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秋山;邵佳;陈清汉;马希峰;张明生;张仲宁;朱宇
目的:了解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及时行会阴修补术;未发生伤口裂开及感染,术后患者大便控制正常.结论:梗阻性难产、助产不当、巨大儿、急产等是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主要原因,会阴修补术疗效满意.
作者:徐明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从业体检人员肺功能损害情况,以进行早期防治.方法:本院不同职业人群行健康体检者1514名行肺功能检查,其中教师494名,卷烟厂职工500名,铸造粉尘作业工人520名.结果:124名(25.1%)教师,121名(24.2%)卷烟厂职工,99名(19.0%)铸造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教师肺功能异常以阻塞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卷烟厂职工肺功能异常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铸造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结论: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在职业暴露职工健康体检的作用.
作者:蒋连强;凌宙贵;刘卫;汪春梅;蒋荣芳;谢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行机械通气,5例吸氧;16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呼吸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氧气治疗或辅助机械通气是纠正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杨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发病12 h内和24 h采集6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观察组)静脉血,检测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PA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蛋白C(protein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AT、t-PA、PC水平升高,PAP、PAI水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12 h内到24 h,观察组患者TAT浓度升高后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24 h内凝血功能处于亢进状态,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变,血液呈低凝状态.
作者:张玉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前、后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方法:45例成功封堵手术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证实合并三尖瓣反流,并依据来源分为单纯瓣膜型(A组)31例和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B组)14例,封堵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A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返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较术前减少,反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膜周部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应区别对待,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的三尖瓣反流在封堵术后多可得到有效减轻.
作者:赵冰;刘煜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对A549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修复法、柠檬酸微波修复法、柠檬酸高压修复法、Tris/EDTA微波修复法、Tris/EDTA高压修复法等对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修复,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的核蛋白Ki-67经柠檬酸微波修复后,染色效果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且定位佳,对比度清晰.结论:在核蛋白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柠檬酸微波修复法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邹金;李亨芬;邢咏梅;聂金梅;白如玉;刁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例1周治愈,8例2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党秋菊;崔家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6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恶性组),良性胸腔积液30例(良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沉渣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进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分析2种方法对胸腔积液诊断的意义.结果:p16基因甲基化、脱落细胞学检查和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恶性组分别为69.4%,41.7%和88.9%;良性组分别为13.3%,0,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87.9%,2种方法联合检查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胸腔积液p16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大鹰;胡灼君;胡红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各征象的显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四肢肿瘤患者3.0T MRI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上肢肿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下肢肿瘤30例,其中大腿肿瘤19例,恶性13例、良性6例,小腿肿瘤11例,恶性4例、良性7例.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体积(P<0.05).根据MRI特征,术前诊断四肢肿瘤良、恶性准确率为91.2%.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四肢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朱凯;由长城;刘鹏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嚣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腓骨多段骨折、掌骨不稳定性骨折、跖骨骨折共27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和再骨折.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创伤导致的各类骨折.
作者:吴浩;高延征;赵占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总结T-幼淋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幼淋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穿刺可见幼淋细胞,流式细胞学分析示CD2+CD3+CD5+CD7+CD8+CD4-TdT-HLA-DR-CDla-CD19-.染色体:46,XX,inv(14)(q11;q32).给予化疗,化疗第10天突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自动出院.结论:T-幼淋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胸腺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侵袭性高,中位生存期短.多种新药的临床应用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为该病提供了治疗前景.
作者:时杰;张茵;雷平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研究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明确其发病机制,可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一种理想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
作者:朱耀斌;李晓锋;张燕搏;凌峰;刘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高倍镜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真菌感染情况,并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真菌阳性率高于鼻中隔偏曲患者.结论: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作者:张青俊;李彩青;张雪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错构瘤患者超声声像学表现.结果:腺型错构瘤6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呈低回声,散在点状漂浮状分布高回声;纤维型错构瘤14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不均质低回声,伴有条线状或小片状非均质高回声;脂肪型错构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斑块状不均质回声,强度与周围正常乳腺腺体回声相近.结论: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彭民;徐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发病机制、临床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经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和手术止血方法治疗,止血成功率64.0%,病死率36.0%.结论:对此类患者,发病早期出血应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术后出血应先行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手术止血可作为补救治疗方法.
作者:乔泽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给予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化疗,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重复6个周期.A组在B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于化疗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尼莫司汀2~3 mg/kg.比较2组脑转移发生率、客观缓解率、1 a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客观缓解率和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B组(P<0.01),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且程度较B组严重(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作者:钱皓瑜;陈卓昌;郭晓斌;潘金兵;冯可青;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A125和CA199在宫颈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组织病理证实宫颈腺癌患者49例,均于手术前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25,CA199水平,以CA125>35 u/mL,CA199>37 u/mL为阳性;以CA125和/或CA199阳性者为A组,余患者为B组,比较2组宫颈癌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5 a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前CA125阳性17例(34.7%),CA199阳性14例(28.6%),CA125,CA199均阳性12例(24.5%).2组宫颈癌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5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CA199对评估宫颈腺癌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新华;宋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并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老年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误诊2例;4例一期切除肿瘤行近端肠管造瘘术,1例行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袢式双腔造瘘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 a内死亡1例,3~4 a死亡2例,1例随访15个月仍存活.结论: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穿孔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应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不主张一期肠吻合术.
作者:程章林;王国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减少患者痛苦及手术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早期人工流产者500例依据人工流产前麻醉方法分为3组.A组160例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3,9点行宫颈旁神经阻滞;B组160例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处进行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下人工流产术,C组180例不实施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宫颈旁神经阻滞对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预防作用,并与C组进行比较.结果:A,B组对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预防作用优于C组(P<0.05),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处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孟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晚期直肠癌患者28例均给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7例,有效率35.7%,疾病控制率75.0%.治疗期间发生腹泻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6例,脱发3例,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