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克强;周华;李俊钢;姜志宽
目的 测试5%倍硫磷颗粒剂和5%吡丙醚微乳剂杀灭蝇幼虫的效果.方法 将杀虫剂按比例加入蝇幼虫培养基质,观察蝇幼虫的死亡情况.结果 当5%倍硫磷颗粒剂使用剂量为1.67 kg/m3时,72 h蝇幼虫死亡率为96.7%;5%吡丙醚微乳剂使用剂量为83 g/m3时,72 h蝇幼虫死亡率为83.3%.结论 5%倍硫磷颗粒剂和5%吡丙醚微乳剂对家蝇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陈红娜;褚宏亮;刘大鹏;刘慧;张育富;周明浩;杨维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的白蚁防治一般分为白蚁预防和白蚁灭治两方面.本文从白蚁预防可采用化学屏障、物理屏障、监测控制系统等,白蚁灭治可采用药液喷洒、粉剂灭杀、饵剂诱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熏蒸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在白蚁预防中推广应用监测控制系统的要求以及今后白蚁灭治方面的研究方向.
作者:林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家用卫生杀虫制品在我国城乡使用广泛,为人们防治害虫预防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家用卫生杀虫制品的起源,我国家用卫生杀虫制品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家用卫生杀虫制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麻毅;姜志宽;韩招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9、3.61和1.77.结论 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低水平抗性.
作者:赵进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鼠类是重要的病媒生物,能传播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防控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鼠类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鼠类防治研究的进展.
作者:黄英凯;陈曜;杜雪;滕英;张锦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为研究微波设备对航空器垃圾杀虫杀菌处理效果.方法 用微波设备进行定量杀虫杀菌实验.结果 微波设备在放入模拟垃圾条件下,经微波6 kw照射2.5 min对蟑螂杀虫率达100%;经微波6 kw照射3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杀菌率可达99.99%~100%;经微波6 kw照射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可达99.99%~100%;经微波6 kw照射7 min,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杀灭率可达100%.结论 该微波设备具有良好的杀虫灭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苏小建;杨庆贵;吴炳耀;孙立新;胡学锋;何德雨;漆少廷;吴海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收集整理了近年我国发布的非农业用农药相关标准目录共153项,其中,国家标准102项,行业标准51项.
作者:王以燕;李富根;李贤宾;穆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乙脑传播媒介的种类、密度及乙脑媒介生物宿主动物血清抗体水平感染状况.方法 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进行14次蚊虫密度、种类的监测,共捕蚊42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捕蚊总数的51.99%,猪乙脑感染率也高,感染率达7.2%,平均感染率为5.8%.结论 本地区活动主要的乙脑媒介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宿主动物(猪)血清标本,阳性率水平总体变化随季节变化存在一定规律.
作者:张燕萍;王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蝇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趋势.方法 采用笼诱法进行蝇密度监测,对监测的数据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共捕获成蝇2 032只,隶属7属11种,平均密度为7.53只/笼,其中居民区密度为16.52只/笼,绿化带密度为12.02只/笼,农贸市场密度为4.54只/笼,餐饮外环境密度为2.28只/笼.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结论 内江市的优势蝇种为铜绿蝇、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主要生境为居民区和绿化带.
作者:徐勇;刘鹃;于雪岚;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松江城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 捕获德国小蠊试虫,实验室饲养一代,采用果酱瓶药膜法测定对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o),并与敏感品系的KT5o比较得到抗性倍数来评价抗性水平.结果 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高,分别为8.42和5.54,低抗性;其次是氯菊酯和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2.7和2.29,为低抗;而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低,为1.14,属敏感.结论 松江城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注意轮换用药,每两三年全面开展一次抗药性监测,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蟑螂.
