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红亮
目的:总结近5年来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方法.方法:分别从针刺、灸法、刺血、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综合疗法等方面论述.结果和结论:分析、对比各类针治手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宋桂红;张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同时设传统针刺组(对照组)6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地形图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卞金玲;韩艾;贺军;来丽萍;金锦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创伤杵针疗法治疗各种痛症临床疗效.方法:以八阵穴、河车路为主,配合全身取穴.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胃脘痛的愈显率89.3%;腰痛的愈显率87.1%;头痛的愈显率91.3%;痛经的愈显率93.8%.98例痛症经本法治疗后全部有效.结论:杵针疗法在临床治疗痛症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无创伤性的.
作者:姚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炎是由于半腱肌半膜肌胫骨止点的各种急慢性损伤至局部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如半腱肌半膜肌长期、持续、反复的超负荷收缩运动使其胫骨止点发生损伤等).这一病症是山区群众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因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而变得经久不愈.笔者从1997~2000年,应用针刺心膝穴治疗本病2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勤亮;姚宏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治疗:①捏脊疗法,让小儿俯卧于家长的双腿或床上,取头高臀低位,术者用双手微握拳置于脊柱两侧,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同时进行边推、边捏、边提拿,自长强穴开始沿着督脉向上至大椎穴止为1遍,每次捏3~6遍.为了加强刺激,可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后用两拇指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穴处按摩1分钟以加强疗效.②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术者以拇指指腹沿患儿拇指桡侧缘至大鱼际近端向上直推200次.③按摩足三里穴:用双拇指分别按摩患儿双侧足三里穴1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陈天韵;周映萍;贺志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对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组、头针加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并对照观察.结果:头皮针组及头针加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及头针加中药均对多发性抽动症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作者:单永华;姚维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早在16世纪,针灸就已被介绍到德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成立了30多个针灸学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和德国Duesseldorf针灸协会等.近年来,已有10%的医生使用针灸疗法治病,德国国家医疗保险公司和私人保险公司正逐渐增加对针灸治疗的支持,各种医疗科研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针灸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日趋规范化.
作者:杜野岚;李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B超动态观察经针灸推拿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管内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针灸、推拿、针灸与推拿结合3种治疗方法均能使椎管内径增宽,均能改变突出椎间盘与受刺激的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针灸与推拿结合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状.
作者:陈小凯;吴虹;周克力;赖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方法:穴取天枢、阑门(脐下0.5分)、关元.操作:将患儿仰抱,裸露腹部,根据患儿胖瘦选1~1.5寸毫针,常规消毒,先针刺天枢、关元穴,针刺深度0.5~0.8寸;再向下斜刺阑门穴,针刺深度0.3寸,行温补手法;关元可在针后加艾灸25分钟(据病情而定).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经针刺治愈后,为巩固疗效,用参苓白术散调补.方法:用三枚大枣掰开加水煎沸数分钟后,去枣加入参苓白术散2~3包(据年龄体质而定),煎沸加红糖15~20g,1日分3~4次连渣温服.
作者:李鸿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1月~2000年1月,笔者采用针刺照海穴治疗子宫位置异状的不孕症1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传伟;田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用蟒针平刺和指针叩击刺激筋络循行部位,对脑瘫(CP)智能提高作用及其刺法的机理探讨.方法:将49例CP分为两组,A组38例用蟒针、指针平刺、叩击刺激筋络循行部位,B组n例不治疗,3个月结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38例中显效21例(55.3%),有效16例(42.1%),总有效37例(97.4%);B组11例未达到有效分数线.经统计学处理,A组比B组智能提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蟒针、指针刺激表浅筋络可使机体产生一种气化效应作用,自我调理、平衡阴阳,或协助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调节提高CP智能的作用.
作者:樊明法;樊蓉;何川;熊继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选用带有不同极性的磁极针,采取两针(N极针和S极针)相距2~3 mm同时平行刺入面部阿是穴的对极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结果:治疗后面肌痉挛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每天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依据磁极针的特点,采取特殊的刺法,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进而为使用该针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雷正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单纯使用穴位疗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其可行的范围.在回顾了近几年来的文献之后,提出了以下的结论:可以依据病患的情况,选用文中所述之高显效率的穴位疗法.不属于寒湿阻络型之患者,则须结合牵引或手法等治疗方式以便能够更全面且更为根本地解决问题,在施以综合疗法的患者之疼痛无法缓解或是患者之神经方面的症状有所加重时(如肌力持续下降或二便控制失常),则须考虑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林鑫烈;孙茂峰;王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难经>针灸学成就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其贡献有三:1.确立奇经学说,完善经络理论;首倡八脉之名,完善八脉循行,详述生理病理.2.阐释特定穴,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创八会穴及其主治,完善十二原穴及治疗机理,确立五输穴应用大法.3.奠定配穴诸法,完善刺灸理论;奠定补母泻子法,首创泻南补北法,拓展迎随补泻法,重视营卫四时补泻.
作者:柴铁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少年,属祖国医学虚火乳蛾范畴.本病属慢性虚证,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能诱发风湿热、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性疾病,西医保守治疗无特殊方法,口服中药疗程较长,病人难以坚持.笔者采取针灸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世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是青少年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常见的运动损伤.目前该病治疗多采用封闭疗法、下肢固定休息、理疗、推拿、针刺、手术治疗等,疗效都欠佳.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推拿结合TDP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炎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吉健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偏头痛是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引起的阵发性一侧剧烈头痛.笔者以针刺悬钟穴为主治疗偏头痛1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学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并对比观察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产生副作用.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相近(P>0.05),远期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作用产生针刺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头穴足运感区是治疗脑血管病后便秘的良好方法.
作者:周炜;王丽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方法:①耳穴贴压取穴神门、交感、大肠、小肠、脾、胃、皮质下、肺.常规消毒耳郭皮肤后,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贴压穴位,使耳穴有热、胀痛感.嘱患者每穴每次按压20下,每日按压3次,3日更换,两耳交替进行,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不休息.②隔姜灸神阙穴:
作者:丁宏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法:以针灸的选穴配方为例,介绍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及对针灸选穴配方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针灸的选穴配方必须具有可靠的临床医学证据,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基础医学知识指导实践.
作者:黄劲柏;靳瑞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