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刘虎;杨芳;刘荣华

关键词:脑卒中后癫痫, 发病机理, 临床资料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原理,临床特征,病中治疗和病后恢复,经过系统的研究来提高临床认识和医治质量.方法:对我院接收的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例档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分析的案例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的发生率为8.87%,女性发生率为2.42%,男性发生率为6.41%,脑卒中后癫痫的的早期发生率比晚期发生率高得多,几乎是2倍还多,脑卒中的发生类型,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易发生癫痫的病灶是皮质病灶.结果:对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进行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皮层病灶更易发病,并且基本上是全面性发作,治疗及时可有效控制.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方法:我院门诊药房选取2016年的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研究和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剂型.结果: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占处方总量的11.12%,精神药物的二联用药有54张,占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量的1.07%,没有精神药物的三联以及以上的情况.大于66岁的患者使用多,占比为29.01%;19岁到35岁的患者使用少,占比为12.99%.艾司唑仑片的DDDs值大,为13542,少的为地西泮注射液,DDDs值为167.结论:我院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张灵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来院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分别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对两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推荐推广应用.

    作者:朱婉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就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内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得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抑郁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候会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作者:谷中青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临床血脂的测定与标准化研究新进展

    临床血脂的测定项目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为主,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亦较为常见;对于TC、TG的测定方法以化学法和酶法为主,LDL-C、HDL-C的测定方法以超速离心结合化学抽提法为主,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测定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浊度法为主;TC、TG具有完整的参考系统,一级参考物质、参考方法均较为明确,LDL-C、HDL-C、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均尚缺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物质.

    作者:周锦成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儿腹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提升治疗效果的分析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提供护理参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区别护理的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好于常规组.结论:小儿腹泻实施循证护理效果良好,减少了症状改善时间,提升了治疗质量,护理满意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邱蓓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危重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并依据其评分结果选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5.6%),且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越高,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

    作者:曾春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利用管理工具对超声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问题聚焦超声影像报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报告质量事关重大,我科就诊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科室医务人员面对繁重工作,时有缺陷报告产生,为提高超声影像报告质量,做好科室质控工作,我科将2016年上半年质控抽查1780份报告中缺陷报告情况做PCDA循环,统计汇总分析,找出其中各种造成因素,针对性做出整改计划加以实施后检查改进成效,对尚存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

    作者:胡蜀雯;王依宁;刘华丽;杨丽;刘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评价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124例腹股沟疝病人,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充填式无张力组(62例)和传统疝修补组(62例),充填式无张力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治疗,传统疝修补组给予传统Bassini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充填式无张力组和传统疝修补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 0.01.结论:腹股沟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操作仔细、解剖清晰,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优势显著.

    作者:郭洪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关于小儿疱疹性口炎治疗中实施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法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疱疹性口炎患儿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挑选90例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疱疹性口炎患儿,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27例,有效1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12例,其有效率为7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法对疱疹性口炎患儿进行治疗,有助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加强应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目的:对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接收的5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给予对照组25名实习护生传统带教法,在观察组25名实习护生带教中运用品管圈理念.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将要结束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理念运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

    作者:肖丽青;吴文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存在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探究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对某三甲医院出院病案随机抽取500份进行调查,重点针对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抽取的500份病案首页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缺陷的病案有148份,占29.6%,且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不完整、诊疗信息不准确、住院过程信息有误以及编码、费用信息不相符等多种类型.结论:由于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填写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缺陷,故需要加强对病案首页填写的监管,针对性的培训,并督促医务人员掌握病案首页填写的规范和技能,提高病案首页数据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作者:谢敏;蔡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年内收治的气胸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患者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患者则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罗树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胃苏颗粒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作为单药组,另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结合胃苏颗粒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看出,联合组总有效率有90.20%,比单药组总有效率76.47%高(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 水平均高于单药组(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白一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作者:吴先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论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之前的岗前培训对于整个实习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医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论述.

    作者:刘杰夫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32例垂体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垂体瘤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顺利,行全切治疗的27例,次全切除治疗者5例,无死亡和病残病例.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例、脑髓液鼻漏1例、高热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及全面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垂体瘤虽然手术治疗成功率高,但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全面的护理和治疗对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尤其重要.

    作者:郑秀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烯丙雌醇与利托君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烯丙雌醇与硫酸镁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中,将烯丙雌醇与利托君联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神经内科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服务,根据心理焦虑抑郁表对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7)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在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4.2±10.2)分,对照组为(39.8±13.7),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2.5±9.6)分,对照组为(37.2±11.8)分,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可广泛使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

    作者:费网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40例患儿,按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与研究组120例,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主动与两组患儿进行沟通,同时仅对研究组患儿进行以表情、抚触、眼神、身体姿态为主的非语言性沟通,比较两组患儿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儿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张红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