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亮;朱茂丽;董健鸿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ME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以及黄斑前膜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以评价OCT技术对IME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 64例180只眼IMEM患者(IMEM组)的OCT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60只眼.应用OCT观察IMEM的图像特征,并检测IMEM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对不同黄斑中心凹形态组的中心凹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①IMEM的OCT图像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与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或分离.IMEM的中心凹形态改变有4种表现,伴有板层黄斑裂孔8眼(4.44%),伴有假性黄斑裂孔 12眼(6.67%),增生性黄斑前膜22眼(12.22%),伴有黄斑水肿138眼(76.67%).②正常对照组和IMEM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 56.67±11.43)和(337.84士126.5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生性黄斑前膜组、黄斑水肿组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604.86±213.3)、(328.88±65.58)μ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板层黄斑裂孔组、假性黄斑裂孔组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114.63±10.46)、(149.08±l 4.23)μm,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增生性黄斑前膜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高于黄斑水肿组、板层黄斑裂孔组和假性黄斑裂孔组(P值均<0.001),黄斑水肿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高于板层黄斑裂孔组和假性黄斑裂孔组(P值均<0.001).结论 OCT能显示IMEM的图像特征,并能定量检测IMEM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OCT可作为IMEM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贾丽丽;吴强;邹俊;朱捷;陈颖;王文清;戴友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测并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骨转换指标的价值没有足够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检测项目未被各地政府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为此,本文对临床检测骨转换指标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作一简述.
作者:章振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病率增高,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由于本病相对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肺等疾病,诊断与治疗均较困难.现将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冶的1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杨群庆;李涛;曹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急性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系列临床过程,共同的病理基础是粥样斑块破裂、脱落,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B型利钠肽(BNP)是内源性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近年来的研究证实,BNP也能为ACS提供重要的信息[1-2].
作者:刘红樱;王蔚;葛均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抗HBV治疗药物有干扰素[1](包括普通干扰素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a)与核苷(酸)类似物[2,3](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各有利弊,适应证、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如果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恐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4],新近研究的热点为个体化或优化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更符合我国国情,本研究旨在观察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联合中成药双虎清肝颗粒治疗CHB的初步疗效.
作者:黄春红;佘会元;万谟彬;沈黎辉;沈文娟;况成宝;黄钟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452名上海市健康成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分析目前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1-4月采集受试者的血清后,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 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L1~4及髋部骨密度.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且<20 ng/mL)、不足(≥20且<30 ng/mL)和充足(≥30 ng/mL)4组.根据年龄分为<50岁组、≥50且<70岁组和≥70岁组.结果 389名女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83名(21.3%),缺乏200名(51.4%),不足70名(18.0%),充足仅36名(9.3%);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694±0.112)g/cm2,显著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的(0.732±0.128)g/cm2(P=0.020);不同血清25OHD水平组间L1~4、大转子区、转子间及全髋部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50且<70岁组的血清25OHD水平为(16.88±12.65)ng/mL,显著低于≥70岁组的(20.02±1 6.37)ng/mL(P=0.033);<50岁组的L1~4骨密度显著高于≥50且<70岁组和≥70岁组(P值均<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间和全髋部骨密度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3名男性受试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13名(20.6%),缺乏32名(50.8%),不足11名(17.5%),充足仅7名(11.1%),不同血清25OHD水平组间L1~4、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间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70岁组的L1~4骨密度为(1.079±0.316)g/cm2,显著高于≥50且<70岁组的(0.977±0.152)g/cm2(P=0.041).结论 在中国上海健康成年人群中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维生素D的状态与骨密度可能无直接关联,必须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关系.
作者:汪纯;刘玉娟;肖文金;胡云秋;李淼;章振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人选463例AMI患者,入院次日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AMI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功能正常组)239例(51.6%),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NTIS,NTIS组)168例(36.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例(8.6%),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1.3%),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1.1%),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1.1%).NTIS组在住院期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功能正常组(P值分别<0.05、0.01).Cox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多因素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仍是AMI患者远期累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FT3每降低1 pmol/L,死亡风险增加59.8%.结论 AMI患者急性期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NTIS与AMI患者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相关.
