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春艳
目的:观察嘛呢骨痹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钙、磷水平及尿脱氧吡啶酚(deoxypyridinoline,DPD)和尿肌酐(creatinine,Cr)比值(DPD/Cr)的影响.方法:取SD雌性大鼠72只,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以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手术组大鼠60只随机分为结合雌激素(1 ×10-5 g/kg)组,模型对照组,嘛呢骨痹胶囊低、中、高剂量(0.337 5,0.675 0,1.350 0 g/kg)组5组;术后7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2周.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a、P水平,尿DPD/Cr比值.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嘛呢骨痹胶囊高剂量组血Ca水平升高,尿DPD/Cr比值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P<0.05,P<0.01);嘛呢骨痹中、低剂量组Ca水平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P方面,嘛呢骨痹胶囊低、中、高剂量可升高去卵巢大鼠的血磷水平,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合雌激素组对比,嘛呢骨痹胶囊高、中剂量组血Ca、血和尿DPD/Cr比值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嘛呢骨痹胶囊可升高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尿DPD/Cr比值,从而降低骨高转换率,有效抑制骨质疏松症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海东;金芳梅;王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归纳腰腿痛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按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张铁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风清窍通络方(天麻、钩藤、菖蒲、郁金、皂荚、胆南星、半夏、茯苓、黄芪、红花、丹参、水蛭、全蝎、僵蚕、地龙、伸筋草),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降低CSS评分、提高BI评分、降低S-100b蛋白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鹏程;金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裴正学教授是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裴正学教授在肿瘤的诊疗中,以他首创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始终认为只有在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的情况下肿瘤才能发生、发展.肺癌以肺、脾、肾3脏论治,杏苏散、麻杏甘石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古方与自拟乌鱼合剂、抗癌五味消毒饮、甘苏合剂临证权变治疗肺癌,效果明显.
作者:黄邦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郑绍周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全国第3批、第4批名老中医.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由于患者病损部位的散在多发性,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本病西医多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但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花费昂贵.
作者:赵铎;崔名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华琼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专家,从事肾病的医研工作近30年,在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华琼副主任医师认为:肾脏疾病的本质是正虚邪实,是机体在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正气与邪气不断斗争、此消彼长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治疗时要把握该病病机,抓住本质,辨证论治,注意调节机体平衡,扶正补虚,祛邪不伤正,重视后天营养食疗的作用,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均采用苍耳子散加减(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细辛、川芎)治疗,1d1剂,水煎,分2次温服.5d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结果:治愈13例,好转21例,未愈2例,有效率占94.44%.结论: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窦炎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郭宪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输卵通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给予输卵通胶囊(由土鳖虫、桃仁、泽兰、莪术、败酱草、当归、赤小豆、连翘、黄芪、路路通、蒲公英组成,每粒0.5g),每次5粒,每日3次,以温开水送服.对照组116例给予妇科千金片,每次6片,每日3次,以温开水送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91.38%;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41例,有效21例,无效37例,有效率占68.1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卵通胶囊是治疗盆腔炎较为理想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宋红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76例.结果:痊愈24例,有效45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90.78%.结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尉瑞;蔡继堂;王俊杰;袁艳红;杨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马丙祥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20余年,对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有深入的研究,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独特的认识.马丙祥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具有丰富的经验,将其分为脾虚肝亢型、风邪犯肺型、肝肾不足型、痰湿阻窍型、痰热动风型、心脾两虚型、肝火亢盛型7型,其中四逆散加减治疗脾虚肝亢型抽动症效果显著.
作者:宋淑芬;杨亚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桑皮豆根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本院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桑皮豆根汤(桑白皮、地骨皮、山豆根、苦杏仁、桔梗、紫菀、浙贝母、知母、芦根、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对照组32例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每次15 mL,每日3次.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同时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淡、戒烟酒.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2.50%;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占68.75%.两组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皮豆根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梁胜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近些年发病率逐渐增高,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对COPD的研究表明,COPD不仅是呼吸系统疾病,更趋向于全身系统疾病,这与中医整体观念在认识上有相似之处.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分别从五脏一体观、天人相应论、心身统一论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免疫学机制来理解COPD的辨治,研究分析探讨COPD从整体治疗的必要性,为预防和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伟;姚玉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玄参二地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玄参二地汤(玄参、生地黄、熟地黄、首乌、海螵蛸、茜草)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8例,1d1剂,9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8例,有效30例,无效0例.结论:玄参二地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根据“肾络瘀阻”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指出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解毒通络”“化瘀通络”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许成群;王元;孙永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诱导组(TGF-β110 μg/L)、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1 10 μg/L+体积分数10%空白血清)、干预组(TGF-β1 10 μg/L+体积分数10%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4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TGF-β1 10 μg/L能显著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但和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共同作用后,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能够抑制HK-2细胞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王晓红;杨晓云;李钦;杨丽霞;李晓东;姜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中药“药象”理论从象思维出发,在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方面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笔者试图运用中药“药象”理论,对清代吴鞠通《医医病书》中一些有关中药“药象”方面的理论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明晰药物的作用原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齐容;梁永林;汪雪义;边玉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吕启元老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以擅治外科病症享誉一方.各种外用膏药,均亲手如法炼制,除局部用药外,还配合汤药.其处方简洁,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平中见奇,读之耳目一新,试选乳痈、脑疽、暑疖、瘰疬、胎痒、流注、肾着、内陷等病案,略作赏析.
作者:朱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中医常见证候、病位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及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将噪声暴露人员分成4种类型(A:正常.B:语频听阈正常高频听阈提高.C:语频、高频听阈均提高但高频平均听阈< 40 dBHL.D:语频、高频听阈均提高但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进行中医证候、病位的调查,并分析4组人员在中医证候与病位的差异.结果:语频听阈正常,高频听阈提高人员(A、B组)证候以实证为主;而语频、高频听阈提高者(C、D组)以虚证为主,组间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实证病位以肺、肾、心为前3位要素,虚证以脾、肾、心为前3位要素;各组间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痰湿为主要病性类证候要素.结论:噪声暴露人员出现有气虚、肾虚等虚证证候时更易引起语(低)频的损失.
作者:郭集军;邓小峰;曹丹燕;梁晓阳;李骏晖;阙冰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Ⅱ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中风防治灵Ⅱ号(法半夏、陈皮、炒白术、茯苓、天麻、泽兰、泽泻、干荷叶、石菖蒲、白芥子、制穿山甲、炒川芎),每日1剂.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Ⅱ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干预有明显效果.
作者:赵莹雪;王松龄;吴玉红;张社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鲜中药有效成分丢失较少,若能适时采取加入应证的方剂中,必将收事半功倍之效.如鲜蒲公英、鲜桔梗、鲜芦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鲜生地黄、鲜小蓟、鲜茅根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鲜马齿苋、鲜地榆、鲜白头翁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作者:田顺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