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痣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大出血临床分析6例

李文明;周遵洪

关键词:黏膜, 环形切除, 术后大出血, 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生命安全, 患者, 混合痔, PPH, 治疗, 细观, 威胁, 内痔, 处理
摘要:出血是痣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不仔细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4月采用PPH对520例Ⅲ、Ⅳ期内痔或混合痔患者施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泪囊炎的综合治疗时机

    目的 分析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泪囊炎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12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循序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及鼻泪管探通术能较好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5.9%.其中,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个月以上的患儿(χ2=10.566,P=0.001);年龄在6个月以内的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个月以上患儿(χ2=6.457,P=0.011).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循序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的综合治疗,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佳治疗时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洪涛;崔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鳃裂囊肿和瘘管误诊原因分析

    鳃裂囊肿和瘘管属先天性疾病,在胚胎发育至第3周时有5对鳃弓,鳃弓之间的凹陷称为鳃裂,胚胎发育过程中,若鳃裂口愈合而鳃裂不愈合则发生鳃裂囊肿,若鳃裂口及鳃裂均未消失则形成鳃瘘;鳃裂囊肿穿破后也可长期不愈,形成鳃裂瘘[1].鳃裂囊肿与瘘管如因感染常易造成误诊,收集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外院及本院曾误诊的28例鳃裂囊肿和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罗晓幸;尹昕;黄维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诊治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1996年至2010年收治的76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76例均采用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每1~2小时检测血糖、电解质、尿糖和尿酮体,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结果 75例治愈,血糖均降至6.1~10.01 mmol/L,尿糖和尿酮体阴性;1例死亡.结论 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具体分析,正确使用胰岛素,积极祛除诱因,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立;褚廷广;路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孕激素避孕与女性中风危险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应用孕激素避孕是否增加中风的危险.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 、EMBAS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应用孕激素避孕与女性中风危险的研究文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1.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其合并优势比 (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Begg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章共有6篇(3 091例病例),各研究之间存在中度统计学异质性(I2=58.3%),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孕激素避孕并未增加育龄妇女患中风的危险(OR=0.78,95%CI:0.40~1.52,P =0.459).按口服孕激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口服示孕激素并不增加女性患中风危险(OR=1.17,95%CI:0.55~2.52,P=0.251).结论 应用孕激素避孕并不明显增加育龄妇女患中风的危险,但该结论 缺乏大规模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因此该结论 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董亚楠;鲍英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脊麻用于同侧下肢手术的效果

    目的 对比观察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脊麻与等比重布比卡因常规脊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68例ASAⅠ~Ⅲ级的一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入A(重比重单侧阻滞)、B(常规对照)两组.A组取患侧卧位,第3~4腰椎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0.04 ml/kg+50%葡萄糖水0.3 ml),保持头高脚低倾斜5°~10°,侧卧12~15 min后平卧;B组穿刺注药后即改为平卧位,用药剂量与A相同,但不加50%葡萄糖.观察两组起效时间、麻醉时效(有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同时记录围麻醉期BP、HR、SpO2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34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均被控制T10以下的患肢侧.B组有6例患者平面意外上升至T4.A、B两组的麻醉时效和麻醉后低血压率分别为(168±63)min vs (116±54)min,5.88% vs 23.53%.结论 单侧下肢手术时,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脊麻较常规脊麻时效更长、效果更确切,而且循环干扰更轻.

    作者:屈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山莨菪碱局部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寒冷、早产、缺氧、感染、入量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嗜睡、拒乳等全身症状,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预后严重,病死率高达25%~75%[1].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2].现报告我院新生儿科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涂抹进行硬肿部位局部按摩,在体温恢复、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食奶量恢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段秋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浆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探索阿托伐他汀影响AMI后心肌胶原增生的机制.方法 入选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片的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A1组(20 mg,每天1次,n=40),A2组(40 mg,每天1次,n=45)、A3组(80 mg,每天1次,n=39)和阳性对照组(P组,n=40)、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2、4周分别测定PⅢNP、MCP-1水平.结果 用药2周后A1、A2和A3组PⅢNP、MCP-1水平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其中A2组明显低于A1组(P<0.05),A3组明显低于A2组(P<0.05),A3组较A1组有显著下降(P<0.01);A1、A2、A3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后2周A1、A2和A3组PⅢNP和MCP-1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0.59和0.62,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脂正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化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二聚体对发病24小时内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体对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抽取发病24 h内的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静脉血,用免疫过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D-二聚体检测值范围0.40~15.90 μg /ml,平均(4.76±4.05) μg/ml.采用0.5 μg/ml作为判定标准,33例升高,有2例<0.5 μg/ml,均为B型主动脉夹层,增强CT表现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结论 D-二聚体阴性可以作为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排除指标.

