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临床意义

骆世棠

关键词:高血压,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分为血压1 级、2 级、3 级或以上共三个亚组,每组30例;同时根据每个患者性别、年龄、生活职业环境、心血管危险因素配对与健康组作对照组.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健康人,并随着血压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3,F=6.59,P<0.05).结论 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高血压相关连,与病情进展有关.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难治性心力衰竭36例诊断与治疗

    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也称顽固性心力衰竭,均是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及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RHF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新世纪心血管疾病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36例RHF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董茜;李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症168例术后护理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选择性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6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佩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囊肿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5岁,发现右颈部肿块4年,声音嘶哑3周,于2008年10月7日入院.入院时有吞咽困难、异物感、饮水呛咳,无疼痛不适,无心慌气短、多汗、易怒、消瘦乏力等症状,无泌尿系结石、骨痛等症状.

    作者:张庆玮;杨秀波;亓琦;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112例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所以局部抗感染治疗杀灭病原体为治疗关键.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112例宫颈糜烂患者,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娟;申艳君;刘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按<内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165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73例;年龄16~73岁,平均(41±12)岁.

    作者:徐卫东;李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沐舒坦雾化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咳痰.在急性发作期常因痰液粘稠堵塞呼吸道而使患者窒息,因此祛痰是临床治疗COPD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应用新型黏液溶解剂沐舒坦针剂雾化治疗COPD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波;武士杰;丛闻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作用

    应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已在国内普遍开展,关于高压氧对HIE患儿的远期预后效果如何,报道甚少.本文总结我院115例新生儿HIE患儿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并随访至1~4岁的预后转归,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急性脑梗死112例

    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脑梗死112例,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血塞通治疗脑梗死12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病史、体征、结合CT或MRI确诊的232例脑梗死住院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六次脑血管疾病技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孔令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胆道术中医源性损伤5例

    胆道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屡有报道,现分析我院从2000年至2008年发生胆道术中医源性损伤5例,探讨损伤的种类、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及预防医源性损伤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方德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核病合并外科急腹症26例

    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尤其是我国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结核病控制仍不满意.作者在援疆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内总结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核病合并外科急腹症病人共26例,占2年内所有急腹症病人的7%.住院前均未经正规的抗结核治疗.住院后所有病人中经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0例,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博;涂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胆道手术134例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胆道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用表格采集数据法对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34例胆道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平均预防用药为6.35 d;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6.27%.结论 要重视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作者:袁少筠;吴红卫;黄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致卵泡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肿形成(附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8岁,未婚,否认性生活史.主因腹痛5 d,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8年5月28日0:58急诊入院.平素月经欠规则,4~5/30~45 d,量中,末次月经:2008-04-15.患者5 d前无诱因出现间断性下腹隐痛,无阴道出血及肛门坠胀感,未在意.

    作者:王雷;周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置管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36例因各种原因导致昏迷行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范惠敏;徐凤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巨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18岁,农民,因产后发现下腹包块1月余于2008年9月7日入院.2008年7月22日在家自娩,产后即出现下腹部膨隆可触及篮球大小之包块,包块增大迅速,无腹痛、腹胀,亦无胸闷、心悸、气急及其他不适.

    作者:张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木村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双侧肘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2年余,于2007年4月10日入院.两年前患者发现双侧肘部对称性肿块约黄豆大小,无疼痛,无发热、畏寒,无头痛、头晕,未引起重视.半年后发现肿块较前增大约2倍,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疗过程不详.

    作者:阮勇;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心肌梗死曾被列为机械通气的禁忌证.在抢救和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这一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胡国春;谷青;余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肢功能评价

    目的 探讨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移植方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基质干细胞组(MSCs)局部移植组(B组)和MSCs尾静脉移植组(C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制作脊髓横断模型,MSCs移植组只在损伤局部注射MSCs,尾静脉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对照组在损伤局部注射培养液.分别于术后7、14、21、28、35、42 d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质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SCI)的恢复,但不同移植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冰;张振兴;王道奎;张强;王玉亭;王金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保护胃黏膜,从而达到胃内止血的目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伴发多种疾病、病情危重,抢救不当死亡率高.现将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0例应用生长抑素止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蒋启梅;程源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 探讨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从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性.结果 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论 合理应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减少外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作者:杨玉臻;邓学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