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裕;王爱武;厉芳红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的居家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5例甲亢患者的居家护理干预,将疾病知识、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自护方法等传授给患者及家属,以提高自护能力和尊医行为.结果5例甲亢患者中4例缓解,1例在疾病控制阶段积极治疗,其中1例已顺利产下一男孩.结论居家护理干预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甲亢患者的疾病发展,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潘银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掌握我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搞好饮用水卫生管理,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站于2003年至2004年对拉萨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了理化检查.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CAR)对心力衰竭幼鼠模型心功能改善作用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力衰竭幼鼠模型,随机分为①心衰组(CHF组,n=8),②小剂量卡维地络组(LCAR组,0.1 mg/(kg·d),n=8),③大剂量卡维地络组(HCAR组,10 mg/(kg·d),n=10),同时设假手术组(SH组,n=8).药物干预4周,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质量指数、凋亡指数.结果心衰组心功能指标恶化(P<0.05,P<0.01),LVMI及RVMI显著增加(P<0.01),凋亡增加.大小剂量CAR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改善,LVMI、RVMI下降,凋亡减少,但大剂量组显著.结论CAR可改善心力衰竭幼鼠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防治CHF,效果以大剂量明显.这种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获得.
作者:沈莉;单守杰;周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掌握辖区内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搞好学生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工作.方法按卫生部门<学校卫生监测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营养状况评定.结果近5年来检测36 919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52%,肥胖检出率12.2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肥胖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近5年来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上升幅度增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降低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
作者:何红彦;张幼红;王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根据WHO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毒携带者[1];而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为加强学生乙肝检验和预防工作,现将我校六届新生5 667人乙肝检验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湛江地区教师喉部疾病患病现状,2000年4月~10月我们协助市医院对湛江市霞山区8所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梅娟;殷美珍;彭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脏疾病简便易行的方法,尤其是对心律失常的分析,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趋于年轻化.我校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对6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门诊心电图检查,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徐筱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WTO的报告中指出,在世界上人类死因中的顺位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伤害是前5位的死因之一,是1~24岁人群死亡原因的第1位或第2位.精神伤害是伤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学生的精神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在学校开展干预项目提供基础资料,达到保护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目的.
作者:沈蕙;李海;毛丹;潘晓群;滕臣刚;史祖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对其成年期以后的身体健康和体质均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解我市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生长和发育情况,我们对监测点校的学生连续3年进行追踪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丽芬;欧燕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过去我校学生因运动造成损伤时有发生,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干预下,校医室加大了对学生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比赛以及体育器材的卫生监督,和体育教师一道,加强了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和预防的研讨,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
作者:吕惠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学校内的食品卫生状况,规范学校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2004年6月对章丘市城乡部分学校内食品经营单位和个人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仁柱;刘庆皆;王永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任何一个卫生工作者在阅读流行病学文献时,除了掌握文章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研究进行科学的评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Richard Monson提出了评判流行病学研究的纲要.该纲要分为数据收集、分析、解释3部分.对于该纲要所提出的问题,所有在著名杂志上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都应该予以解释、说明.
作者:谢轩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并于第一次治疗前行首次STECT显像,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 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显像,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 min,持续电刺激7 d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二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三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p E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及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彬彬;王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了解乌鲁木齐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在当地开展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 600名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尝试吸烟率为10.2%,吸烟率为2.0%,促使初次偿试吸烟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心(55.1%).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达到97.7%,表示愿意参加控烟健康教育的达到88.5%.结论在初中学生中及早开展控烟干预措施对控制人群吸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俊岭;李明霞;瞿世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掌握我区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规律,降低因病缺课率,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2年9月~2004年6月对我区监测点小学因病缺课进行调查,现将监督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素萍;唐小妹;周爱庆;周新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大学生的教育中,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特殊,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情况备受人们的关注[1-4].为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笔者于2003年底随机抽查了安徽医科大学二年级234名大学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宜鹏;王静;宗琴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个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和肥胖均是影响与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1].为了解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学生合理营养,笔者于2005年4月对该校1 284名中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梅;李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8月17日,本市于洪区北陵街道安居园红太阳幼儿园发生3例麻疹爆发,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立即赶到红太阳幼儿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现将流行病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治疗皮肤裂伤3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路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摘要1.1病情过程 患者,女,53岁,因发热、腹泻1 d,于2005年4月12日晚20时来院就诊.体检:体温38℃,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5/85 mmHg;咽喉充血、红肿,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于智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