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校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赵倩

关键词:高校校医院, 门诊护理管理, 特点, 重难点, 优化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校校医门诊护理工作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为高校校医制定科学的门诊护理体系给予学术指导.方法:文献分析以及资料整理,结合我校校医实际门诊护理工作的重难点以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我校校医门诊护理工作分析,发现门诊患者病情种类多、工作内容复杂、诊疗时间短、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医生年龄偏大等特点.结论:根据校医院门诊护理的现状,提出稳定医疗护理岗位,加强处理问题综合管理能力、优化门诊接待流程等是提高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PCT、HLA D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PCT、HLA DR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分别监测两组PCT、HLA DR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水平变化.结果:脓毒症预后不良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且随着病情进展持续升高;脓毒症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HLA DR水平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组随着病情加重,入院第7天、第14天HLA D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结论:PCT除作为脓毒症细菌感染较特异性指标外,其水平升高,亦提示病情加重预后差.外周血HLA DR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重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作者:赵开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1例双侧鼻后孔膜性闭锁患儿后鼻孔成形术后的护理

    总结一例鼻后孔闭锁患儿后鼻孔成型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鼻腔扩张管通畅,防止脱落和鼻出血;合理喂养,防止窒息;口腔护理;出院指导.术后第41天,患儿康复出院.

    作者:盖智慧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观察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取独一味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选取30例并根据患者所接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对应治疗方案将其每组1 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应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联合独一味分散片治疗.分别于疗程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差异.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判定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观察组患者出现干预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主要干预手段,两者联合不但对患者病情控制有显著价值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探析

    目的:研究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随机抽取全省内分泌科护士118例,对护士的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的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平均总得分为(4.33±0.51)分;相关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职称、工作待遇、专业兴趣.结论: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尚可,管理者可从职称、工资待遇、专业兴趣等方面入手,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

    作者:陈延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RF)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药物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患者的PaO2水平高、PaCO2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在药物治疗期间,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能提高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陈涓智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和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8.7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达到96.2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辅以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该广泛采用.

    作者:张庆花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3431例儿童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3431例儿童麻疹病例(<12周岁)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儿童麻疹发病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3~5月份为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咳嗽和卡他症状等,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喉炎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对麻疹患儿实施隔离保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提供优质化护理促进康复.

    作者:丁静;汤静;王慧群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造口粉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并发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乐宝造口粉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并发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各种原因所致出口处周围皮肤过敏的患者4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后,局部涂抹康乐宝造口粉再贴无菌敷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常规遵医嘱涂抹洁肤霜再贴无菌敷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3.906,.P<0.05).结论:造口粉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可以便皮肤保持干爽,能有效吸收渗出液,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可使患处皮肤得到造口护肤粉保护促进皮炎、糜烂和溃疡的愈合,对皮肤损伤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铁云;汪海燕;杜俊;赵丽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口腔颌面是人体中血液供应丰富、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部分,患者一旦受伤后,易出现出血过多,继发性感染等,并能造成休克、窒息及死亡等并发症.此时在现场抢救时应迅速判断患者的伤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减轻其疼痛,做好基础护理和伤口护理.针对已入院的此类患者,必须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迅速作出判断,并积极给予心理护理,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张懿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2例PACU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一;万菁菁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随机选取两个阶段于我院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在CRBSI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80%,对照组为17.20%,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能够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李培俊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有确切的降低作用,是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袁雪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探析理疗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理疗对于颈椎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电磁波等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理疗疗法有助于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够提高此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风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00例患者,在院前,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普通的液体复苏方式,观察组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相关分析.结果:在50例经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0%,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对照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6%.另外,在患者的总共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院前的急救以及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的应用.

    作者:邱里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心内科规培护士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对规培护士培训目标要求和实际临床需求,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规培护士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87名规培护士在带教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理论,制定教学计划(选老师、选教材、课前集体备课、集中授课等),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结果:提高了全体带教老师及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和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佳效果.结论:PDCA循环理论在规培护士教学工作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提高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乘香;刘双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多个厂家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以考察其质量.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个别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不合格或边缘合格.结论: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药效.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关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住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升培训质量,对中医住培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作者:李旋旋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口腔科就诊者(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分析与处理

    目的:分析口腔科不同年龄段就诊对象的心理特征,总结处理对策.方法采用预调查方法,观察法调查2 01 7年1月-5月,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儿200例,由护士评价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次情况,行为表现,将患儿分为将患儿行为分为四类,同时对青少年(9~17岁)1 0 0例、青年(18 ~ 40岁)1 00例、中年(41 ~ 59岁)1 00例、老年(≥60岁)岁1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患儿安静型12.0%、紧张型53.0%、娇养型25.0%、骄横型10.0%.青少年压力评分(26.1±5.6)分、青年(26.0±6.3)分,中年(32.5±10.6)分,老年(27.3±6.2)分,4~5级压力分别占占34%、35%、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就诊者不同年龄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

    作者:黄翠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病房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接收的患小儿腹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单以蒙脱石散用药;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组的腹痛、呕吐缓解时间,大便、体温恢复时间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短(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运用于肠梗阻患者诊治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40例,分为两组,2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治,20例试验组采用CT诊断进行诊治,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诊治成果.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组经诊治后的诊治成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诊断比腹部X线平片运用于肠梗阻患者中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行及应用.

    作者:毕光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