    作者:杨霄;王克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6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恢复肠道肛管的连续性.结果 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101例中,90例肿瘤基底距肛缘约6~8 cm,11例5~6 cm.结论 对肿瘤基底距肛缘6~8 cm中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5~6 cm直肠腺癌,肿瘤浸润小于1/2肠周径,且基底未固定,方可采用保肛术.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道镜配合钬激光术中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胆道开放手术中胆道镜配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难取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末端结石采取经胆道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 14例一次性完全清除;2例碎石未能一次性完全清除结石,需再用切肝或胆管切开取石.一次性清除率为87.5%.全组病例未发生胆道损伤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胆道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肝内胆管难取性结石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作者:胡俊顶;孙善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冷光仪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外耳道湿疹的临床疗效

    外耳道湿疹是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主要特征为瘙痒易反复发作[1].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北京京田龙冷光仪照射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涂抹治疗外耳道湿疹2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宝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及预后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以及观察其预后状态.方法 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于2009年1月至10月的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精氨酸、纳洛酮进行治疗,B组不给予精氨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期为1年.结果 60例电解质紊乱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酸碱平衡失调后给予精氨酸、纳洛酮进行治疗,大部分都能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且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精氨酸、纳洛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电解质紊乱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比不进行此项治疗更好的预后.精氨酸、纳洛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合并低钾、低钠、低氯血症的治疗作用,疗效高,效果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爱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临床上不多见,属于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特殊类型,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1].1954年Leger首先描述本症,20世纪60年代Turrill提出左侧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概念,后来对其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慢性胰腺炎引起的孤立性脾静脉血栓上,故许多文献称之为孤立性脾静脉栓塞,也有文献称之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脾区门静脉高压症、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症及RPH等,现统称为RPH[2].

    作者:杜永生;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穿孔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操作手术时导致子宫穿孔的原因、防范与处理.方法 对11例医源性子宫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1例子宫穿孔患者中,人工流产术致子宫穿孔6例,上环5例.结论 针对导致子宫穿孔发生的常见原因,认真防范,做到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术前检查、严格规范操作,一旦穿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规范处理.

    作者:贾玉玲;申茂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自身关注度及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患病后自身关注程度和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疾病关注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1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关注度较低者占32.8%;中等者占39.3%;较高者27.9%.患者的性别和收入对自身关注程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身关注度较高者焦虑倾向较大,自身关注度较低者抑郁倾向较大.与自身关注度中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与自身关注程度的高低有关.引导患者恰当的自身关注,有利于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

    作者:袁意;黎作为;李桃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全麻应用吸切钻行腺样体切除术与局麻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全麻应用吸切钻行腺样体切除术(ETA)、局麻传统腺样体刮除术(TCA)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腺样体肥大患儿45例,均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其中行ETA 21例,行TCA 24例.比较两种术式治疗夜间打鼾、鼻塞的有效率,采用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部分患儿声导抗峰压值的结果.结果 两种术式治疗打鼾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鼻塞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主观听力下降症状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3例,其声导抗测试的峰压值显示鼓室负压的占39%.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打鼾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鼻塞及声导抗峰压值异常的患者,ETA 术式效果更佳.

    作者:冯淑仙;罗大虎;蔡向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口腔颌面巨大蔓状血管瘤切除术麻醉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以左面颈部肿物30年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可见左侧面颈部从下颌角处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至锁骨上窝约20 cm×20 cm×10 cm大小肿物,动度边界较不清,质软,表面皮肤呈不规则突起,部分皮肤呈紫色.口腔、咽部、舌根及左侧2/3舌体均为瘤体.CT示:左颈部及颌面部显示一巨大团块状系低混杂密度影,大断面约6.5 cm×13.2 cm.邻近结构受压移位,气管受压右移.诊断为蔓状巨大血管瘤.心电图显示:轻度心肌缺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44 g/L,血凝四项及其他检查均正常.ASA I级,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血管瘤切除术.

    作者:李荣花;张新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48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治疗,对照组(64例)单用微波治疗.结果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刘洋;刘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介入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康复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治疗前33.0±7.1,治疗后21.3±6.2,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 治疗前50.7±5.0,治疗后20.5±3.4,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治疗前10.3±2.9,治疗后1.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获得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的认可,并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翟乃霞;纪红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14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了解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40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0例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 60 例,包括CINⅠ28例(20%),CINⅡ15例(10.7%),CINⅢ 17例(12.1%);宫颈浸润癌2例(1.4%);其余为:炎症75例(53.6%),宫颈湿疣3例(2.1%).结论 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对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西红;黄丽珍;周爱玲;王海波;张爱群;李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