝阳虚,亦当重视肝阳虚.肝阳虚证的设立既完善了慢性肝炎肝虚证在理论和临床上只有肝阴虚的不足,也弥补了慢性肝炎阳虚证只有脾、肾阳虚的缺陷,同时扶阳暖肝法也是对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

    作者:王华杰;马冠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阴不胜其阳,并乃狂”的认识

    《黄帝内经》言:“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经文原意为阴不足阳而过亢,火热内扰心神而出现心神不宁、狂乱不安之证,明确提出狂属阳属火的本质,补阴泻火是重要的治疗原则.具体的治疗措施从针刺、方药、精神调理、饮食等都有系统的论述.“狂”虽为神志失常的表现,从临床实际来看,造成“狂”的原因有瘀血内结、痰热扰神、阳虚心神浮越.通过对经文学习和医案分析,进一步探讨神志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辛松根;陈佩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芪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免疫衰老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edysamn polysaccharide,HPS)的抗免疫衰老作用.方法:使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采取D-半乳糖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组和HPS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μg/g);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溶液(50μg/g),HPS高、中、低剂量组依次灌胃200,100,50 μg/g HPS水溶液.观察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测定小鼠血清IL-2、IFN-γ、IL-4、TNF-α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脏器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血清IL-2、IFN-γ、IL-4、TNF-α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HPS高、中、低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CD3+T、CD3+CD4+T、CD3+ CD8+T细胞百分比,CD3+ CD28+T细胞均升高;HPS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4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HPS高、中、低剂量组间诸指标对比,高、中剂量作用明显.结论:HPS具有一定的抗免疫衰老作用,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来廷缓衰老,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柳春玲;寇宁;张高林;李磊强;庞大勇;程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调畅肝、脾、胃气机论治偏头痛经验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实践发现:偏头痛常伴发脾胃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等.辨证偏头痛病机之关键为脾虚、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是该病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同调论治,以气血调和为主,健脾运脾为先,肝、脾、胃同调为治疗之根本;具体用药遵循“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原则;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精神安慰等心身并治之法.

    作者:华荣;曾茜;侯紫君;孙景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袁海波教授保元养心方病机、方义探析

    袁海波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临床50载,学验俱丰,创制了保元养心方治疗冠心病胸痹病.通过回顾历代中医对胸痹病治疗的理法方药,阐明了保元养心方的创新之处,剖析了保元养心方的方义与用药特点,列举了典型医案2则,说明该方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庆军;袁智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杞菊首乌饮对高血脂大鼠血脂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杞菊首乌饮方剂对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和杞菊首乌饮小、中、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10 μL/g,杞菊首乌饮3个剂量组按生药量10,20,30 g/kg灌胃,非诺贝特组按50 μg/g给药,1d2次,连续灌胃10 d.分别测定各组TC、TG、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并取大鼠肝脏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①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杞菊首乌饮小剂量组TC和TG变化不明显(P>0.05),中、大剂量组TC和TG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杞菊首乌饮中剂量组的低切全血黏度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杞菊首乌饮大剂量组的高切、中切和低切全血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杞菊首乌饮小、中、大剂量组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杞菊首乌饮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减轻明显,细胞形态大多正常,脂肪变肝细胞较少,未见肝细胞坏死.结论:杞菊首乌饮是通过降低TC、TG、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来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流动力学的.

    作者:汪永锋;徐晓艳;吴红彦;吴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清热止痢方内服兼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热毒蕴结型30例

    目的:观察清热止痢方内服兼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热毒蕴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热毒蕴结型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止痢方(白头翁、黄连、木香、黄柏、白芍、马齿苋、白术、花椒、炙甘草)内服加睡前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肠炎宁片口服和复方黄柏液睡前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两组显效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止痢方内服兼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热毒蕴结型有较好疗效.

