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张伟;秦玉花;赵红卫;赵钰敏;丁祖锐

关键词:头孢地尼, 口腔崩解片, 生物等效性, 微生物法
摘要:目的:评价头孢地尼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头孢地尼胶囊(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清样品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荆,用DAS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种制剂的t1/2分别为(3.0±0.7)h和(2.9±0.5)h,t<,max>为(2.60±0.20)h和(2.58±0.19)h,Cmax为(1.37±0.05)mg/L和(1037±0.04)mg/L,AUCo-t为(5.01±0.48)mg/(h·L)和(5.16±0.53)mg·h/L,AUC0-∞为(5.44±0.62)mg·h/L和(5.58±0.60)mg·h/L,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6.1)%.结论:2种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恶性肿瘤伴发皮肌炎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肌炎可发生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任何时期,起病可为多种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以中线肌肉受累明显.病理改变vT,微血管病变为主.结论: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伴发皮肌炎并非少见,皮肌炎确诊时间<1年及>50岁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王薇;冯立群;张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119例.结果:慢性泪囊炎71例(99眼),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痊愈91眼;鼻窦囊肿伴有眶内并发症21例,行鼻窦囊肿开放术,全部痊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3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好转11例;外伤性眶内壁骨折2例,经鼻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痊愈;眶内异物1例,成功取出;球后血肿1例,经筛窦纸板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基本痊愈.随访期:6个月~3年.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不破坏患者面貌,有效,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93例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39例,浆液性乳管炎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1例.乳管内未见异常3例,全部病例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洼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作者:金光华;王勤勇;涂巍;赵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辛伐他汀组(给予40 mg/kg灌胃),每组10只.所有动物均灌胃7 d,1次/d.第7 d,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心肌梗死组和辛伐他汀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型24 h后,处死动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心肌细胞,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和血脂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凋亡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急性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本研究为拓宽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费爱华;林继先;刘晓红;陈书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氙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9例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9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治愈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的常见病因.腹胀、或大便潜血阳性.或呕吐咖啡样液体等是其早期表现.结论: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是急性胃肠功能碍障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治疗原发病、调整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外,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降低MODS的发生.

    作者:陈秀兰;牛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对脊柱良恶性痛变进行比较.方法:44例脊柱病变患者行MR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良性病变椎体个数39例.恶性病变椎体个数44例.用双回波化学位移序列分析以上两组椎体在同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比(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对两组信号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平均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椎体良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1.64±0.65,而恶性病变的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是3.13±1.3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梯度回渡正反相位成像对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丹;刘志兰;周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病死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高于非肺部感染1.0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疫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G茵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 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高,发病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作者: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余宙耀;李灼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7例患者分为静脉组22例.口服组35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 u/kg,1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加用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加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静脉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血红蛋白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口服组铁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叉,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杜梅仙;舒方;张必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痛75例患者经腹或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时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0%,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

    作者:梁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癫(癎)86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5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8.17%.卒中后癫癎的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55.81%).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合并继发性癫癎(19.35%).本组患者中病灶位于皮层者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12.18%,皮层下病灶者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为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癫癎的常见病因.癫癎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郭晖;邵春香;常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氧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氯化钴模拟缺氧,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检测缺氧时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低氧处理后人胶质瘤U251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之细胞,并在免疫组化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氯化钴缺氧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缺氧可使胶质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缺氧能刺激胶质瘤细胞血管生成反应增加.

    作者:易显富;杨贤义;贺新军;熊锋;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45倒.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按0.5~0.8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3 d.结果:现察组在退热、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06例胸腔积液病因与诊断分析

    目的:讨论胸腔积液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因的前5位依次为结核53例(50.0%)、恶性肿瘤32例(30.2%),心功能不全11例(10.4%),肺炎和脓胸6例(5.7%),肝硬化4例(3.8%).结核性胸腔积液以≤40岁患者为主,占92.4%;恶性胸腔积液中≥60岁患者居多,占93.7%.106例胸腔积液癌胚抗原水平为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胸腔积液主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但结核性患者以青年居多,恶性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含量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子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酞普兰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20 mg/d.疗程3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S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惠者治疗后3个月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临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问差异有统计擘意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加用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杨新荣;王正银;董艳琼;陈虹;别发赢;谭峥嵘;吴启鹏;罗晓春;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左心室重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共入选34例患者,其中VVI起搏器20例,DDD起搏器14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12个月,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3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均出现左心室重构,VVI组观测指标植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组观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后均可出现左心室重构,提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起搏器植入应选用生理性或接近生理性起搏方式.

    作者:赵娅;张书富;吴晓童;王海鹰;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良逆行筋膜骨瓣移植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不稳定腕舟骨骨折采用改良的逆行筋膜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10例骨折均于手术后6~10周愈合,6个月~1.5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的逆行筋膜骨瓣移植法治疗腕舟骨不稳定骨折,操作简单,易控制,固定稳,能早期活动.

    作者:李汝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8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均治愈.结论: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熟练应用度腔穿刺技术,结合X线、B超.CT等辅助检查早期做出诊断,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晓尊;王会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局部皮瓣转移治疗深度烧伤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Z成形术等各种局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应用局部皮瓣方法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局部皮瓣在烧伤创面修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达到较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怀军;李桑蕾;张磊;黄磊;王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