作者:杜冬梅;任颖;魏盟;邵琦;赵催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水平,及其与单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及健康者的差异.方法 选择单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A组)78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B组)96例,健康者(C组)30名.采用生化法检测受试者的血脂水平,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EM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对A组和B组的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间血脂、EMP、ET-1和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 B组的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P值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P值均<0.01),A组与C组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和B组的血EMP水平及血清ET-1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1),B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1).结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且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加重,提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加重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
作者:蒋红丽;王连升;王长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性,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1].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s,HDAC-2)在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其不仅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还影响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对HDAC-2的深入研究将为COPD的治疗特别是提高激素的疗效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作者:孙娴雯;李庆云;万欢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3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27例和持续性房颤(包括永久性房颤)组86例]和95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Ⅰ型胶原降解产物血清Ⅰ型胶原羧端肽(Ⅰ CTP)水平和Ⅲ型胶原合成标记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N端(PⅢNP)水平.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9.45±5.61)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7.46±4.07)μg/mL和对照组的(7.88±5.23)μg/mL(P值分别<0.01、0.05).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清Ⅰ CTP水平为(4.93±1.40)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4.19±1.54)μg/mL和对照组的(3.73±1.56)μg/mL(P值均<0.01),而血清PⅢ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与血清Ⅰ CTP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伴随血清Ⅰ CTP水平增加,脂联素或许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心房重构严重程度的一个标记物.
作者:陈巍;赵荫涛;张华;张代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年6月-2007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妇科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LSH组77例,开腹组20例.结果 开腹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14.0±27.0)min;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平均出血量为(225.00±72.80)mL;术后体温正常者8例,吸收热12例,术后发热发生率为60%(12/20),平均高体温为(37.8±0.5)℃,持续3~7 d消退,中位持续时间为3.0 d.LSH组均完成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中1例行左侧卵巢切除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发现子宫左侧粘连致密,解剖结构不清,恐伤及肠曲而中转开腹,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8.7%(76/77);手术时间为40~15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6±30.4)min;术中出血量为30~200 mL,平均出血量为(77.27±34.32)mL;术后体温正常者47例,吸收热30例,术后发热发生率为39.0%(30/77),平均高体温为(37.4±0.6)C,中位持续时间为1.2 d.LS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体温和术后发热天数均显著低于开腹阻(f=3.80、1 3.15、2.79、4.14,P值均<0.01),术后发热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开腹组(x2=4.279,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符合多数患者的意愿,更人性化,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在基层医院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微创术式.
作者:刘玲瑛;夏飞琴;杨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如何控制胃癌的转移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相关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现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探索胃癌转移的诊断方法 ,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佳华;刘颖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慢性骨髓炎是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难以彻底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导致迁延不愈.由于骨质反复遭到破坏及死骨形成,患者往往需经历多次手术,可严重破坏骨和软组织结构,致残率极高,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2009年3月对4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于彻底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沈骏;于晓雯;付士平;方浩;曾炳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构成比,并探讨其对CHF患者病死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718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45),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善方程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CHF组(eGFR≥60 mL·min-1·1.73 m-2,446例),CHF合并中度CRI组(eGFR≥30 mL·min-1·1.73 m-2且<60 mL·min-1·1.73 m,21 6例),CHF合并重度CRI组(eGFR<30 mL·min-1·1.73 m-2,56例).结果 37.9%的患者合并CRI,而临床上以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来判定CRI的检出率仅为29.3%.与CHF合并中度CRI组相比,CHF合并重度CRI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N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NT-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05,P<0.01).