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比

于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标本, 阳性率, 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标本1990份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阳性率的检验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在微生物检验的非呼吸道、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对比方面,相比于2016年,显然2017年的阳性率减低(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而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则没有变化.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有效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作用重大,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疾病的有效依据,参考价值极大,利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应推广运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延续护理对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将70例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个35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包括建立患者资料登记表,进行微信联系,电话随访等.结果:随访半年,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在饮食习惯改变,腰痛、血尿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能够提升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明俭;王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45例效果观察初探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试验组23例给予硫酸镁+丹参+山莨菪碱+盐酸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粘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佳,改善患者血浆粘度的同时降低患者血压指标,提高母婴生产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利伐沙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伴凝血功能障碍1例

    目的:探讨一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病史、用药史、血液学检查、肝胆管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采用排除性诊断方法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同时利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估可能引起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并分析其可能机制.后结合国内外指南文献分析本例肝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及相关疾病史,利伐沙班RUCAM评分为9分,且排除其他可能致病因素.所以该患者极可能为利伐沙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停药并予以甘草酸苷制剂、腺苷蛋氨酸等护肝利胆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利伐沙班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需加强肝功能监护.

    作者:楼国东;楼伟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位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对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改变、D-二聚体及hs-CR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林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探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配合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本组患者的手术室配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转开腹术,手术时间(40.5±10.3)min,术中出血量(97.5±12.7)mL;术后未出现感染、胆瘘等并发症;恢复良好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7.6±1.2)d;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须做好手术室配合护理,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医护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被检查的血清以及受血者的红细胞因素、受血者采血前用药等因素都会引起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出现错误,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患者疾病的鉴定工作开展.因此,输血科的血检人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升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为提升血清学检测结果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作者:杨育瑜;庞德;梁昭清;梁俊瑶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通过介入治疗总结临床的护理方案;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再通72例(90.00%),不通8例((10.00帅;术后发生观察处渗血患者2例,心率变缓者1例,血压下降患者3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病症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所以患者恢复均比较良好.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其的优势是治疗效果好,创伤性小.

    作者:张迷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ERCP取胆石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ERCP术治疗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取胆石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雯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住院孕产妇应用健康教育的时机和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产妇住院应用健康教育的时机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组,试验组100例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生产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3d,试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针对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抓住教育时机,能减少产妇焦虑抑郁心理,改善产妇精神面貌,提高生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呼吸机常见故障发生原因及其维修方法探析

    作为医院中常见的用于抢救患者的必要设备,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不可避免的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呼吸机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不同故障进行有效地维修和保养,成为医院呼吸机使用的重要内容.本文探析呼吸机常见故障发生原因及其维修方法.

    作者:耿圆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以中心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脑梗塞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才再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护理,进行为期4周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早期干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6.67%.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可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蔡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针对动态心电图(英简DCG)在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英简SMI)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起到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择取在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6名,均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密切检测,分析临床特征以及SMI的发生规律,做以总结.结果:在86名患者当中有80名患者存在缺血性ST-T段变化,其中有54名SMI患者以及26名PMI患者;在DCG检测当中一共检测出MI反应761阵次,SMI患者占到612阵次,PMI患者占到149阵次,P<0.05;另外,在发生缺血的时候,SMI患者ST段的下降幅度和HR次数均高于PMI患者,存在P< 0.05,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临床中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全面的观察到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疾病的发生规律,诊断价值比较理想,因此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及临床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两种药物可治有机磷中毒“后遗症”

    当你吃口芥末,辣味直冲脑门时候,可曾想到,同样的细胞感受器竟也是引起有机磷中毒致神经损伤的通道?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秘密,同时还找到了现成药物治疗有机磷中毒引起的神经损伤.有机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毒素,在农药、工业添加剂中广泛使用.有机磷急性中毒可致人死亡,主要是由于体内一种被称为乙酰胆碱酯酶的蛋白活性被抑制所导致.对于急性中毒,临床上目前已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然而,部分患者在急性中毒缓解后会发生以肢体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性步态和瘫痪为特征的临床症状.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以我科2 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68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出院后三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显会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中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资料均为在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患儿,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方式,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9.02±1.36)d,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4.33±1.52)d,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静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调解人员素质要求在医患纠纷中的分析

    在医疗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多发的当今,医患关系的发展也瑜伽紧张,时常会有一些医患纠纷类的新闻爆出,医患关系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医疗诉求.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作为医患关系的调解人员如何在既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又能大限度的维护医院以及医生的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调解人员的素质是要有一定的要求的,无论是调解人员的业务、品格以及其心理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良好的素质才能更加高效稳定的化解医患矛盾,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

    作者:季辉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厨房海绵藏有500亿个细菌

    一项新研究发现,厨房水槽中的海绵藏匿着不计其数的细菌,包括导致肺炎和脑膜炎的细菌的近亲.其中一种细菌——奥斯陆莫拉菌会在免疫系统虚弱的人群中引发感染,并且还以让洗衣店发出臭味出名.这可能解释了为何水槽中的海绵有恶臭味.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30例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30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双心病人3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西医治疗的1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较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3.4%)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双心病人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袁佳;薛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输卵管阻塞致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治疗功效

    目的:研讨输卵管阻塞致不孕不育症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诊疗的98例输卵管阻塞致不孕不育症患者随机归入两组(49例/组)试验,Ⅰ组单纯接受输卵管通液术+罗红霉素治疗,Ⅱ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我院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及输卵管通畅度.结果:Ⅰ、Ⅱ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依次为71.4%和87.8%,Ⅱ组相对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Ⅱ组的完全通畅率显著高于Ⅰ组,再度阻塞率、通而不畅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经性激素(E2、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2项性激素水平均显著提高,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输卵管阻塞致不孕不育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病症、促进输卵管再通,对患者性激素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郑雪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