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曾伟光;胡湘明;郝文科;李如恒;史伟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病理学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方法:对58例SLE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4例,病理类型为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23例,V型7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20例,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13例,V型1例;肾功能衰竭4例,Ⅳ型3例,V型1例,经治疗后36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0例,死亡1例.结论:SLE对全身各系统可造成损害,尤以狼疮性肾炎(LN)表现多见,肾脏损害程度又直接影响SLE的预后,故临床上提高LN的认识和治疗十分重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肝硬化腹水发病和转归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和IL-6反应细胞株CESS测定法分别检测肝硬化腹水45例患者血浆或腹水中TNF-a和IL-6水平.结果:患者腹水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浆水平(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时,增高更明显(P<0.05,P<0.001).结论:TNF-a和IL-6在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理、诊疗和转归中有重要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许文凯;张炳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55例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我院由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静华;蒋艳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评价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5.,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40%,术后9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具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红军;李广伟;张建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宫腔镜电切术在宫颈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慢性宫颈炎、宫颈肌瘤等为宫颈良性病变,治疗以局部为主.我院宫腔镜门诊于2001年12月~2002年6月对56例宫颈良性病变者行电切术,现将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报告如下:

    作者:席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803例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方法:803例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类型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分析其良、恶性结节及恶性率的分布特点.结果:良性结节626例,男女比1:5(104/522).恶性结节177例,男女比1:2.5(50/127).恶性率男为32.5%(50/154)明显高于女性19.6%(127/649),二者差异显著(P<0.01).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恶性率,除10岁以下及50~59岁年龄段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年龄段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癌率为10.3%(6/58);桥本病伴癌率为56.3%(9/16).

    作者:马永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顽固高血压病三组治疗方案的比较

    目的:对联合用药治疗顽固高血压病三组方案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研究,经洗脱期(2周~4周)后,随机分为三组: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塞(尼卡双组,85例),尼群地平+氨酰心安+双氢克尿塞(尼氨双组,87例),卡托普利+氨酰心安+双氢克尿塞(卡氨双组,85例).平均每日各药用量:尼群地平30mg,氨酰心安38mg,卡托普利56mg,双氢克尿塞12.5mg.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疗效、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三组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压,尤其对较顽固的高血压,但以尼氨双组降压效果佳,卡氨双组差,而尼卡双组的累计药物副作用、生活质量改善及依从性相对更好.

    作者:郭明;曹道俊;慕春言;杨琴;苏毅;赵树范;郭中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治疗新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深层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平均29.50±10.05nmHg,术后一周眼压平均为14.53±6.75mmHg,差异有显著性(t=6.903,P<0.05).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前房出血、浅前房、晶体混浊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随访功能滤过存在.结论:在深巩膜切除的基础上,行聚丙烯线前房植入术,眼压控制可靠,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敬民;张英;王灿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神经系统查体及CT、MRJ等检查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直接获得颅内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对研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作者:刘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地高辛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地高辛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我们将64例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地高辛与倍他乐克治疗组和地高辛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清晓;吕明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41例中青年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近年来中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全部中风的5~10%.因其致残重、复发率高,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本文着重探讨中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致残情况,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者:袁丽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比研究

    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高血压病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1,2],但是其咳嗽副作用发生率高,限制了它的某些应用,因而对新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以寻找既能达到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构不同的药物,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本研究对64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氯沙坦或卡托普利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桥本氏病82例治疗分析

    桥本氏病f临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1~2002年共收治82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40例,约占49%,报道如下.

    作者:段红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角膜碱烧伤42例临床分析

    角膜碱烧伤是眼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眼外伤之一,由于碱性物质有其特殊的化学性质,一旦接触角膜,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我科自1997年6月~2002年4月共收治角膜碱烧伤42例60只眼,经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前牙尼龙丝复合树脂恒久夹板固定松牙38例临床观察

    牙周病引起前牙松动脱落在临床十分常见,牙齿固定是临床牙周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据文献报道,牙周夹板固定临床疗效可达70%~90%.良好的夹板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密合性,自洁作用好、自然、少切割牙体组织等.

    作者:王国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新生儿全静脉营养39例临床体会

    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对于不能口服、鼻饲困难或禁食的危重新生儿,全静脉营养(TPN)尤显重要.现总结1999年至2002年我院新生儿病房TPN39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柳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阴式子宫切除术不作腹壁切口,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发生肠胀气少,肠蠕动恢复快,进食又早,明显优于经腹部手术的术式.但手术野小,操作不方便,手术操作步骤与腹式相反,增加了手术难度,出血较多.近年来,我们对25例患者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通过实践和术后效果观察,证实此术式既能减少操作步骤和出血,又能保留宫颈筋膜及子宫韧带组织的功能,为一种安全易行、效果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郭涛;白翠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新生儿具有脑,并接受环境的各种刺激而产生心理现象.新生儿做为人类与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初生命阶段的心理、生理发育,对成人后的心理性格发育有深远影响.所以,只有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才能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下面谈谈对新生儿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及体会.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诊治不孕症92例临床分析

    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加压通液术诊治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可弥补其它检查方法所不能确定的宫腔内疾患,现将92例不孕症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席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结肠造口术并发症2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0~1999年共行结肠造口术1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6例.现就此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何新卫;邓兰树;林李波;陈少逸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