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更;徐亚伟;陈滟清;李伟明;杨海燕;明强
目的 探讨泰素帝合并PDTC对PC-3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处理后PC-3细胞凋亡率及NF-κB表达的改变.结果 PDTC组PC-3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和6.8%,泰素帝组为12.5%和7.2%,两药合并后,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为25.5%和11.5%;泰素帝有促进NF-κB表达和向核内转移作用;PDTC对NF-κB表达及核转位具有抑制作用;两者合并,NF-κB表达量及核转位减少,与单独PDTC相近.结论 泰素帝与PDTC均能诱导PC-3细胞凋亡,并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DTC拮抗泰素帝的激活NF-κB效应有关.
作者:谷晓媛;陶惠红;姚勇华;高慧;杨耀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待儿童心理问题的态度及诊治需求.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5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儿科症状检查表(PSC),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2%的家长认为患躯体疾病会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如睡眠不好、易激惹发脾气等.16.6%的家长认为孩子平时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然而其中只有39.4%的家长与医师讨论过这些问题,与此相比78.8%的家长能与自己的亲友讨论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行为问题,55.8% 的家长选择在心理门诊就诊,32.2%的家长选择在儿保门诊就诊,8.5%的家长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 3.5%的家长选择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结论 患躯体疾病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儿科门诊医师在诊治儿童的躯体疾病时不应忽略这些影响,应予早期的处理,问题严重时转诊到精神专科.虽然家长已经发现孩子平时存在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真正与医师讨论过的家长还不到一半,这影响了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与在精神专科就诊相比,家长们更愿意在心理门诊及儿保门诊就诊,但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家长不多,应该充分利用普通儿科门诊这个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便利的资源,改善我国儿童的精神健康服务.
作者:杨晓娟;李春波;谷丽;孙佳美;赵菲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是人类主要的肿瘤致死病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TβRⅠ、Ⅱ)和Smad 4 mR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对67例胃癌、24例正常胃粘膜的TGFβ1 蛋白和Smad 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TβRⅠ、Ⅱ蛋白和Smad 4 mRNA表达率(分别为73.13%、49.25%和44.78%)较正常黏膜(均为95.83%)相比,均明显减弱(P<0.05).TβRⅠ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的低表达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增殖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沈迎春;刘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QP4与癫(癎)发作的关系,并将水的跨膜转运问题引入癫(癎)的研究领域.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组(n=20).PTZ组以PTZ亚抽搐剂量(35 mg/kg)每天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28 d;观察癫(癎)点燃率.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比分析对照组、未点燃组和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的AQP4表达的变化.结果 SD大鼠总点燃率为50%.RT-PCR结果显示,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mRNA的表达水平为(0.85±0.11)明显高于未点燃组(0.38±0.08)和生理盐水组(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点燃组和生理盐水组间AQP4的表达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AQP-4可能通过水的转运调节了细胞的神经兴奋性,介导癫(癎)活动.
作者:陈自柳;赵玉武;余爱勇;周亚军;孙晓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乳腺癌绝经前女性患者临床病理(如肿瘤类型、大小、组织分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与生物学特征(如ER、PR、PS2等因素)的特点及相关性,以探讨后者在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绝经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212例患者的ER、PR、CerbB-2、PS2、Cathepsin D的表达状况,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如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脉管浸润等因素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中,乳腺癌组织分级与CerbB-2正相关,而与ER、PR负相关.腋淋巴结转移与CerbB-2、Cathepsin D正相关,而与PS2负相关.脉管浸润与Cathepsin D密切相关.TNM分期与CerbB-2、Cathepsin D正相关,而与ER、PR、PS2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生物学指标ER、PR、PS2、CerbB-2、Cathepsin D指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TNM分期相关,可联合应用,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和复发机制而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李正东;翁皖;蒋蓓琦;庄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89例,术前评估准备、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出血量,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变化等指标.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4.8±3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4.1±16.3)ml.术后留置导尿管平均(3.6±2.7)d.IPSS及QOI评分由术前平均(27.8±6.5)及(6.3±0.9)分别下降至(7.14±2.6)及(1.4±0.8),大尿流率术前(6.2±2.8)ml/s增加至术后(14.7±2.2)ml/s,剩余尿量由术前(186.1±25.2)ml下降至术后(26.6±5.1)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安全,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针对治疗高龄高危BPH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谢弘;徐月敏;乔勇;吴登龙;俞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 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飞;潘庆刚;刘宁涛;海舰;沈峰;邓东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1996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43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8年,平均58个月.结果 43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20.9%,其中7例于术后6个月内,2例于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术后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畸形,2例术后手指感觉麻木,没有出现皮肤坏死和恶变.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是通常是一种手部良性软组织肿瘤,有一定的复发率,完整切除肿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作者:郑一鸣;梅国华;姜佩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HSP27和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和透明晶状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Western Blot法测定HSP27和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和透明晶状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和透明晶状体中均有HSP27和HSP70的表达.经t检验,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27(1.08±0.3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61±0.13)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70(1.41±0.48)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67±0.12)相比,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27和HSP70的表达高于透明晶状体.