    作者:安书卷;刘全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概括,从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分期治疗、辨证论治、中医特色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郭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减明珠饮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31例

    目的:观察加减明珠饮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干眼症患者共124只眼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减明珠饮(制何首乌、白芍、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牡丹皮、川牛膝、炒川楝子),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愈0例,好转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7.7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明珠饮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

    作者:薛莉娜;张爱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文献的中药分布规律

    目的:通过检索相关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所用药物的特点和规律.方法:以“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为现代医学主题病名词,以“耳闭”“耳胀”为中医学主题病名词,以“从肺论治”“宣肺通窍”等为主题方药词,通过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列出药物的使用率、四气五味等频数分析表.结果:有17篇文章入选,有69种药物共使用了327次.石菖蒲、茯苓、柴胡和黄芩等药使用率高,这些药归属于开窍药和利水药,药性大多表现为寒、凉、平性,味道多属辛、甘、苦味,所用药物大多属植物药材.结论: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申琪;王秉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45例

    目的:观察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盾叶冠心宁片,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45例口服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加重3例,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加重5例,有效率为62.2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霍根红;李娟;牛媛媛;张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抑制再狭窄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中面临的重要医学难题,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中药能较全面、有效地作用于介入术后的各个环节,针对VSMCs增殖和迁移这一关键环节的有效药物一直备受关注.综述了中药对VSMCs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调控方面的研究.

    作者:孙续鹏;高爱社;朱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黄降糖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30例

    目的:观察二黄降糖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胶囊,10 mg/次,1次/d;治疗组加服自制二黄降糖汤(生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三七、天花粉、生山楂、泽泻、决明子、虎杖、荷叶、胆南星).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黄降糖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疗效较好.

    作者:李建会;韩群英;荆志伟;刘合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李发枝教授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经验

    李发技教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教学50余载,上穷经旨,下究诸家,善用经典、活用经方,又不囿于经方,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有较深造诣,注重继承并指导临床,在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总结李发枝教授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经验,进行方证辨证,选用当归芍药散合方,在糖尿病合并肾病合防己黄芪汤,糖尿病合并眩晕症合泽泻汤,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合防己黄芪汤及四妙勇安汤,疗效显著.并附病案3则,以飨同道.

    作者:郭建中;吕娜;韩颖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疖肿经验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是河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专家.赵老治疗疖肿注重诊断和辨证,临床常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法,同时注重对其兼症的辨证治疗.赵老认为:疖肿的治疗需标本兼顾,知常达变,调理脏腑,从其辨证论治总体思路、常用方法、疾病特点进行论述,并整理典型病例.

    作者:杨晓瑞;黄亚丽;赵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十分必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期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作者:关东升;李迎霞;孟毅;刘雅芳;崔应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议《伤寒论》第189条之辨证意义

    《伤寒论》第189条,因仲景对斯证叙述简略,又未提及具体治疗方药.故历代医家对此众说纷纭,更使后世学者无所适从,临床当中更难做到正确辩证运用.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有关三阳合病的条文逐一分析,结合《伤寒论》中与其相关条文,与《伤寒论》第189条逐一对比分析,认为《伤寒论》第189条是以阳明为主的三阳合病,治疗忌辛寒清热、攻下实热、发汗解表,而治宜和解少阳.

    作者:杨忠山;陈有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脾益气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50例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00例肝硬化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1次0.5 mg,1d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方(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黄芪、木香、山药、地龙、泽兰)加减,1d1剂,分早、晚2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3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56.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益气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

    作者:张辉凯;罗宏伟;孟祥林;李海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靳锋主任医师运用敦煌辅行诀大泻肾汤治疗白塞综合征经验

    靳锋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中医,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近30 a,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介绍靳锋主任医师运用敦煌辅行诀之大泻肾汤治疗白塞病的经验,指出白塞病多以肾虚为本、湿热夹实为标,临证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补肾化气为法.靳师根据白塞病的病机,遵“异病同治”,强调健脾补肾,兼顾解毒化瘀,灵活运用敦煌辅行诀之大泻肾汤,临床每获良效.

    作者:丁文君;沈明霞;李建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