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萍;张苑;周瑛;范峰;李霞;余慧;赵兰;易祥华;何国钧
目的 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分析上海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116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型检测,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液相芯片的检测效能.结果 液相芯片检测的116例标本中,HPV阳性114例,阳性率为98.3%.其中单一型别感染占71.6%(83/116),双重型别感染占18.1%(21/116),三重型别感染占7.8%(9/116),四重型别感染占0.9%(1/116).共检出18种HPV亚型,其中HPV6和HPVll为常见,感染率分别为60.3%(70/116)和42.2%(49/116).在高危型HPV感染中,常见的3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2和HPVl8.液相芯片与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0.7%,并且液相芯片对多重感染的检出率高于PCR.结论 上海地区尖锐湿疣以HPV6和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常见的3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2和HPV18.液相芯片对HPV多重感染的检出率高于PCR.
作者:袁定芬;丁徐安;邓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措施的综合治疗,包括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等.观察本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痰菌检奁等.结果 51例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43:1.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为(51.8±15.6)岁.从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0 d~40年,中位确诊时间为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制定的DPB临床确诊标准,其中5例经肺活组织检查证实.96.1%(49/51)有副鼻窦炎,51.0%(26/51)继发支气管扩张,9.8%(5/51)伴肺源性心脏病,7.8%(4/51)合并支气管哮喘(7.8%),9.8%(5/51)伴发高血压,2.0%(1/51)伴类风湿关节炎,2.0%(1/51)伴胸腺增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为25.0%(3/12),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7.6%(9/51).本组DPB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高(17/51,33.3%),但阴转率仅为17.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5/51,9.8%),第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3/51,5.9%).14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1例患者因依从性不佳,不规则短期用药而未愈;2例患者初期治疗后好转,1例出院后1年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5年生存率达95.6%.结论 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惠萍;张苑;周瑛;范峰;李霞;余慧;赵兰;易祥华;何国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应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特征,Toll样受体(TLR)-4被证明参与了感染性炎症的发病过程,但是否也参与了IRI的发病过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实验证实,TLR-4参与并介导了组织或器官的IRI,但其被激活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作者:金绿英;杨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共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和市东医院呼吸科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978例,对其中符合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8.0%(78/978),合格痰标本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61.9%(164/265).产ESBLs细菌39株,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31.7%;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1.5%(17/33)、45.2%(14/31)、17.6%(3/17).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9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4.7%,但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两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8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71.7%,但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本研究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严重,且大多呈多重耐药.如果痰培养分离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且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时,应疑为产ESBLs阳性菌,避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果药物敏感实验报告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但治疗后失败,也应考虑ESBLs阳性菌的产生.
作者:刘萍;庄伟荣;金小玲;周瑛;秦兴国;李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遗传易感和环境诱发两大因素.GD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生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说明遗传因素在GD的发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FcRL3的结构与经典的FcγRs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些受体均是参与免疫反应较强的候选基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瑞芝;赵志刚;张素华;李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的244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RA-IP组(22例)和单纯RA组(222例),再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RA-IP组再分为死亡亚组(3例)和生存亚组(1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P的发生率为9.0%(22/244).RA-IP组和单纯RA组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疾病活动评分、部分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雷诺现象、肾脏病变、Felty综合征及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关节X线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IP组的雷诺现象发生率、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吸烟构成比、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RA组(P值均<0.05).RA-IP组中死亡亚组的年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P值均<0.05).结论 雷诺现象、ANA阳性、吸烟可能是RA并发IP的危险因素,并发IP的RA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婷婷;赵东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某些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支气管壁存在着炎症、肉芽肿或瘢痕,导致不同程度的气道狭窄或阻塞.肺功能检查可以敏感地检出ILD的气道改变,高分辨CT(HRCT)在诊断ILD气道累及方面具有优势,结合ILD组织病理学的研究,目前对累及小气道的ILD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本文对其中常见的几种疾病进行扼要的综述.
作者:任振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官腔镜技术的发展,官腔镜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宫腔内病变的一种直观、重要的方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可以在官腔镜直视下,用输卵管导管行输卵管通液,可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
作者:王蓓颖;黄冰清;王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难治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的终末阶段,患者多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且不适合行外科搭桥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又难以有效控制心绞痛复发,多数患者还伴有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生活质量很差.