与单纯CHF组相比,CHF合并CRI者有更高的全因病率[相对危险度(RR)=2.932,95%可信区间为1.907~4.507,P<0.001]和更高的因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RR=1.624,95%可信区间为1.102~2.392,P=0.014).结论 CHF患者中CRI的比例高于我们以往的认识,且临床检出率低,一旦发生将很难逆转,并使患者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敏感性下降.eGFR是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必须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金平;王玲洁;石川;胡丹凤;张凤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病变局部离子通道Kv1.3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8只,予普通饮食+0.9%氯化钠溶液)和AS组(8只,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负荷).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病变局部Kv1.3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纤维增生性AS斑块.AS组的Kv1.3 mRNA为(31.48±8.64)×10,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28±0.79)×10-3(P=0.012).AS组的Kv1.3、IL-2、IFN-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91±0.067、0.611±0.055、0.759±0.05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490±0.052、0.299±0.058、0.273±0.052(P值均<0.01).结论 Kv1.3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表达增高.Kv1.3可能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焱;李桂阳;李枚娟;巩燕;肖国胜;常贺;陈航姿;姚路明;王维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仪(OCM)监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9例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无尿患者于治疗开始后0.5、1、2、3、4 h分别留取部分收集法(PDC)及全部收集法(TDC)透析液样本,测定尿素氮,检验PDC方法 的精确性并计算直接定量法获得的尿素清除指数(Kt/V,DDQ Kt/V).于透析开始前、透析结束即刻及透析结束后30 min时采血测定尿素氮并通过DaugirdasⅡ公式计算单室Kt/V(Sp Kt/V),采用更接近双室水平的速率公式、平衡公式计算Ra Kt/V、Eq Kt/V,使用费森尤斯公司OCM模块监测Kt/V(OCM Kt/V).比较不同方法 得到的Kt/V水平及其相关性,比较OCM内置Watson公式、Hume-Weyers公式、体重推导公式计算患者尿素分布容积(Vurea)与直接定量法计算获得的Vurea之间的差异.结果 PDC法收集的透析废液的尿素氮水平为(5.15±1.85)mmol/L,与TDC法[(5.37±1.90)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PDC与TDC两种方法 测定的尿素氮浓度呈正相关(r=0.955,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PDC与TDC两种方法 获得的透析废液标本中尿素氮水平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DDQ Kt/V值为1.34±0.26,OCM Kt/V值为1.24±0.24,SpKt/V值为1.58±0.27,Ra Kt/V值为1.39±0.24,Eq Kt/V值为1.41±0.27.Sp Kt/V值显著高于DDQ Kt/V值、OCM Kt/V值、Ra Kt/V值、Eq VKt/V值(P值均<0.05),而OCM Kt/V值、Ra Kt/V值、Eq Kt/V值与DDQ K1/V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CM Kt/V值与DDQ Kt/V值、Sp Kt/V值、Ra Kt/V值、Eq Kt/V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r值分别为O.706、0.594、0.605、0.731,OCM Kt/V值与DDQ Kt/V值、Eq Kt/V值、Ra Kt/V值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OCM Kt/V值与Sp Kt/V值;Sp Kt/V值、Ra Kt/V值、Eq Kt/V值与DDQ Kt/V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r值分别为0.901、0.891、0.963,均优于OCM Kt/V值与DDQ Kt/V值之间的相关性值.通过Watson公式、Hume-Weyers公式及体重推算公式计算获得的Vurea分别为(34.10±4.25)、(35.93±4.28)、(33.79±6.93)L,均显著高于DDQ方法 获得的Vurea[(28.23±9.27)L,P值均<0.05].结论 OCM Kt/V与患者实际获得的透析剂量相似且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患者实际获得的透析剂量的一种较可靠的测量方法,且可以实时监测,应进一步推广与验证.
作者:高嘉元;陆任华;朱铭力;张伟明;钱家麒;倪兆慧;严玉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杂交技术已成为治疗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2009年3月-2010年5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共应用杂交技术治疗14例法洛四联症,同期采用常规单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52例法洛四联症,现对两种手术方法 的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肖亦敏;肖明第;冯晓东;李小波;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动眼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复视和上睑下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的治疗可加速神经生长,从而获得理想的动眼神经功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自2004年1月-2009年6月对72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分别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商品名为弥可保,主要成分为甲基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2治疗,并对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戴怡康;张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法>)在规定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三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各类型侵权责任承担进行了规范.其中医疗损害责任在所有分则中的条文多(有11条),与此前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范相比,作了较大的变化,对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医疗损害纠纷案件适用<侵权法>进行分析.
作者:赵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心视野白/白视野(W/WP)检测法和蓝/黄视野(B/YP)检测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Humphrey750i型全自动电脑视野计分别对43例(86眼)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名(60眼)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中心30度W/WP视野和B/YP视野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W/WP视野和B/YP视野检测的平均偏差(MD)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糖尿病组中,B/YP视野检测的MD显著大于W/WP视野检测的MD(P<0.05);B/YP视野检测的MD异常率及图样标准差(PSD)异常率均显著高于W/WP视野检测的MD异常率及PSD异常率(P值均<0.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前即出现中心视野的改变,而B/YP视野检测中的改变更为明显.中心视野检查,尤其是B/YP视野检测法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亮;朱茂丽;董健鸿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