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木生
张×,男,9岁,银川人.平素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父母疼爱有加,从未打骂.半年前因贪玩忘写作业之事被家长打骂后,在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根部出现一大枣大小肿物,且头部不自主地向右偏斜,在当地医院注射内毒素等药物后,颈部肿物变小,但头部不自主右偏仍不见好转,并明显伴有失眠、健忘、易惊悸等症状,于1998年8月3日来我院脑内科诊治.
作者:谢肄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正常成人、垂体侏儒症和正常变异身矮儿童3组人群分别采用耳针刺激和常规药物GH刺激试验,并将两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成人药物刺激后,GH明显升高;耳针刺激后,GH基本无变化.垂体侏儒症病儿,药物及耳针刺激后,GH均无升高.正常变异身矮儿童药物及耳针刺激后,GH均见明显升高.结论:耳针GH刺激试验对正常成人的GH分泌无兴奋作用.垂体侏儒症患儿对药物和耳针刺激完全无反应.正常变异身矮儿童的GH分泌对耳针刺激有良好反应,将来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药物刺激试验,甚至用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对成人和儿童采用同一耳针刺激方法得到生长激素分泌的不同反应结果分析:耳针刺激可能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呈双相调节作用.
作者:吴玉筠;倪桂臣;吕忠礼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关节止痛膏(以下简称止痛膏)贴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64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友;钱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笔者自1997年5月~1998年9月运用针刺治疗宫颈糜烂1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经脉>就详尽记载了经脉循行、分布走向、经络与病候的关系、经脉的交叉交会、脏腑的络属关系.医疗实践证明,经络学说是朴素的、唯物的、客观存在的.直至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外针灸学家仍在探索沿用.经络学说不仅与针灸学关系密切,而且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生物学以及边缘科学工作者所共同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国内外学者对经络学说提出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在人类活体上发现沿经络走行的外在轨迹,并反映出相应的病候,却十分罕见.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足少阴肾经经络现象,特撰写此文,以为经络现象研究提供新证据.
作者:张耀春;王玉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夏×,女,11岁,学生.初诊日期,1998年2月4日.其母代诉:阵发性抽搐20分钟.患者因胃脘痛、腹胀、呕吐和厌食5日于当日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炎.给服胃复安10 mg,半小时后即出现阵发性抽搐,急送本院抢救.查体:体温37℃,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9.5 kPa.患者两眼上翻凝视,头向左上方后仰,颈项强直,手足抽搐,阵发性加剧,每次抽搐1~2分钟.两侧瞳孔等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间歇期尚能言语.既往无癫痫史,也无家族史,2月前也曾服胃复安后出现抽搐,但未疑及是胃复安所致.笔者急用安定注射液1ml(5 mg)分别注入患者两内关穴,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0.5 mg)分别注入两足三里穴,针后患者抽搐立即停止,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温木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自发性口面部异常运动症多见于老年人,青壮年较少发病.临床表现为舌、下半面部与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闭眼或抚按口周并不减轻症状;除口唇部不自主运动外,可伴肢体齿轮样强直、静坐不能.确切病因病理基础不详,药物尚无好的疗效,治疗的f临床报道也较少.笔者针刺治愈本病1例,兹将临床体会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雷买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治疗颈性眩晕55例,并随机设西药对照组42例对照观察.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针灸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有显著改善(P<0.01),且针灸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作者:周长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便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单纯性便秘外,常伴发于一些疾病过程中.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耳压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忆平;李琪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将1990年以来关于针灸抗衰老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主要文献报道归纳整理,分为调节免疫功能、抗自由基损伤、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控衰老基因6个方面,并作了简要评述,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戴国华;张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针灸医学是我们祖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已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我们作为针灸学的发祥地,肩负着挖掘、整理、提高的历史使命.因此,科学而冷静的思考针灸学本身的自然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规范和方案,将对于本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这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就针灸临床研究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作者:杜元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笔者自1994年来运用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55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2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针刺加全麻组和全麻组,测定转流前、停心肺转流和停心肺转流1小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①组Ⅰ、组Ⅱ停转流后1小时SOD较转流前明显增高,组ⅢSOD较转流前明显下降,MDA显著增加;②三组CK-MB,停转流1小时均较转流前明显增加,组Ⅲ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组Ⅰ和组Ⅱ.结论:针刺增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缺血对心肌的损伤.
作者:王祥瑞;郁勤燕;孙大金;杭燕南;许灿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选用鱼腥草、核酪注射液穴注天突,为穴位注射组;选用当归注射液浸湿纱布于天突、人迎并用艾条灸,为隔药纱灸组;两种方法合用为观察组.7日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70.0%,62.5%,92.5%.前两组间比较,P>0.05,前两组与观察组比较,0.005<P<0.01.
作者:周佐涛;林晓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中风病人在后期会出现肩关节下垂并伴有关节活动时的剧烈疼痛,局部肌肉萎缩,影响了上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滞针法配合扬刺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豫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运用头体针交替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颅脑损伤恢复期18例.结果基本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本法刺激皮层相应刺激区,配合体针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从而使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说明针灸在治疗小儿颅脑损伤恢复期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曹文胜;屈家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采用电针头穴与体穴相结合的醒神开窍针法为主,综合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36例,结果成功促醒31例,好转1例,无效4例.表明醒神开窍针法可激活脑干网状觉醒系统,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
作者:王升旭;洪军;邓爱文;康维礼;贺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疗法配合单味中药治疗面瘫2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依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诊断仪,对35例正常人及异常组对照,在针刺肝脏体表穴位时,监测针刺前后肝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显示,针刺会使多数人肝血流量增加,其机理针刺可以使动脉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加快,加强肝内代谢,从而改善肝脏的功能.
作者:赛西亚;王勇强;段利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蜂毒注射液直流电经穴导入治疗痹证75例,治愈15例,好转59例,有效率98.7%.对照组35例采用草乌酊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治愈4例,好转27例,有效率88.6%.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ESR、ASO、RF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蜂毒经穴导入疗法在减轻患者症状和改善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管遵惠;潘芝桂;徐杰;谭保华;段晓荣;叶建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