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镇静镇痛技术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唐俊芳;唐黎黎

关键词:镇静镇痛技术, 口腔诊疗, 应用进展
摘要:儿童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因害怕疼痛而产生焦虑及恐惧,配合性不高是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行为诱导法、镇静镇痛技术,儿童牙科全麻技术等.本文主要总结镇静镇痛技术在儿童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80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进行分组,4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远高于对照组的75.2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韦莉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思而赞获批可用于罕见病 Ⅲ型戈谢病治疗

    赛诺菲中国宣布:思而赞(注射用伊米苷酶)已经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增加慢性神经病变型(Ⅲ型)戈谢病的治疗适应症.此前,思而赞已获批用于确诊非神经病变型(I型)戈谢病的治疗.该药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戈谢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将窄谱中波紫外线方法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中收治的78例银屑病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结合组,常规组患者仅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PASI评分与患者焦虑情况.结果:结合组患者疗效好于常规组,且治疗后的P A S I评分明显下降,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银屑病患者治疗而言,患者同时接受紫外线方式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富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中不同腺体的体积变化观察

    目的:探究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中不同腺体的体积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患者的30副定位C T影像,观察第一阶段放疗前后(剂量约44.0~48.4G y/20~22f x)腮腺、下颌下腺、甲状腺的体积变化.结果:第一阶段放疗后,患者腮腺及下颌下腺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体积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中观察第一阶段放疗前后不同腺体体积的变化提示,分段调强放疗中制定再程放疗计划方案对更好地保护头颈部腺体非常重要.

    作者:林松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 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治疗)和观察组(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绍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 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S T E M I患者10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尼可地尔)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各52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M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STEMI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卢东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术后早期饮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腹胀的影响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饮水对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患者有饮水需求时研究组给予少量多次的温开水进行饮用,每小时不超过100m l;而对照组在腹腔镜手术6 h内禁止饮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腹胀、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胀的发生率为30.95%(13/42),低于对照组57.14%(24/42),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18.25±7.64)h,较对照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26.13±11.89)h]明显缩短,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8.98,P<0.0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3.58±12.37)h、(60.49±13.76)h,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19%(11/42)和30.95%(13/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2组均无误吸情况发生.结论:早期饮水能够有效的缩短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后患者首次出现肠鸣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可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改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脂肪肝患者有关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中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脂肪肝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脂肪肝患者55例做观察组,抽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5例做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实验室血清指标生化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清中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o-Glue(空腹血糖)、AL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同时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临床可根据上述血清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特点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

    作者:贾仁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癌的S P C共11例,对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梭形或浆细胞样,其中1例伴发微小浸润癌,1伴发神经内分泌癌.11例SPC中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且多呈高表达.10例(91%)SPC均表达Syn、CgA.仅局灶残留的肌上皮CK5/6、P63、CD10及SMA表达阳性.Ki-67表达率为1%~10%.仅1例表达C-erbB-2(1+).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虽然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因其可伴有浸润癌成分,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龚幸春;李慧芳;钱雪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采取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住院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3人,对照组37人,对干预组患者进行6次(为期3周)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系列教育,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入院后的常规宣教.对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间在出院1年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完全依从20例(60.6%),部分依从6例(18.2%),不依从7例(21.2%),对照组完全依从11例(29.7%),部分依从9例(24.3%),不依从17例(45.9%).两组患者1年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疾病知识相关的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和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作者:朱峰;杨绪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59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93.32%,与对照组比较优势均更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选择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可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钱春平;吕秋;张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 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志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与探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后将这60例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较为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骨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相差较大,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小鼠睡觉时大脑会回放 受惊吓回忆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当小鼠在清醒时受到惊吓,其大脑的恐惧中心在小鼠睡觉时会被重新激活.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Gy?rgy Buzsáki表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有过受惊吓经历的人通常会在随后做噩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科学家揭示促进血管 新生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冰课题组与哈佛医学院的William T.Pu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VEGF通过内皮细胞关键转录因子ETS1乙酰化调控RNAPII的停滞—释放,促进血管新生这一新机制,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系统阐述RNAPII停滞释放在血管新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 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在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许明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 D 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冠心病患者CRP、CysC等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C R P、C y s C等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为A M I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为S A P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为UAP组.同期选择健康者76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Cr、TP、BUN、CLU、Hcy、CRP、CysC等指标,同时对比AMI组、SAP组、UAP组的CRP、Hcy、Cys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在Cr、TP、BUN、CLU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在CRP、Hcy、CysC等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AMI组、SAP组、UAP组患者在CRP、Hcy、CysC等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Hcy、CysC等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划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伟胜;丘永平;郑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原位更换长期导管24例分析

    目的:探讨更换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TCC)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对两种换管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使用T C C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因故不能使用原TCC须行TCC更换,共更换TCC24例次,其中常规原位换管组10例,改良原位换管组14例;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征,术后感染发生例数.结果:原位换管二组24例均成功,常规组术中见1例心律失常,两组未见空气栓塞、血气胸及血肿形成并发症,改良原位换管组出血量,手术用时小于常规原位换管组.结论:改良的原位更换TCC操作简单、安全、可避免新的血管损伤,延长TCC的使用,同时出血少,手术用时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涛;危志强;张锁建;章旭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