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练翠云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置管引流, 博来霉素
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闲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内缓慢注射盐酸博来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24例注射药物1次;对照组1 7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9例注射药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57.1%),部分缓解8例(28.6%),总有效率85.7%;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9例(34.6%),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2例,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5例,胸痛4例,恶心、呕吐3例,胸壁肿瘤种植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17例(21个),其中1个大脑后动脉瘤误诊为交通动脉瘤,1例(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作者:张卫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18例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微型钛合金钉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桡骨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钉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5个月,疗效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4%,骨折愈合满意,无神经损伤.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张韶民;苗卫东;闫国钦;李世清;张志伟;王庆生;王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替尼泊苷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对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OF方案(替尼泊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用于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胃癌根治术后应用VOF方案化疗者45例为VOF组,仅行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为单纯手术组,比较2组生存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VOF组和单纯手术组的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8.9%,62.2%,37.8%和70.7%,46.3%,22.0%,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2.8个月和24.9个月(P<0.05);1,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8%,57.8%,31.1%和58.5%,34.1%,17.1%,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和21.6个月(P<0.05);VOF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厌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4.4%,68.9%,62.2%.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应用VOF方案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周建炜;周云;罗执芬;马宁;梁秀菊;高明;常方方;赵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闲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内缓慢注射盐酸博来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24例注射药物1次;对照组1 7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9例注射药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57.1%),部分缓解8例(28.6%),总有效率85.7%;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9例(34.6%),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2例,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5例,胸痛4例,恶心、呕吐3例,胸壁肿瘤种植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练翠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创伤骨折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嚣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型号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腓骨多段骨折、掌骨不稳定性骨折、跖骨骨折共27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和再骨折.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创伤导致的各类骨折.

    作者:吴浩;高延征;赵占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男性患者100例分别按高血压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醛固酮(aldosteronism,ALD)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间,血浆PRA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而AngⅡ及血浆ALD依次升高(P<0.05).在年龄≤50岁、>50~60岁和年龄>60岁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在BMI≤24 kg/m2,>24~28 kg/m2和>28 kg/m2 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为AngⅡ及ALD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是AngⅡ及ALD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是血浆PRA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身高、体质量、BMI与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激活程度主要与年龄、血压有相关性.

    作者:符春晖;严华;陆永光;陈湘桂;黄军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尼莫司汀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给予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化疗,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重复6个周期.A组在B组化疗方案基础上,于化疗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尼莫司汀2~3 mg/kg.比较2组脑转移发生率、客观缓解率、1 a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客观缓解率和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B组(P<0.01),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且程度较B组严重(P<0.05);2组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作者:钱皓瑜;陈卓昌;郭晓斌;潘金兵;冯可青;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大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发病机制、临床处理原则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经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和手术止血方法治疗,止血成功率64.0%,病死率36.0%.结论:对此类患者,发病早期出血应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术后出血应先行小切口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手术止血可作为补救治疗方法.

    作者:乔泽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乳腺错构瘤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错构瘤患者超声声像学表现.结果:腺型错构瘤6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呈低回声,散在点状漂浮状分布高回声;纤维型错构瘤14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不均质低回声,伴有条线状或小片状非均质高回声;脂肪型错构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斑块状不均质回声,强度与周围正常乳腺腺体回声相近.结论: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彭民;徐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及心室重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参麦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20例,现察2组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变化;应用心脏彩超测量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7 d参麦治疗组血中内皮素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常规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舒张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参麦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

    作者:刘忠民;张淑芳;王广;杨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Sanders评分优3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来秋山;邵佳;陈清汉;马希峰;张明生;张仲宁;朱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鼻窦炎鼻腔分泌物超高倍镜真菌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倍镜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真菌感染情况,并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真菌阳性率高于鼻中隔偏曲患者.结论:超高倍镜显微成像分析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作者:张青俊;李彩青;张雪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2,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6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6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73.6%,63.0%和57.7%;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对判断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作者:黄自明;赵倩倩;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优4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8%.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孙凤龙;王长军;郭恒冰;宋正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颈旁神经阻滞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减少患者痛苦及手术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早期人工流产者500例依据人工流产前麻醉方法分为3组.A组160例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3,9点行宫颈旁神经阻滞;B组160例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处进行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下人工流产术,C组180例不实施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宫颈旁神经阻滞对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预防作用,并与C组进行比较.结果:A,B组对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预防作用优于C组(P<0.05),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于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处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人工流产,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孟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晚期直肠癌患者28例均给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7例,有效率35.7%,疾病控制率75.0%.治疗期间发生腹泻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6例,脱发3例,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直肠癌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各征象的显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四肢肿瘤患者3.0T MRI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上肢肿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下肢肿瘤30例,其中大腿肿瘤19例,恶性13例、良性6例,小腿肿瘤11例,恶性4例、良性7例.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体积(P<0.05).根据MRI特征,术前诊断四肢肿瘤良、恶性准确率为91.2%.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四肢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朱凯;由长城;刘鹏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1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女性患者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相关性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test,TET)对女性冠心病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女性患者212例,均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7 d行TET检查,分析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TET检查阴性原因.结果:212例患者中TET阳性74例(34.9%),可疑阳性60例(28.5%),阴性78例(36.6%).TET阳性、可疑阳性患者典型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发生率高于TET阴性者(P<0.05),TET阳性者高于可疑阳性者(P<0.05).TET阳性、可疑阳性者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TET阴性者(P<0.01),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TET阴性者(P<0.01).TET阳性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发生率高于可疑阳性及阴性者及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者(P均<0.01).结论:TET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但存在一定假阴性.

    作者:罗仁;杨胜祥;茶春喜;左继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新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价值

    判定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可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线索,因此需要有效方法来鉴别.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经济实用且准确性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淋巴结影像检查首选.近年随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又为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就超声新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石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研究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明确其发病机制,可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一种理想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

    作者:朱耀斌;李晓锋;张燕搏;凌峰;刘爱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