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苗药组方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光镜电镜的研究

王兴桂;张力文;王政;王贵春;陈盼碧;周汉华;崔瑾

关键词:苗药熏蒸疗法, 膝骨关节炎, 家兔, 光镜, 电镜
摘要:目的: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骨性关节炎兔关节软骨改变,深入探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复制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然后用苗药熏蒸疗法治疗20天后,在肉眼、光镜、扫描电镜下观察软骨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用Mankin,s法进行评分,科学评价苗药组方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结果:光镜和电镜的检查结果均显示苗药熏蒸疗法可以延缓KOA关节软骨的退变.结论:苗药熏蒸疗法可以延缓KOA关节软骨的退变.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取独一味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选取30例并根据患者所接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对应治疗方案将其每组1 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应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联合独一味分散片治疗.分别于疗程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差异.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判定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观察组患者出现干预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主要干预手段,两者联合不但对患者病情控制有显著价值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运用于肠梗阻患者诊治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40例,分为两组,2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治,20例试验组采用CT诊断进行诊治,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诊治成果.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组经诊治后的诊治成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诊断比腹部X线平片运用于肠梗阻患者中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行及应用.

    作者:毕光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临床经验

    腹泻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妨碍化疗的进行.中医药在治疗化疗性腹泻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的特点,主要包括健脾益肾法、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法、辛开苦降法、清肠止泻法和疏肝解郁法.本文对中医药在肿瘤化疗性腹泻中应用作出概述.

    作者:庄毅;姚志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酶,准确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曹诚;刘芬;王蕤;李华瑞;高晓娟;兰乃祥;冯静;朱国优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措施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8.27+1.45)分、灭菌质量(7.89±1.28)分、消毒质量评分(8.55±1.09)分优于对照组风险防范意识(5.12±1.18)分、灭菌质量(5.01±1.25)分、消毒质量评分(6.21-±1.02)分(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供应室的灭菌质量、消毒质量评分,增加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小敏;陈清丽;蓝芬芳;莫沛仪;谢春艳;李淦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 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老年组)81例和观察组(老年组)82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康复率略微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宝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有确切的降低作用,是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袁雪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PCT、HLA D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PCT、HLA DR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分别监测两组PCT、HLA DR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水平变化.结果:脓毒症预后不良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且随着病情进展持续升高;脓毒症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HLA DR水平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组随着病情加重,入院第7天、第14天HLA D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结论:PCT除作为脓毒症细菌感染较特异性指标外,其水平升高,亦提示病情加重预后差.外周血HLA DR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重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作者:赵开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心内科规培护士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对规培护士培训目标要求和实际临床需求,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规培护士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87名规培护士在带教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理论,制定教学计划(选老师、选教材、课前集体备课、集中授课等),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结果:提高了全体带教老师及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和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佳效果.结论:PDCA循环理论在规培护士教学工作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提高规培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乘香;刘双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1例双侧鼻后孔膜性闭锁患儿后鼻孔成形术后的护理

    总结一例鼻后孔闭锁患儿后鼻孔成型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鼻腔扩张管通畅,防止脱落和鼻出血;合理喂养,防止窒息;口腔护理;出院指导.术后第41天,患儿康复出院.

    作者:盖智慧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我国医患关系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医疗实践及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至关重要.而医惠之间信任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医疗体制、法治水平、经济制度、医患关系、社会舆论等视角,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医患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医患矛盾的化解提供依据.

    作者:郑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临床检查路径表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检查路径表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16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检查路径表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对其进行整体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首次宣教的知晓率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患者每日询问需要做检查的次数.结果:实验组首次宣教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焦虑程度及每日询问护士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检查路径表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首次宣教知晓率,让患者对整个住院检查过程整体掌握,减少焦虑及减少护士重复宣教的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申卫;陈庆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口腔颌面是人体中血液供应丰富、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部分,患者一旦受伤后,易出现出血过多,继发性感染等,并能造成休克、窒息及死亡等并发症.此时在现场抢救时应迅速判断患者的伤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减轻其疼痛,做好基础护理和伤口护理.针对已入院的此类患者,必须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迅速作出判断,并积极给予心理护理,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张懿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53例需要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5例以全身麻醉展开,观察组的38例以硬膜外麻醉展开,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麻醉后6h、24h的得分均低于麻醉前,且观察组的得分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术后6h、24h和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对于观察组更低.P<0.05,差异具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以硬膜外进行麻醉效果更佳,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元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2015年10月开始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在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管理中,比较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4周,观察组吞咽困难治疗的痊愈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

    作者:眭菓;谈莉莉;王延芬;覃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日间手术模式下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超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条件的要求,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例患儿,采取经外环超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留院观察24小时以内出院.结果:本组患儿手术时间短,平均15 ~ 25分钟,住院时间为12 ~ 22小时.结论:术前按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要求选择病例,熟练地行经外环超微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确保麻醉安全,加强术后护理及术后管理,开展日间手术模式下的超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硅油霜制备方法的改进及质量控制

    目的:改探讨硅油霜配制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破乳法制备硅油霜,并控制乳化温度为75℃,用重量分析法测定二甲基硅油含量.结果:制得的霜剂性状和稳定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提高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自护率

    针对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常见不良事件,提出了自我护理方案,通过实践研究的方法,证实了健康教育以及自护指导在提高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自护率方面的价值.

    作者:毛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64排螺旋CT多期相扫描诊断肾细胞癌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扫描用于诊断肾细胞癌及对肾细胞癌分期的准确率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9例行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的肾细胞癌影像资料,并根据TNM分期对肿瘤进行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9例肾细胞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并肿瘤分期,T期分期以及N期分期中,有55例患者肿瘤分期的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剩下的4例1例T1b期患者和2例T2b期患者及1例N0期患者肿瘤分期过高,CT诊断3例为T3a期,1例为N1期),表明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整体准确度为93.2%;59例患者肿瘤M期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整体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对患者进行术前多期相扫描,能够准确分析肾细胞癌以及TNM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许健;邹金钊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50% (47/94),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占50% (47/94),应用团队护理模式进行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洼田试验分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HAMA评分、洼田试验分级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团队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江乾芳;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