作者:张伟英;汪浩;宋蕾;茅惠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单用培美曲塞(力比泰,礼来公司产品)及多西紫杉醇(泰素帝,安万特公司产品)应用于首次采用化疗治疗的体力状况评分为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7例既往未采用过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力状况评分(ECOG PS)2分.患者随机分入力比泰单用组:35例患者接受力比泰500 mg/m2治疗;泰素帝单用组:32例患者接受泰素帝75 mg/m2治疗.结果 入组的67例中62例可评价疗效.单用力比泰组及单用泰素帝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25%及6.67%(P=0.871).单用力比泰组及单用泰素帝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PP)分别为5.2个月及5.5个月(P=0.086).单用力比泰组及单用泰素帝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1个月及7.7个月(P=0.071).1年生存率在单用力比泰组及单用泰素帝组分别为34.5%及32.7%(P=0.614).发生在两治疗组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及皮疹.力比泰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泰素帝组(6.25% vs 43.3%,P<0.001);力比泰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泰素帝组(3.13% vs 13.3%,P<0.001).结论 对于首次采用化疗治疗的体力状况评分为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使用力比泰及单药使用泰素帝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力比泰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墨;周彩存;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在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时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2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支持,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分析.结果 在使用BiPAP呼吸机后,所有患者氧合情况和低心排症状都有明显改善,PaO2,SaO2明显上升(P<0.01),心源性肺水肿减轻,心率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术后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伴低氧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BiPAP能迅速纠治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勇;吴伟民;吕志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Bp3(saikosaponines, Bp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单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作用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MRSA的MIC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结果 Bp3对MRSA的抑菌作用优于头孢唑林且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 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MRS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头孢唑林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作者:沈亮亮;叶元康;潘胜利;武济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烧烤肉类食品中苯并[a]芘残留的含量水平,为食品卫生学研究和保护食用者安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确定检测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合水浴回流、皂化去脂、有机溶剂萃取、低温浓缩等前处理方法.结果 炭火烧烤的羊肉串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均高于国家允许标准约一倍,大部分烧烤鸡肉的残留亦超过规定.结论 烧烤肉类食品中苯并[a]芘残留量大部分超标,建议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不吃或少吃此类食品并加强对烧烤摊贩的监督管理.
作者:蔡智鸣;赵佳;王振;张前龙;张俊勇;厉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用药量情况进行观察,以评价效果.方法 选择性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二组: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观察二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体动、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术后疼痛情况等.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定向力恢复时间方面优于芬太尼组,两组在手术开始的2 min收缩压都有一定程度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35%~40%,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无差异.结论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不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流手术有恢复快的优点,但要注意循环呼吸抑制.
作者:季波;彭勇;傅舒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方法 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5例,分为两组,A组(桡动脉入路组)37例,F组(股动脉入路组)108例,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穿刺情况、病变类型、PCI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及半年内并发症.结果 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似,A组穿刺成功率95%,F组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穿刺时间(7±8.4)min,F组穿刺时间(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死相关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A组显著低于F组[(3.4±1.2)h vs (12.9±3.6)h, P<0.05].A组术后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随访PCI术后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高龄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不适症状具有可行性.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滟清;李伟明;杨海燕;明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青壮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易患因素特点,观察其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病变血管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ACS患者236例及正常对照54例,以5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比较各组间血脂谱、血糖代谢、血BNP水平及其他心脏结构、功能的指标有无差异;分析年龄和病变血管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55岁以下ACS患者HDL-C水平低于老年组(P=0.042)而TG水平却高于老年组(P=0.004).年龄组间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无差异.青壮年组ACS患者其血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为(210.59±406.72)ng/L,与老年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5).与正常对照相比,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年龄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1).与三支病变组及LCX比较,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组和右冠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组患者年龄均明显较轻,而LAD组和RCA组之间患者年龄则未见差异.结论 青壮年ACS患者血HDL、 BNP水平均低于老年患者;多以左前降支及右冠脉的急性闭塞而发病.
作者:李健;邓兵;刘爱莉;郑黎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住院的10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痰一般致病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病原菌检出阳性48例(45.2%),共分离出细菌49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67.4%),鲍曼不动杆菌8株(16.3%),肺炎克雷伯杆菌4株(8.3%),斯氏假单胞菌1株(2%),洛菲不动杆菌1株(2.0%),大肠埃希氏菌1株(2.0%),白色念珠菌1株(2.0%).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提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龚益;殷少军;杨虹;傅佩芳;颜正茂;张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自1967年统一了命名和病理生理特征,全世界一直对其进行着大量的研究,而至今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
作者:张翔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我院2004年3月-2007年9月123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学及细菌学特点、抗生素的耐药监测.结果 共收集致病菌1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3株(59.0%),革兰氏阳性菌33株(23.4%),真菌25株(17.6%).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19.2%),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11.4%),肺炎克雷伯氏菌(7.8%),62.5%的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胺酰酶,45.5%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胺酰酶.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大都在50%以上.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4.9%),其次为肠球菌(5.0%).革兰氏阳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多在67%以上,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菌株.结论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优势菌株,且耐药性日趋严重,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宜以万古霉素为首选.
作者:陆卫东;张斌;曲娜;张淑华;张毅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d对解脲脲原体耐药株与敏感株的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柴胡皂苷d单体以及四环素等对Uu的低抑制浓度,收集来自临床的50个Uu菌株,并且粗筛对四环素耐药(MIC>4 μg/ml)的Uu,按上述微量稀释法,测出柴胡皂苷d单体的MIC.结果 50株Uu对3种抗生素的都敏感者18例(36%),对3种抗菌互有耐药性者为8例(16%).Uu在柴胡皂苷d浓度为2 μg/ml时,都不敏感,浓度为4 μg/ml时,敏感率为22%,浓度为8 μg/ml时,敏感率为84%,在浓度为16 μg/ml时,全部敏感.结论 柴胡皂苷d对Uu耐药与非耐药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作者:黄峥烨;潘展砚;贾亚利;徐燕萍;武济民;施伟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