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麦消渴片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苑晓烨;杨圣俊;温志谦;李芳

关键词:天麦消渴片, 二甲双胍, 糖尿病, 2型, 糖脂代谢
摘要:糖尿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三大杀手.在糖尿病人群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90%左右[1],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脂及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n=35)和对照组(n=32),分别给予丹参片;氨氯地平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丹参组治疗后动态血压下降不明显,动态血压较为平稳,明显有昼夜节律性变化,治疗前后血脂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没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对动态血压的平稳有明显的效果,且具有降血脂及抗炎作用;丹参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高血压痛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高霞;胡建军;何萍;殷智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5例(治疗组)与外剥内扎合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效果比较;对2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及术后出血、恢复工作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外观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无复发.结论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既不损伤肛门括约功能,又能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贾志儒;王海梅;尹志梅;高丽霞;刘冬花;谷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肾盂切开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疗效观察

    我院2005至2009年采用钬激光碎石配合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肾形结石9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5岁.

    作者:耿德恩;霍艳群;张扬;刘锦启;贾春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四肢骨病理骨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病理骨折已十分常见,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对病理骨折的误诊、漏诊并不少见.影像诊断对病理骨折的鉴别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四肢骨病理骨折影像学分析,探讨病理骨折影像学鉴别诊断价值,以便提高病理骨折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作者:张哲;张京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妇科手术中改良皮内缝合下腹横切口效果分析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上海浦东金环YY0166-2002可吸收缝合线,改良皮内缝合下腹横切口136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秀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 对ICU 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比较,每位患者均采用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15分钟测定1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18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8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存在一定误差,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的差值,有条件的尽可能用有创血压.

    作者:向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联合皮瓣急诊拇指再造疗效观察

    拇指脱套及末节毁损伤临床较常见,基层常受无显微外科条件及技术限制无法再造,致拇指缺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即使皮管修复在一定程度上保长了拇指,但其臃肿、感觉功能差,日后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作者:靳书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冠心病(CHD)并不只是动脉脂质沉着性疾病,而是脂质代谢紊乱和炎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炎性因子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CHD、糖尿病(D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斌;王若;王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触珠蛋白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恶性程度高.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卵巢癌是降低卵巢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邓洪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术中配合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专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进行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等优势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

    作者:祖金美;赵恒娣;董宏旭;张改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时间医学在重症胰腺炎早期节律性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性研究

    时间医学,又称生物钟医学,为时间生物医学(chronobiological medicine)的简称,是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揭示人体有一种近似时钟的功能,能调节机体各部分按时运行,也揭示了人体的时间节律与疾病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于颖剑;高鹏志;陶晓峰;康军霞;李五子;许建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变化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研究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临床测定简便易行.研究提示,尿白蛋白变化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因此研究糖尿病尿白蛋白变化与其他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防.

    作者:魏洪军;程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清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 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 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作者:夏曙光;张桂新;徐禀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迅速在全世界蔓延,欠发达国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超过发达国家.HIV感染后损伤免疫系统,引起致死性机会感染或肿瘤.

    作者:杜荣花;潘志远;王俊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尿液干化学和尿流式细胞仪检测6196例住院患者红白细胞结果分析

    尿液检查是临床必要的检查项目,尿干化学检查红白细胞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等而影响临床的诊断,需要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确认.我们对6 196例住院患者同时检查干化学和尿流式细胞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池洪治;张建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脏骤停30min 心肺脑复苏成功1例

    患者,男,60岁,主因胸闷1h,神志不清10 min于2009年8月29日16:00来我院急诊室.既往体健.患者于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未予特殊处理,来我院途中,10 h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入院时查体:血压0/0 mm Hg(1mm Hg =0.133 kPa),意识不清,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音均消失.

    作者:赵旭红;王荣英;石汉文;田英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肠憩室并发间质瘤1例

    患者赵某,男,89岁,主因腹痛3d伴呕吐于2010年4月30日10:30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及转移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不含血性液.

    作者:尹向岩;王立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时间和压迫方法的观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癌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通过对108例患者介入术后压迫时间及压迫方法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纪素花;刘为平;李玉红;张雪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云为;王峰;张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小儿常见病,经腹股沟部小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手术疗效相同,且小切口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刘鸿章;段文都;王蒸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