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汗证治疗心得

乔作现

关键词:汗证/中医药疗法
摘要: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休克等的出汗,皆可列入上述范围.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论肾炎蛋白尿辨治方法——叶传蕙学术思想之六

    1 辨证分型治疗1.1 外邪束表肺气壅塞主证:一般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除蛋白尿表现外,同时伴有面目浮肿,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干咽痛,咳嗽,小便短赤等,舌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

    作者:郭立中;刘玉宁;李培旭;关明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麻杏咳喘饮治疗小儿肺炎240例

    小儿肺炎是儿科多发病中的高危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该病的治愈率,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应用我院自研药物麻杏咳喘饮治疗小儿肺炎2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君平;郑淑丽;张冬梅;赵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合方临床运用举隅

    合方是方剂变化的特殊形式,具有单方所不具备的治疗面广、作用性强等特点,本文就合方在临床上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立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一组症候群.本着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原则进行治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重视调和肝脾,从肝脾失调论治,大多可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丰;张北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TF-Ⅵ型多能治疗仪结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伤科常见病,多急性发作,腰痛剧烈,夜不能寐,动则疼痛甚至大汗淋漓,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我院门诊近一年来采用自行研制的TF-Ⅵ多能治疗仪(专利号99238542.3),并结合手法治疗该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振;刘京合;朱保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记忆障碍的中医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记忆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也是人类脑老化的标志之一.目前中医药在改善记忆障碍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复习近十年文献,对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曾锦旗;彭泽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张子和育子思想初探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后世称其为攻邪派宗师.张氏不仅擅长以攻法疗疾,而且他对儿科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其中的育子思想甚为精辟.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推行,独生子女的增多,优生优育问题为整个社会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不少人在育子方面有一些偏颇之处.用张子和的育子思想来审视今天的育子方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张氏的育子思想概括如下.

    作者:李予姝;杨建宇;翟文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四神丸和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

    笔者自1994年10月至1999年12月应用四神丸和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吕建勋;应瑞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济宁市志贺氏菌属细菌分布及其对中草药药敏试验报告

    应用中草药对志贺氏菌属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进行实验探讨,结果证明复方中草药煎液对所试3群11个血清型242株病原菌均有抑菌作用,临床有实用价值,处方可适当加减.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

    1995年以来,我院采取针刺疗法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0例34例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青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电针的比较观察

    本工作以在校正常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①在各日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日阴时组织和阳时组的PEPI、甲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PEPI/LVETI比值外,其余各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各合日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了丁壬日阴时组和阳时组的LVETI外,其余各日阴时组和阳进组的STI各指标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在十日所有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组中,除阴时开穴组的LVETI外,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其余STI各指标在电针前后之间的差别都有着统计学意义(均P<0.111).但经统计学处理,阴时开穴组、阳时开穴组的Q-S2I、LVETY、PEPI、PEP/LVETI比值电针前后差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阴时开穴和阳时开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

    作者:李磊;任璐蓓;王静;刘世敏;舒勤;周敏明;李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制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腺炎117例

    我科自1997年7月~1998年12月应用院内制剂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腺炎117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与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30例作了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薛冬梅;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厌食症中医药外治法研究概况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证,其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等,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即可诊断;其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小儿厌食直接影响到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因小儿厌食的同时又厌药,所以很难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作者:王斌;冯新送;刘庆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活血祛痰法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ra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祛痰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SHR)心肌ra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将SHR分为14周龄组、28周龄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分别在14周和28周取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N-rasmRNA的含量.结果:SHR各组N-ras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SHR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中药或西药治疗能降低该趋势(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s癌基因在心肌肥厚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医活血祛痰治法可逆转心肌肥厚,其治疗机理可能是抑制了心肌ras原癌基因的高表达.

    作者:唐咸玉;王剑;严灿;邓中炎;潘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银翘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

    老年肺炎患者因脏器老化,代偿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多,细菌耐药性多见,所以治疗相对困难,死亡率较高.为了探讨单纯祛邪及扶正祛邪并举治疗老年人肺炎的疗效差异性,随机选择两组病例,分别选用相应方药治疗.治疗组30例选银翘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有效率86.66%;对照组30例选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有效率60.00%.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抗感染途径上,扶正与祛邪在老年人肺炎治疗上有同等意义,扶正意义在于调整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及防御机能,其是以通过调整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而达到抗感染目的的.扶正与祛邪疗法并用治疗老年肺炎效果比单纯应用祛邪疗法好.

    作者:杨周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骨松穴位贴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本文根据“肾主骨”和内病外治结合起来研制抗骨松穴位贴剂(KGT),通过用KGT外贴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依普拉封比较治疗骨质疏松(0P),检测性激素与骨密度,结果KGT与口服补肾方药组取得了同等的疗效,证实“体表穴位--经络通道--络属脏腑”的存在,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作用传递于靶器官,非血中量效浓度关系,提出了药物的作用是“穴位经络通道放大效应”,丰富了现代药理学理论,发展了第三条给药途径.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李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探讨

    出血性中风发病前多有风阳痰火之始动诱因,而脑脉破裂,血溢脉外所形成的瘀血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水瘀毒邪互结,损伤脑髓为该阶段的主要病机,阳明腑实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转归的关键,从而指出祛瘀利水、解毒开窍为该病的治疗大法,辅以通腑泻下有助于急性期的救治.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痰毒瘀结型胃癌与脂质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痰毒瘀结证的检出率达70.9%,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这种痰浊的生化物质基础是TG和LDL升高.为了加强痰毒瘀结证诊断的客观性、治疗的针对性及改善胃癌预后,本研究就胃癌痰毒瘀结证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痰毒瘀结型胃癌60例和对照组非胃癌患者20例同时检测血清TC、TG、HDL、LPO、CuZn SOD和MnSO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C、TG、LPO显著增高(P<O.05),而CuZnSOD和MnSOD水平却显著降低(P<0.05).结论:痰毒瘀结型胃癌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此为痰毒瘀结型胃癌提供了病理学依据,且对防治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较大意义.

    作者:何成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治霉灵洗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00例

    霉菌性阴道炎系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应用外用洗剂治霉灵洗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0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何红;姜建庭;王臻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的证治体会

    近年来,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强补肾、化瘀治疗哮喘,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胡克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