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则军;郭佳
笔者自2004年4月以来采用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1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12~73岁,平均(42.13±12.46)岁;发病时间1~14天;均为单侧面瘫.46例患者均符合Bell麻痹诊断.
作者:马登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产妇分娩后2~3天开始分泌乳汁,如果乳汁分泌不足或完全缺如者,称为乳少或乳汁不行.乳少有虚实证之分,虚证的主症为乳汁不足,乳房不胀;实证的主症为乳汁不行,乳房胀痛.在临床中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乳少5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密清;王敬珍;王凤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引起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胀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针刺百会穴治疗该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邓存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用力学的观点描述经络生理与气血运行.方法: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不具压缩性的定常牛顿流体电渗流运动的方程组.结果:经络线流体的流速与文献中小分子循经迁移速度相符.改变血管壁的渗透系数与动脉端的血压时,气的流速对应地改变,这符合针刺时的生理反应.若改变经络线的静压与入流的条件,可诠释气滞血瘀与气行血亦行的中医理论.结论:通过电渗流方程式,可解释中医经络理论,亦有助于经络电波、电流传导现象的理解.
作者:黄金龙;许文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为更合理地解释五输穴理论寻找形态学依据.方法:研读<黄帝内经>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进行比较性研究.结论:五输穴理论与血管理论密切相关,四肢肘、膝关节远端的浅静脉分布模式是五输穴理论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牛文民;刘智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10余次甚至几十次,多伴发热、呕吐,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征.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飞针疗法治疗该病9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占玲;魏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作者:王军;王春雷;沈宝林;杨林林;原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夹脊电针组、激光针刀组和综合组(夹脊电针加激光针刀),采用SF-MPQ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症状变化.结果:115例完成全部研究,综合组SF-MPQ积分明显低于激光针刀组和夹脊电针组(P<0.01,P<0.05),激光针刀组在治疗2周末SF-MPQ积分与夹脊电针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治疗1周和3周末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半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针刀组和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激光针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复发.
作者:穆敬平;程建明;敖金波;杨定荣;赵大贵;高明;李玉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4 377例中风患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纳入研究中仅发现2例疼痛者.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作者:杨志新;石学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运用隔药灸结合健康指导改善人体亚健康状况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中医健康评估的方法,从社区人群中选出亚健康个体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症候、临床表现进行健康指导及辨证取穴、配药施灸,同时监测治疗前后各项理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体液免疫中补体C3、C4含量下降,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健康指导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延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腹针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副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针配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西药副作用.
作者:陈秀华;李漾;奎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调卫健脑针刺法,穴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及耳穴缘中、神门;对照组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均每日针1次,针刺15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试验组PSQI治疗前后差值为-9.15±5.68,对照组为-5.64±5.73,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法.
作者:高希言;魏玉龙;邵素菊;李星锐;张海杰;王君;马巧琳;赵欣纪;孙伟霞;王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直接原因是面神经的异常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的疗效,早期治疗疗效较好.笔者采用辨证分型针刺治疗早期面肌痉挛45例,报告如下.
作者:霍则军;郭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前者称为崩,后者称为漏,两者常互相联系,不可截然分开.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该病3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小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耳穴放血综合治疗与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放血配合背俞穴拔罐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四环素片及外用痤疮平软膏治疗.结果:经过1~3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率(50.0%)和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和76.5%,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或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放血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四环素片及外用痤疮平者.
作者:宋守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牙周炎是多病因慢性炎症,临床上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针灸治疗牙周炎并发的牙痛、牙龈肿胀临床疗效快速、可靠;针灸结合洁治、药物含漱等牙周常规局部治疗对消除牙龈炎症、减轻牙周袋、降低牙齿松动度效果更佳,但后者相关研究较少,有待更多引入标准牙周临床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吴迎涛;刘立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求过敏性鼻炎的有效针灸治法.方法:将1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45例.观察组穴取迎香、上迎香、印堂、合谷,配风池、大椎、肺俞针刺治疗;对照Ⅰ组单纯针刺迎香、上迎香、印堂、合谷治疗;对照Ⅱ组予以口服鼻炎康片,每次4片,每日3次.3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半年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Ⅰ组总有效率71.1%,对照Ⅱ组总有效率4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痊愈病例1年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前后配穴法针刺效果更好.
作者:陈仲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臑、风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做头颅CT、SPECT检查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作者: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马美美;钱旭光;符文杰;张宏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2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8例,采用电针丘墟穴治疗;对照组137例,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即时有效率为70.3%,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P<0.05,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疗效比较均P<0.001,电针丘墟穴的效果优于电针天枢穴;电针治疗偏头痛对从事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疼痛评分高、偏头痛发作次数多的人群即时镇痛效果更好;电针治疗偏头痛的长期疗效丘墟穴优于天枢穴.结论: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天枢穴,患者的职业和病情等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贾春生;石晶;马小顺;张祥建;王耀民;袁军;李永方;李梅;郑利星;高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