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张琦;王丽天;蔡克波;陈莉萍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女性
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CSC)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252例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发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结果 女性CSC发病率比男性低(1: 5.3);发病年龄、初诊视力、双眼发病率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男女患者基本一致(P>0.05).结论 女性CSC的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81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病例46例,阴性病例3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1 ~ 168分.男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体重指数增加、低HDL、高LDL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结论 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TG血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云江;施仲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自从1960年首次报道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后,大量的临床案例已使人们对于NM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较深的了解.然而大多数医师对于NMS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难以对该综合征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有鉴于此,文章对NM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学敏;江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呼吸道管理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呼吸道管理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2例ICU收治的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的患者,根据危象预测积分,分为普通组(积分<12分,n=21)和高危组 (积分>12分,n=11),对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拔管前后肌力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胸片和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组患者术后呼吸支持时间(18 ~ 30 h,平均26 h)大于普通组患者(4 ~ 28 h,平均14 h),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术后发热、胸片渗出影以及阳性痰培养结果的发生率也高于普通组.结论 术后给予高危患者严密的监测和充分的呼吸支持,有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应充分重视气道护理和感染的防治.

    作者:皋源;何征宇;王祥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代谢综合征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索两者间潜在的关联.方法 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征募70例男性COPD患者及68例男性吸烟非COPD患者分别作为COPD组和对照组.每例患者进行腰围、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压及肺功能测定,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结果 COPD组有30名(42.9%)患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 (22.1%)(P <0.05).代谢综合征的5个组分中只有腹型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在COPD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COPD组的低HDL-C和高T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轻中度患者升高.结论 本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代谢综合征在男性COPD患者中相当普遍,可能是COPD患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原因,在此人群中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曹振英;张柏膺;黄绍光;沈琳辉;胡家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胰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问题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就当前胰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问题,包括胰头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术前减黄的适应证与方法选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吴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早期联合用药治疗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及眼部并发症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早期治疗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减少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1998年6月~ 2005年11月间,病期均不超过4 d的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患者74例,其中联合用药组以阿昔洛韦 (15 d)联合强的松(6 d)口服(n=37),以仅口服阿昔洛韦(15 d)者作为对照组(n=37).以治疗15 d后带状疱疹部位皮损和疼痛的改善程度,判定和分析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三叉神经痛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治愈25例(67.6%),显效和有效各5例(各13.5%);对照组治愈10例(27.0%),显效和有效分别为4例(10.8%)和12例(32.4%);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6% vs 70.3%)(P<0.05).联合用药组眼部临床症状较轻,其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 vs 45.9%)(P<0.01).结论 对于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早期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口服较单独口服阿昔洛韦疗效显著;联合用药对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作者:周华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发病和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CAD)发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66例冠脉造影患者,依据ATPⅢ MS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MS,分析其与冠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323例CAD患者中MS者 207例,无MS者116例;343例非CAD患者中MS者85例,无MS者258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292例MS患者中,冠脉重度病变157例,冠脉轻度病变83例,冠脉造影正常52例;而374例无MS的患者中,冠脉重度病变仅76例,冠脉轻度病变11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185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Gensini评分为(36.8±40.5) vs(14.3±26.3)(P<0.01).结论 MS是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之一,且MS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

    作者:杨爱芳;王长谦;谢秀兰;丁弘毅;徐依敏;黄定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Hec1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分裂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癌症高表达(Hec1)基因表达沉默对胃癌细胞AGS分裂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siRNA使Hec1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ec1 mRNA表达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经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胃癌细胞AGS转染Hec1 siRNA 48 h后,Hec1基因表达抑制率达到9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G2/M期比例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出现明显凋亡;形态学检测发现,Hec1 siRNA 转染48 h后处于分裂中期细胞高于各对照组,转染72 h后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法显示Hec1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 抑制Hec1基因表达,可以明显阻滞细胞分裂并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同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瞿颖;蔡劬;陈雪华;李建芳;王运伟;朱正纲;刘炳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

    目的 分析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 9例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A组)和15例有症状的醛固酮瘤患者(B组),分别进行血尿电解质、血尿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及肾上腺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肿瘤直径和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年龄、血醛固酮、血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低血钾者占46.7%,而A组患者血钾均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 肾上腺意外瘤中有部分患者为醛固酮瘤,其醛固酮分泌轻度升高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需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以明确性质,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炜;汤正义;王卫庆;吴景程;宁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卡维地洛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雄兔随机分为3组:高脂对照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给予每只兔胆固醇1 g/d;卡维地洛组在高脂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 -1·d -1.两组给予相应处理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并继续相应处理10周.正常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及正常饮食.干预结束时,测定血脂、脂质过氧化物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取动脉组织检测血管原位超氧化物生成、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质过氧化物、NO水平和血管内原位超氧化物生成均明显增加,而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卡维地洛明显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和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并显著抑制血管原位超氧化物的生成(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兔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明显减弱(P<0.01);卡维地洛明显改善高脂兔内皮依赖舒张功能(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改善NO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卡维地洛除β-受体阻断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内皮源性NO活性的作用.

