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杰;张茵;雷平冲
目的:探讨超高倍镜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真菌感染情况,并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真菌阳性率高于鼻中隔偏曲患者.结论: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作者:张青俊;李彩青;张雪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VOF方案(替尼泊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用于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胃癌根治术后应用VOF方案化疗者45例为VOF组,仅行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为单纯手术组,比较2组生存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VOF组和单纯手术组的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8.9%,62.2%,37.8%和70.7%,46.3%,22.0%,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2.8个月和24.9个月(P<0.05);1,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8%,57.8%,31.1%和58.5%,34.1%,17.1%,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和21.6个月(P<0.05);VOF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厌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4.4%,68.9%,62.2%.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应用VOF方案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周建炜;周云;罗执芬;马宁;梁秀菊;高明;常方方;赵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乌鲁木齐市青少年恒牙列期颢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和口腔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对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的乌鲁木齐市4所公立中学1408名12~16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结果:有1种以上TMD体征者156名(11.08%);其中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弹响92名(6.53%),颞下颌关节区触痛136名(9.66%),肌肉疼痛70名(4.97%),张口偏斜38名(2.70%),张口受限20名(1.28%);男性张口度(40.67±0.54)mm高于女性(37.14±0.42)mm(P<0.05);男性张口受限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298名(21.16%)有1种以上TMD临床表现,其中头痛200名(14.20%),额下颌关节杂音126名(8.95%),咀嚼时疼痛136名(9.66%),锁合40名(2.84%).女性头痛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余TMD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8名(24.01%)有咬唇颊、162名(11.51%)有咬指甲、144名(10.23%)有磨牙症、138名(9.80%)有吮指不良习惯;女性咬唇颊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青少年TMD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关注.
作者:刘海霞;徐江;肖朋;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发病12 h内和24 h采集6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观察组)静脉血,检测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PA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蛋白C(protein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AT、t-PA、PC水平升高,PAP、PAI水平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12 h内到24 h,观察组患者TAT浓度升高后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24 h内凝血功能处于亢进状态,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变,血液呈低凝状态.
作者:张玉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各征象的显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四肢肿瘤患者3.0T MRI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上肢肿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下肢肿瘤30例,其中大腿肿瘤19例,恶性13例、良性6例,小腿肿瘤11例,恶性4例、良性7例.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体积(P<0.05).根据MRI特征,术前诊断四肢肿瘤良、恶性准确率为91.2%.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四肢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朱凯;由长城;刘鹏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微型钛合金钉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桡骨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钉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5个月,疗效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4%,骨折愈合满意,无神经损伤.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张韶民;苗卫东;闫国钦;李世清;张志伟;王庆生;王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闲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内缓慢注射盐酸博来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24例注射药物1次;对照组1 7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9例注射药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57.1%),部分缓解8例(28.6%),总有效率85.7%;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9例(34.6%),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2例,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5例,胸痛4例,恶心、呕吐3例,胸壁肿瘤种植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练翠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mucosainthe upper esophagus,HGMUE)的效果.方法:经组织病理证实HGMUE患者68例,均在无痛胃镜下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口服,至不适症状缓解后改为20 mg/次,1次/d,维持4周.治疗后第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经1次APC治疗即完全消除异位黏膜,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6个月后复发再行APC治疗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64例随访12个月1例胃镜下见复发病灶,2例失访.APC术后出现轻度咽部不适5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均逐渐缓解.结论:无痛胃镜下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作者:邓全军;谢立群;李华;任万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HIE患儿MRI影像资料.结果:17例轻度HIE患儿MRI表现为T1WI呈皮层下斑点状及弯曲条状高信号,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中度HIE患儿20例T1WI表现为两额叶深部对称性点状高信号,4例表现为两侧脑室边缘条状高信号;9例重度HIE患儿均有脑梗死,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积水等表现,2例为基底节点状高信号伴脑室内出血,1例T1WI表现为丘脑区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及侧脑室边缘条状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反映新生儿HIE的脑损害程度.
作者:齐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行机械通气,5例吸氧;16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呼吸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氧气治疗或辅助机械通气是纠正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杨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早餐及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起始量0.4 u/(kg·d),按早3/5、晚2/5分配,以后根据尿糖及血糖调整剂量,维持剂量0.3 u/(kg·d).观察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格列美脲片,起始剂量为1~2 mg/次,1次/d,维持量为1~4 mg/次,1次/d,每日晨口服.2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每日用量.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8.25±2.80)h,低血糖发生率38%,每日胰岛素用量(24.11士0.30)u;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83±3.10)h,低血糖发生率为12%,每日胰岛素用量为(17.24士0.20)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作者:段艳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为早期快速诊断气性坏疽提供新方法.方法:以产气荚膜梭菌16s rDNA基因序列为模板,在其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将PCR扩增所得产物片段克隆,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荧光定量PCR体系与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可行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创伤弧菌等24种相关细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以纯菌计数达9×102cfu/mL,相当于9 cfu/反应;反应体系有较高稳定性;整个操作过程仅需3 h;300例创伤可疑分泌物样本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灵敏、快速,适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检测及突发事件的批量检测.
作者:李林海;石玉玲;陈丽丹;曾兰兰;王露霞;孙朝晖;何洁静;陈建芸;杨永泉;曾桦;岳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Sanders评分优3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来秋山;邵佳;陈清汉;马希峰;张明生;张仲宁;朱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对A549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修复法、柠檬酸微波修复法、柠檬酸高压修复法、Tris/EDTA微波修复法、Tris/EDTA高压修复法等对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修复,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的核蛋白Ki-67经柠檬酸微波修复后,染色效果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且定位佳,对比度清晰.结论:在核蛋白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柠檬酸微波修复法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方法.
作者:邹金;李亨芬;邢咏梅;聂金梅;白如玉;刁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会阴Ⅲ度裂伤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及时行会阴修补术;未发生伤口裂开及感染,术后患者大便控制正常.结论:梗阻性难产、助产不当、巨大儿、急产等是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主要原因,会阴修补术疗效满意.
作者:徐明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给予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化疗,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重复6个周期.A组在B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于化疗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尼莫司汀2~3 mg/kg.比较2组脑转移发生率、客观缓解率、1 a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客观缓解率和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B组(P<0.01),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且程度较B组严重(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作者:钱皓瑜;陈卓昌;郭晓斌;潘金兵;冯可青;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在损伤信号诱导下迁移至损伤局部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修复,还可参与心脏、肝脏、肺部和肾脏等单个器官障碍时的修复.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冉;兰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筛查禽流感病毒及其3种亚型的快速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对20例已知样本扩增禽流感病毒共有的M基因上的一段保守序列快速筛查并确定是否为禽流感病毒,扩增禽流感病毒(H5N1,H7N7,H9N2)3种亚型特异性HA基因上一段序列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核酸,用肉眼观察双链嵌合染料SYBR Green I荧光显色信号强度.结果:3种禽流感病毒亚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l0拷贝/管,3组引物间无非特异性扩增.18例阴性,2例阳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及其3种亚型.
作者:初亚男;成思佳;梁超;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治疗组,均给予缬沙坦80 mg/次,1次/d,口服,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作者:张小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晚期直肠癌患者28例均给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7例,有效率35.7%,疾病控制率75.0%.治疗期间发生腹泻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6例,脱发3例,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