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金玲;余少卿
目的 探讨利格列汀对肾功能不全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服用利格列汀前,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GMS)持续监测血糖3d,口服该药物后,RGMS持续监测3d.比较给药前24h与给药后第3天的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高血糖比例、低血糖比例,并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给予利格列汀后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高血糖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没有低血糖发生,并且肾小球率过滤无明显变化.结论 利格列汀能安全、方便、有效地显著减少肾功能失代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降低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程杰;张玄娥;唐键;顾蕾;唐文佳;周尊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妇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确.EM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是EM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以抑癌基因和癌基因遗传变异的积累为标志的,尤其是抑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方法 抑癌基因非甲基化的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采用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选取以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型EM的汉族妇女6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标本和异位内膜组织标本各6例,选择同期住院患者中族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构成比相似的非EM的汉族妇女6例为对照组,选取患者的正常在位内膜组织标本6例.采用美国illumina公司生产的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450K Beadchip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研究,通过对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的总共48万个甲基化位点进行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EM患者原位和异位内膜组织样品的全基因DNA甲基化修饰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在EM患者的全基因甲基化修饰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差异甲基化的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结果发现富集的GO条目主要集中于免疫过程的抗原呈递和干扰素Y的相关通路,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协同转运、负离子跨膜转运等活性,而KEGG通路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富集程度高的通路是focal adhesion通路,参与其中的蛋白分子包括ECM-受体互作,细胞因子-受体互作,这些结果为揭示新的EM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结论 该实验为EM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而为EM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雷蕾;叶庆华;李慧;杨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2-脱氧-D-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对成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生长组和诱导静息组,加入2-DG后定时观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BMP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BMP4)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同时加入2-D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效率.qRT-PCR进一步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2和CDK4以及控制神经干细胞命运选择的Hes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Incucyte机器实时监测细胞增殖显示,加入2-DG后,正常生长和静息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加入2-DG后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分化的效率显著增高(P<0.05).qRT-PCR结果表明,加入2-DG后CDK2和CDK4表达量下降,Hes1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2-DG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作者:胡馨予;高正良;徐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GF-β和(或)LIF和(或)TSA刺激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TGF-β和(或)LIF刺激Stat3基因敲除细胞(MEF-Stat3-KO);用KM小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腹腔内注射LIF后收集肾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性蛋白(Col3和FN1)和乙酰化Stat3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ol3和FN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的Col3、FN1和LIFR、Stat3的沉积.结果 在NRK-49F细胞中,LIF降低TGF-β诱导的Col3和FN1的表达;在Stat3-KO细胞中,LIF对Col3和FN1的表达无作用.UUO肾脏中,LIFR和Stat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LIF注射后Col3和FN1的沉积减少.LIF刺激NRK-49F细胞15 min后,乙酰化Stat3明显增多;TSA刺激细胞后,Col3和FN1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LIF抑制体内外肾间质纤维化,依赖于Stat3,其机制可能包括乙酰化修饰.
作者:余莹;余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y-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抗氧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与gly-LDL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完全培养基及不同浓度(G1组0.06 mg/L,G2组0.12 mg/L,G3组0.24 mg/L)的gly-LDL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24h、48 h及72 h,设对照组(Ctr),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SOD和MDA水平,同时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gly-LDL对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用实时半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方法测定Mn-SOD和eNOS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gly-LDL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较低或较高浓度的gly-LDL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随时间的增加SOD的活性及MDA的含量是升高的;中间浓度的gly-LDL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随时间的增加SOD活性是逐渐下降的,MDA含量是先增高后降低的.各组Mn-SOD的mRNA表达水平48 h和72 h均下调,eNOS的表达水平于24h和48 h均下调,72 h时上调.结论 Gly-LDL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肯定其是恶化因素之一.
作者:张冰雨;曾瑞翔;舒晓亮;雷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渔民院前急救现况与需求,为制定针对渔民的急救培训方案和作业生产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对舟山市普陀区樟州渔业村172名渔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渔民院前急救现况与需求.结果 26.2%的渔民在过去一年捕鱼期间发生过意外伤害,第一施救人员主要为同船船员(77.3%).89.5%的渔船配备急救箱,44.2%的渔民知道海上救助电话,15.7%实施过院前急救.渔民院前急救知识平均正确率为53.8%,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工种、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和是否实施过院前急救.61.6%的渔民参加过急救培训,不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无时间(41.3%).58.7%的渔民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39.0%的渔民愿意付费参加培训.期望培训的内容以创伤急救(45.3%)和心肺复苏(26.7%)为主,形式主要为教员示范及现场实习(79.7%),培训频率以一年一次(36.0%)居多.结论 渔民院前急救现况有待改善,有关部门应加强渔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与作业安全规范.