作者:方唯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1→3)-β-D葡聚糖(BG)对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大鼠肺部曲霉感染模型,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G试验)定量检测BG抗原,并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进行比较.结果 ①免疫抑制感染组9份血样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60%(9/15),大鼠的血浆BC水平为10.12~181.50 ng/L,中位值为56.27 ng/L;免疫抑制感染组G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P<0.01).②G试验诊断IPA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7%;GM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和91%.③G试验与GM试验联合应用诊断I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分别为86%和98%.结论 G试验作为一种新的诊断1PA的无创检测指标,有较高的特异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与GM试验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I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高蕾;周新;丁星;王笑秋;周妍;荣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正常排卵妇女子宫内膜脂联素(APN)及其受体(AdipoR)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择体质指数<25 kg/m~2的PCOS患者(PCOS组)和正常排卵妇女(对照组)各10例,收集月经第10~12天的子宫内膜.通过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测定子宫内膜APN及AdipoR1、AdipoR2的表达.结果 ①蛋白印迹结果显示,PCOS组与对照组间子宫内膜APN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均有微弱的AdipoR1及AdipoR2表达.②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COS与对照组的APN mRNA、AdipoR1 mRNA及AdipoR2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OS组的AdipoR1 mRNA与AdipoR2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AdipoR2 mRNA表达则显著低于AdipoR1 mRNA(P<0.05).结论 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无APN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异常.
作者:洪青青;孙晓溪;陈秋菊;程利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反复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正常妊娠组)和反复性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J(自然流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RANTES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胎盘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分析胎盘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RANTES与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自然流产组的胚胎丢失率为18.3%,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3.6%(P<0.05).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细胞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为53.6%.显著高于自然流产组的40.8%(P(0.05);而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细胞RANTES的表达阳性率为44.3%,显著低于自然流产组的62.3%(P<0.05).正常妊娠组的IL-4水平为(1.33±0.43)ng/L,显著高于自然流产组的(0.78±0.41)ng/L(P=0.002);正常妊娠组的IFN-γ水平为(1.24±0.57)ng/L,显著低于自然流产组的(1.67±0.44)ng/L(P=0.038).自然流产组中,胎盘细胞Eotaxin的表达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03),RANTES的表达与]FN-γ水平亦呈正相关(r=0.658,P=0.014);正常妊娠组中,RANTES的表达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649,P=0.012),IL-4水平随Eotaxin表达阳性率的上升而显示出增加趋势.结论 Eotaxin、RANTES在妊娠免疫耐受形成和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肖世金;赵爱民;鲍世民;姜培娟;林其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就肺间质病变(ILD)分类达成新的共识[1],以肺实质病变(diffuse parenchymal lImg disease,DPLD)指代ILD,强调这组疾病区别于气道和肺血管病变的共性是以肺实质为主的肺损伤.
作者:郭强;鲍春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评价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CSwT)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8.2±12.0)岁,接受CSWT,指定治疗仪(100击/点,能量为0.09 mJ/mm~2,每次3~6点,3次/周),3次治疗为1组,间隔3周进行1组治疗,共治疗9周.观察治疗前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6 min步行距离、心电图、血和尿常规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结果 人组患者中有27例完成治疗,17例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CCS分级为(2.0±0.0)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5)级(P<0.01),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1.8±0.6)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0.7)级(P=0.03).~(99m)Tc-核素心肌显像显示,治疗6个月后的心肌区域血液灌流明显增加,缺血节段减少(P值均<0.05).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157.67±91.38)mL,低于治疗前的(172.11±102.01)mL;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为(99.44±86.44)mL,低于治疗前的(114.56±99.37)mL(P>0.05);LVEF为0.459±0.205,高于治疗前的0.422±0.18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等不适症状,也无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结论 对于晚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弥漫性血管病变以及不适用传统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CSW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作者:西雁;崔洁;林贻梅;姚豪华;陈曙光;石洪成;葛均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随访高频电刀子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诊断和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IN并自愿行LEEP治疗的139例患者进行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随访,分析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及LEEP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LEEP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结果 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6%;2年内随访LEEP术后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3个月时的治愈率为98.6%,病变持续存在率为1.4%;术后6个月时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均为0;术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9%和0.在2年的随访中,CINⅠ和CIN Ⅱ~Ⅲ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9.0%、88.1%,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0%、2.4%,复发率分别为0、9.5%.复发的患者中,3例为人乳头状病毒(HPV)16型感染,2例为HPV16和HPV18型感染,1例为HPV53型感染.结论 LEEP是诊断CIN和子宫颈原位癌的可靠方法,同时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必须做好随访工作.
作者:徐军;王红琳;陆果川;林晓;周红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器官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器官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姿料,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22例,肺孢子菌感染2例,原因不明7例.21例治愈出院,包括2例肺孢子菌感染者.10例死亡,6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为病原菌不明,主要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孢子菌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季勇;周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因为无特效治疗方案,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长期以来,IIP的概念和分类比较混乱,其诊断一直是临床和病理医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作者:易祥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类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合并动脉血气异常,往往因不可逆性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1].肺高压是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该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缓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代立志;赵勤华;荆志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la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一个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1].
作者:周贤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又称为Hamman-Rich综合征,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导致急进性呼吸衰竭,既往无基础肺疾病和迅速发展的呼吸衰竭是AIP区别于其他慢性间质性肺炎的重要特征.AI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影像和病理表现均无特征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预后很差,有必要对该病进行深入了解.
作者:张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