作者:吕锡宏;刘洪霞;郭晓芹;费胜军;夏维歆;许海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和12个部队伙房现场进行灭效观察.结果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对德国小蠊4~6d杀灭率为100%;现场按1 g/m2剂量处理后,1d蟑螂平均密度下降率为89.21%、5d平均密度下降率为99.38%、7~60 d后密度下降率均达100%.结论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在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对蟑螂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使用安全、方便,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作者:邓克强;周华;李俊钢;姜志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淡色库蚊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方法 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浸渍法.结果 野外淡色库蚊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为1.84,对敌敌畏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抗,抗性倍数分别为13.84、10.17,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148.85.结论 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蚊虫抗性明显提高,增大了蚊虫防治难度.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防蚊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夏仪;殷为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一艘入境国际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停泊的入境船舶生活区内采集输入性活蠓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14年4月28日在一艘入境船舶上采获7只输入性活蠓.经分类研究,分别隶属于蠓科的库蠓属、毛蠓属和短蠓属蠓种,其中雌雄2只短蠓鉴定为新种,命名为雪绒花短蠓.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采获活的输入性短蠓.结论 入境船舶输入性活性蠓的发现,提示我们应高度重视国外蠓类等外来生物的入侵.
作者:聂维忠;薄景信;刘恩东;虞以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情况、登革热防控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大暴发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登革热防控的具体建议,对今后登革热的科学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邹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吸血蠓种类多,分布广,除了对人、畜等动物叮刺吸血外,有些种类可传播多种病原生物,严重危害人、畜等动物的健康.了解吸血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对吸血蠓和虫媒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福春;贺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十堰市城区家蝇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状况及其变化,选用比较敏感的杀虫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正确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乙醚麻醉后,采用微量点滴器点滴1μl杀虫剂于试虫中胸背板上,每组试虫30只,每种杀虫剂不少于6个浓度,设丙酮为对照组,24 h后观察死亡情况.结果 连续测定4种杀虫剂,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已产生了抗药性,但抗药性呈下降趋势;对菊酯类杀虫剂较敏感,但抗药性呈上升趋势;有机氯中六六六停用多年,家蝇已处于敏感状态.结论 对蝇类防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合理使用杀虫剂,使用敏感性药物,杀虫剂交替使用,减缓蝇类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王泽清;陈士强;邱祥志;杨亮;都振宝;王梦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高蚊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广安市、南充市和攀枝花市,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致倦库蚊幼虫;采用浸渍法,获得的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 成都、广安、南充和攀枝花市致倦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0.00、15.50、14.74和15.50倍;4地试虫均对溴氰菊酯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74、0.24、0.92和1.17倍;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0.68、2.53、8.87和84.93倍;4地试虫均对敌敌畏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1.12、0.89、1.61和1.46倍.结论 致倦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坚持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胡雅劼;李朋;陈祖华;孙青松;蔡运山;钱薇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了近5年来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的发病特点,伊蚊媒介种群分布情况及其相关防控策略.
作者:高健荣;刘戟环;刘世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的杀虫灭鼠效果.方法 以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ICR小白鼠和SD大鼠为试验对象,使用康爱特牌超微粒雾化机对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进行模拟现场药效研究.结果 模拟现场药效研究结果表明: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对试虫(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试鼠(ICR小白鼠和SD大鼠)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以模拟现场推荐使用剂量(即1倍用药量是3 ml/m3)的2/3倍、1倍和3/2倍药量喷雾后分别密闭lh和2h后对试虫(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试鼠(ICR小白鼠和SD大鼠)的击倒率均达到100%,淡色库蚊、家蝇、ICR小白鼠和SD大鼠24 h死亡率均为100%,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72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对蚊、蝇、蟑螂、鼠具有较好的击倒和杀灭作用,同时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作者:刘志辉;张仁敏;陈卫军;张晖;朱晨阳;李新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蚊虫综合防治有效降低营区的蚊虫密度.方法 室外采用CO2灯诱法、室内吸蚊器法采集蚊虫,2次/月并对捕获蚊虫分类计数,评价综合灭蚊的效果.结果 捕获蚊虫1 698只,分属4属6种,淡色库蚊(86.51%)为绝对优势种.室外蚊密度变化呈单峰型曲线,7月达到高峰,8、9、10月密度逐渐下降,全年季节分布在5-11月,灌木丛7月蚊密度31.75只/(灯·h)为高;综合教学楼外捕获成蚊平均密度6.93只/(灯·h)低.室内各场所6-10月蚊密度相对较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一般控制在3只/间以下.结论 蚊虫综合防治能有效降低官兵生活区蚊密度,使室内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光智;程绪浩;韩珂嘉;尹广庆;李平;王治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