作者:丁思丝;冯铁男;曹慧;姜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脓毒症临床表现多样,是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临床危急重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前期研究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14)通过识别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CD14在脓毒症中的致病机理,探讨其在脓毒症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邵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继发性肺结核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异同.方法 对24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以21~30岁的年轻人为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发热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3种肺外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痰涂片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在继发性肺结核组,肺部病灶范围分布在6个肺野的患者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胸壁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两组合并脊柱结核、肠结核、喉结核、泌尿系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无差异(P>0.05).结论 对年轻、肺部结核病灶范围广、全身情况差的肺结核患者,要警惕同时合并肺外结核,尤其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
作者:李红;郝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以及三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重症患者78例.分别比较患者入院第2天、第8天血清PCT、CRP、TP、ALB、PA水平,并根据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血清PCT、CRP、TP、ALB、PA改变情况.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第8天血清PCT、CRP、PA与第2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第2天、第8天PCT、CRP、PA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PCT、CRP、PA变化有助于评价EICU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以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高芸;吴萍;李莹杰;罗斌;戴国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基因符号(即基因名称的缩写)在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由于许多作者对基因命名、书写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目前医学论文中基因和蛋白符号书写不规范的现象频频出现,如没写成斜体、使用希腊字母和罗马数字及大小写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根据国际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Human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HGNC)颁布的“人类基因命名指南”(guideline for human gene nomenclature,HGNG)新版本(2014年2月网络版)的内容,简要介绍人类基因及其相应蛋白符号的书写规则,对常见的书写不规范现象做出疏理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帮助作者和读者正确使用基因和蛋白符号,提高医学论文的规范化质量,促进我国医学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
作者:黄静怡;曹静;韩丹;郑芹;沈志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对Ⅰ型胶原N前端肽(prcollagen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 Ⅰ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入组病例分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随访.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指标.结果 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样本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P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症状积分数据组间、组内比较,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dit分析,(R)治疗组=0.599 3,(R)对照组=0.400 6,u=3.643 (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治疗POP肝肾不足证能促进PINP生成,抑制CTX产生,BMD变化短期不够灵敏,症状积分变化明显.
作者:赵炎平;孙宏伟;翟小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鼓膜检查、声导抗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鼓膜穿刺等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鼓膜检查、声导抗检查、纯音听闻测试及鼓膜穿刺等方法对80例(106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分泌性中耳炎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声导抗各项指标.比较B型和C型的抽液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鼓膜充血内陷为60.38%,鼓膜活动度受限为90.57%,鼓室积液征45.28%.患者组声导抗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表现为气导下降或气导及骨导均下降.B型鼓室导抗图的实际得液率(86%)>C型鼓室导抗图(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检查,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检查对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晓林;金玲;余少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短暂视觉障碍(transient visual disorders,TVDs)亚型与短暂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主要致病因素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急诊,确诊的538例TIA患者采用磁共振和超声等方法判断TIA病因,采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表记录TWDs的主要亚型包括短暂单侧全盲(transient monocular blindness,TMB)、同向外侧偏盲(homonymous lateral hemianopia,HLH)、孤立双盲(lone bilateral blindness,LBB)、双侧正视觉现象(bilateral positive visual phenomena,BPVP)和复视(diplopia).组合使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TVDs各亚型与TIA发病原因和高风险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此判断患者预后.结果 共计175名(32.5%) TIA患者发生TWDs,其中TMB是常见的视觉障碍.HLH患者中房颤发生率较高,TMB意味着颅外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房颤的可能性更大;复视与颅外动脉疾患和非房颤所致心源性栓塞有统计学关联;LBB多代表颅内动脉疾患.36个月随访时间终点时,HLH、复视、LBB、TMB和BPVP患者中的卒中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7.6%、10.4%和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发生TVDs,患者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鉴别TVDs亚型可用于快速判断TIA病因和预后评估,在国内现有急诊条件和医疗环境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鑫璞;沈凌达;郑天衡;肖晶晶;王少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精神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30~65岁,随机分为两组,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右美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4 μg·kg-1,10 min榆注完毕,继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七氟醚吸入维持.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于术前、拔管后30 min和术后4d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PQ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30 min右美组PQRS量表生理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d右美组PQRS量表认知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显著提高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
