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针与药物对人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吴玉筠;倪桂臣;吕忠礼

关键词:耳针, 生长调节素/分泌, 生长调节素/治疗应用
摘要:对正常成人、垂体侏儒症和正常变异身矮儿童3组人群分别采用耳针刺激和常规药物GH刺激试验,并将两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成人药物刺激后,GH明显升高;耳针刺激后,GH基本无变化.垂体侏儒症病儿,药物及耳针刺激后,GH均无升高.正常变异身矮儿童药物及耳针刺激后,GH均见明显升高.结论:耳针GH刺激试验对正常成人的GH分泌无兴奋作用.垂体侏儒症患儿对药物和耳针刺激完全无反应.正常变异身矮儿童的GH分泌对耳针刺激有良好反应,将来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药物刺激试验,甚至用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对成人和儿童采用同一耳针刺激方法得到生长激素分泌的不同反应结果分析:耳针刺激可能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呈双相调节作用.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治疗颈性眩晕55例,并随机设西药对照组42例对照观察.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针灸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有显著改善(P<0.01),且针灸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作者:周长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同名经对应取穴为主治疗肩周炎26例

    笔者自1993年7月~1998年12月采用同名经对应取穴法为主治疗肩周炎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静;张永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案

    夏×,女,11岁,学生.初诊日期,1998年2月4日.其母代诉:阵发性抽搐20分钟.患者因胃脘痛、腹胀、呕吐和厌食5日于当日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炎.给服胃复安10 mg,半小时后即出现阵发性抽搐,急送本院抢救.查体:体温37℃,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9.5 kPa.患者两眼上翻凝视,头向左上方后仰,颈项强直,手足抽搐,阵发性加剧,每次抽搐1~2分钟.两侧瞳孔等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间歇期尚能言语.既往无癫痫史,也无家族史,2月前也曾服胃复安后出现抽搐,但未疑及是胃复安所致.笔者急用安定注射液1ml(5 mg)分别注入患者两内关穴,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0.5 mg)分别注入两足三里穴,针后患者抽搐立即停止,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温木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辨证耳压治疗老年性便秘58例

    便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单纯性便秘外,常伴发于一些疾病过程中.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耳压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忆平;李琪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蜂毒注射液直流电导入治疗痹证75例疗效观察

    蜂毒注射液直流电经穴导入治疗痹证75例,治愈15例,好转59例,有效率98.7%.对照组35例采用草乌酊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治愈4例,好转27例,有效率88.6%.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ESR、ASO、RF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蜂毒经穴导入疗法在减轻患者症状和改善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管遵惠;潘芝桂;徐杰;谭保华;段晓荣;叶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电针刺激对心脏手术病人心肌缺血的调节作用

    2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针刺加全麻组和全麻组,测定转流前、停心肺转流和停心肺转流1小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①组Ⅰ、组Ⅱ停转流后1小时SOD较转流前明显增高,组ⅢSOD较转流前明显下降,MDA显著增加;②三组CK-MB,停转流1小时均较转流前明显增加,组Ⅲ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组Ⅰ和组Ⅱ.结论:针刺增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缺血对心肌的损伤.

    作者:王祥瑞;郁勤燕;孙大金;杭燕南;许灿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将传统针刺疗法结合电针,并借鉴西医的相关知识辅助取穴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获满意疗效.鉴于腰椎生理前凸和腰椎棘突形状的生理差异给取穴带来的困难,笔者选择了与常规(俯伏位、俯卧位)不同的体位--腰椎穿刺体位,借助于腰椎过屈位时增大的棘突间隙来辅助准确定取腰部华佗夹脊穴.此外,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也为本组阿是穴的取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笔者认为,取穴准确是本组治疗获效显著的关键.

    作者:郗海铭;席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针一药治面瘫

    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疗法配合单味中药治疗面瘫2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罕见一例足少阴肾经经络现象与辨证分析

    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经脉>就详尽记载了经脉循行、分布走向、经络与病候的关系、经脉的交叉交会、脏腑的络属关系.医疗实践证明,经络学说是朴素的、唯物的、客观存在的.直至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外针灸学家仍在探索沿用.经络学说不仅与针灸学关系密切,而且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生物学以及边缘科学工作者所共同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国内外学者对经络学说提出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在人类活体上发现沿经络走行的外在轨迹,并反映出相应的病候,却十分罕见.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足少阴肾经经络现象,特撰写此文,以为经络现象研究提供新证据.

    作者:张耀春;王玉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头针为主治疗功能性不射精临床观察

    将150例功能性不射精患者分为针刺组73例,中药组35例,西药组42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以头针额旁三线为主的针刺组有效率为95.89%,以下乳涌泉散为主的中药组有效率为85.71%,西药组有效率为30.95%;3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针刺组与中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比较,针刺组明显优于其它2组(P<0.01).

    作者:郎伯旭;叶印生;卢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加隔药纱灸治疗慢性咽炎40例

    选用鱼腥草、核酪注射液穴注天突,为穴位注射组;选用当归注射液浸湿纱布于天突、人迎并用艾条灸,为隔药纱灸组;两种方法合用为观察组.7日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70.0%,62.5%,92.5%.前两组间比较,P>0.05,前两组与观察组比较,0.005<P<0.01.

    作者:周佐涛;林晓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晕听区治疗老年姿位性眩晕38例临床观察

    采用药物加针刺晕听区方法,以相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观察针刺晕听区治疗老年姿位性眩晕的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55.6%,提示针刺晕听区为治疗老年姿位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军铭;赵京伟;焦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40例

    笔者近年来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病人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郭志伟;陈汉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小儿脑瘫354例疗效观察

    对小儿脑瘫采用以针刺背部夹脊穴为主治疗,对354例患儿病种与疗效的关系、疗程与疗效的关系、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的分析,观察到针刺背部夹脊穴、十七椎和长强穴,病症得以改善.

    作者:张小莉;王祥荣;张秀宝;宋乐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55例

    笔者自1994年来运用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55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耳针治疗痛经164例

    1临床资料本组164例中,原发性痛经79例,继发性痛经85例.年龄小13岁,大44岁.病程短2月,长3年.

    作者:王万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从卫气循行看子午流注的形成

    用卫气循行推导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由,并根据<灵枢·卫气行>认为:卫气是从头向全身散行而不按十二经脉顺序运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因此不能从其循行中直接找出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的开穴,但受古代哲学思想支配,用阴阳、五行、干支配合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等原理来推导出子午流注取穴法是可能的.后,就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形成作了具体推导.

    作者:唐卫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高考脑疲劳综合征57例

    高考脑疲劳综合征,是指考生临近高考前,因复习功课用脑过度,过于恐惧紧张而出现的一组自觉症状,表现为头昏、头闷痛、头部发热、失眠、多梦、健忘、烦躁、焦虑、思维僵化、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纳差、乏力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复习和考试成绩.笔者采用针刺治疗57例,收到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期肩痛30例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中风病人在后期会出现肩关节下垂并伴有关节活动时的剧烈疼痛,局部肌肉萎缩,影响了上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滞针法配合扬刺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豫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颅脑损伤恢复期临床观察

    运用头体针交替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颅脑损伤恢复期18例.结果基本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本法刺激皮层相应刺激区,配合体针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从而使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说明针灸在治疗小儿颅脑损伤恢复期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曹文胜;屈家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