    作者:卜军;何奔;陈国雄;张存泰;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深度烧伤创面巨噬细胞与渗液sTNFR、sVCAM-I的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人不同时期烧伤创面渗液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I(sTNFR-I、sTNFR-II)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sVCAM-I)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在换药时采用海绵吸取创面渗液,用免疫酶联法测定sTNFR-I、sTNFR-II 、sVCAM-I,手术中取烧伤创面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D68,计数巨噬细胞数量.结果 烧伤创面渗液中sTNFR-I、sTNFR-II浓度及创面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量在伤后的第2天显著增加,在烧伤1周后进一步提高,并在创面愈合前维持在较高水平.sVCAM-I在烧伤后即显著下降,并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创面渗液sTNFR-I、 sTNFR-II、sVCAM-I浓度变化与巨噬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7、-0.37.结论 sTNFR-I、 sTNFR-II与巨噬细胞数量显著相关,提示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sTNFR与巨噬细胞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俞为荣;方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9例应用Bear1000辅助通气治疗的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有创治疗15例,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行无创性正压呼吸支持(NIPPV)14例(无创组).结果 无患者死亡;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SIMV+PEEP模式(P<0.01);NIPP能明显改善氧分压、氧合指数(P<0.01),同时,无创组脱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有创组(P<0.001).结论 CPAP+PSV模式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理想模式;而是否采用NIPPV模式,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情况作相应的考虑;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方法处理此类患者.

    作者:蔡巍巍;陈勇兵;陈长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槐果碱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的作用

    目的 以HeLa细胞为模型,观察从苦参中提取的槐果碱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CVB3m)的作用.方法 ①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槐果碱对HeLa细胞的毒性.②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槐果碱体外抗CVB3m作用.③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观察槐果碱对CVB3m感染的HeLa细胞的保护作用:在96孔板上种植HeLa细胞并予CVB3m吸附1 h,加入不同浓度的槐果碱,并设立病毒、细胞、槐果碱对照,培养15 h后以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比较各组细胞能量代谢率和细胞存活数.结果 ①槐果碱稀释到<391 μg/mL,对HeLa细胞无毒性;≥783 μg/mL引起HeLa细胞CPE.②槐果碱6.25 ~ 50 μg/mL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减轻CPE;>100 μg/mL反而会加重、加快CPE.③槐果碱1.56 ~ 25 μg/mL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得细胞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存活数较病毒对照组增加(P<0.05);槐果碱在50、100 μg/mL时反而加重病毒对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存活数、细胞代谢率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槐果碱在体外有抗CVB3m作用,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星宇;陈曙霞;刘晶星;钱富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腔内占位性病变71例临床分析

    目的 采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1月~ 12月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150例,71例为宫腔占位性病变,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病变摘取或活检术,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71例宫腔占位病变中,≥46岁47例,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阴道超声提示33例(46.48%),宫腔镜提示49例(69.01%),病理符合38例(53.52%).对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有其优越性,不可替代;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结合病理检查诊断更明确.

    作者:沈丽华;龚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陈竺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1及IC的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作者:秦慧;李燕芹;赵旭霁;查琼芳;刘斌;邹静;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影像学技术评价冠脉再狭窄的进展

    冠脉再狭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影像学技术如能对其作出早期、安全、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则能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改善患者的预后且能节约费用.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较多,由于各种原理和方法的不同,所以各有其优缺点,需要通过适宜的选择以便对临床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程旭;黄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尼扎替丁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目的 评价国产尼扎替丁胶囊在中国健康志愿受试者中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 300 mg 尼扎替丁胶囊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尼扎替丁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尼扎替丁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20±0.56)h和(1.38±0.60) h,Cmax分别为(2371.0±534.3)ng/mL和(2413.4±586.2) ng/mL, MRT分别为(3.05±0.49)h和(2.97±0.47)h, AUC0-8.5 h分别为(6753.2±873.6)ng·h-1·mL-1和 (6681.9±1087.3) ng·h-1·mL-1, T1/2分别为(1.56±0.33)h和(1.51±0.21) h.尼扎替丁试验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102.3%.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尼扎替丁胶囊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黄霞;傅军;陈钧;荣征星;翟青;蒋兴国;陈红专;姜昌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型脱细胞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新的移植血管来源.方法 利用酶-去污剂法去除犬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细胞,脱细胞后其中一部分再进行肝素结合,组织学及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效果.24只兔的左、右两侧颈动脉同时分别植入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异种血管,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3周、3月和6月,用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3月随机处死12只兔,取材后行Ⅷ因子和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脱细胞后管壁无细胞成分残留,而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植入兔颈动脉后两组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3月后管壁出现平滑肌细胞,而内腔由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酶-去污剂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是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学宁;陈长志;杨岷;郭亚雄;吴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