作者:杨君君;赵嫣红;刘健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其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对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THP-1细胞株并用佛波酯诱导分化使其成为巨噬细胞,与100 μg/ml的氧化LDL(oxidized LDL,oxLDL)孵育细胞使其转化为泡沫细胞.分别以浓度为300 μg/ml的AGEs、600 μg/ml的AGEs对细胞进行刺激,用浓度为10μg/ml的抗RAGE抗体对细胞进行预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测定来反映细胞内脂质含量,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来检测各组巨噬细胞RAGE表达以及与胆固醇流出相关因子ATP-结合盒转运子(ATP-binding cassette,ABC)G1、ABCA1及肝X受体-α(Liver XReceptor-α,LXR α的表达变化),通过将干预后的巨噬细胞与荧光标记的oxLDL共同孵育,并加入HDL及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介导胆固醇流出,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的荧光强度,动态观察巨噬细胞在不同干预条件下胆固醇流出功能变化.结果 经AGEs诱导后,巨噬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RAGE表达增加,ABCG1表达下降,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能力减弱.AGEs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应用抗体阻断RAGE功能后,AGEs引起的改变均有明显恢复.结论 AGEs-RAGE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巨噬细胞流出胆固醇,增加细胞内脂质累积,从而易于形成泡沫细胞.
作者:徐雷;王一茹;李沛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综述了骨骼肌肌母细胞移植的历史和临床研究进展.骨骼肌肌母细胞在治疗遗传性肌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方面作用突出,但在进一步临床试验中发现,移植后存在肌母细胞损失率高,迁移率低,导致心律失常等不足.除此之外,人类肌母细胞基因移植在治疗糖尿病、癌症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总的来说,骨骼肌肌母细胞移植应用领域广泛,但目前在改善心肌缺血,治疗肌肉营养不良等疾病方面各有利弊,期待更综合的研究攻破移植的限制,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细胞治疗.
作者:张立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退黄合剂直肠滴注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蓝光光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退黄合剂精细直肠滴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液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数据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退黄合剂直肠滴注联合蓝光光疗能显著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由蓝光光疗导致的机体贫血状况及氧化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佳林;刘颖钏;沈莹;刘邓浩;刘江勤;贲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根据TSH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0.4 mU/L< TSH≤4 mU/L;A组:4 mU/L< TSH≤10 mU/L;B组:TSH> 10 mU/L.比较三组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BMI、TC、TG、LDL-C、HDL-C、SBP、DBP、HBA1C、HCY、baPWV、baABI)的差异,并对A、B两组行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3个月,比较替代治疗后上述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 A、B两组的BMI、TC、TG、LDL-C、HCY、baPWV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B组的TG、LDL-C、HCY、baPWV较A组进一步升高,HDL-C进一步降低(P<0.05).经过替代治疗后,A组TSH、TC、HCY、ba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组TSH、BMI、TC、TG、LDL-C、HCY、ba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baPWV作为应变量,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baPWV与TSH、TC、LDL-C、HDL-C、HCY独立相关,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亚临床甲减存在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TSH轻度升高阶段便可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从而改善血脂异常、防止动脉硬化症,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罗云;顾亚萍;廖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感染的疗效比较,及术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感染的患者24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予以无管化PCNL治疗,对照组予以URL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尿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两组治疗前后hs-CRP,IP-10和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和手术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尿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者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hs-CRP,IP-10和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 无管化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感染的疗效优于URL,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更易于控制术后机体的炎症.
作者:张菊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规产检的单胎孕妇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产妇在孕期由专业营养师进行1~4次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仅按常规进行产检.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孕前体质量58.91±7.47 kg vs 56.45±6.10kg和孕前体质量指数22.02±2.43 vs 21.63±2.41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3.58±5.28 kg和13.99±3.41 kg,(P =0.528);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前者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加5.34±1.25高于后者5.07±1.97,差异显著(P=0.001);两组对象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而巨大儿(14.4% vs 5.1%)、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5.2% vs0%)及早产(13.4% vs 3.8%)的比例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结论 孕期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改善妊娠结局有临床意义.
作者:苏涛;程蔚蔚;金焱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