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镇海口岸蝇类调查研究

薛新春

关键词:蝇类, 防制, 密度, 调查
摘要:目的 掌握宁波镇海港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年1~1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港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 捕获蝇类3科8属12种,年平均蝇密度为89只/笼·d,家蝇为优势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绿化地带蝇类密度高.结论 本次调查掌握了宁波镇海口岸蝇类基本情况,为口岸蝇类防制提供了依据.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香文化趣谈(五)——第六感之谜

    12 舞林高手19世纪的性心理书籍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位青年奥地利农夫非常有女人缘,他每次参加舞会都会在腋下夹着一条手帕.舞酣耳热之际,便拿出这条浸了汗水的手帕,为舞伴擦汗.这当然是个体贴的动作,但更值得探讨的是,这青年在情场上无往不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腋下的汗水能吸引异性?

    作者:林翔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垃圾房顶置式捕蝇笼捕蝇效果研究

    垃圾箱房是每个社区必不可少的环卫设施,其卫生状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垃圾箱房是城区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每年的苍蝇繁殖高峰季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垃圾箱房进行喷药灭蝇,既污染环境,又易使蝇类产生抗药性.本文针对苍蝇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垃圾箱房顶部设捕蝇笼,捕捉苍蝇,降低蝇密度,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宇才;蒋丽亚;徐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适应于白纹伊蚊幼虫可以室内外孳生的习性,以标准间指数表示非居民住户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空间分布的种群密度,补充布雷图指数(或百户指数)仅能代表居民区伊蚊密度的不足.方法 现场检查居民和非居民区场所,以检查一定范围(居民住户或一定单位面积)内的孳生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数,以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分别作为衡量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对广州市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标准间指数表示的密度消长曲线趋势接近于布雷图指数的曲线,布雷图指数与标准间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标准间指数与布雷图指数两者均数的比值分别为2.24,2.26和2.05.结论 标准间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白纹伊蚊密度消长情况,与布雷图指数相适应,用于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的监测是可行的.

    作者: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伍浩荣;潘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灭蟑方法搭配使用对不同车型旅客列车灭蟑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灭蟑方法 的搭配使用对不同车型旅客列车的灭蟑效果,以找出高效、合理、科学、经济的灭蟑方案.方法 对各新时速、25K型、25G型、22 型的4个车底用A、B、C、D 4种灭蟑方案对应作业,用药激法调查作业前后蟑螂密度,计算杀灭率.结果 新时速列车A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72.9%,B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96.3%,C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100%,D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100%,即灭蟑效果D=C>B>A;25K型列车A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82.2%,B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86.7%,C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88.3%,D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93.3%,即灭蟑效果D>C>B>A;25G型列车A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72.9%,B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80.9%,C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89.3%,D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93.9%,即灭蟑效果D>C>B>A;22型列车A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46.7%,B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71.4%,C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58.3%,D方案的平均杀灭率为78.8%,即灭蟑效果D>B>C>A.结论 不管是哪种车型,D方案都起到好效果,A方案相对其他方案都是差效果,但从合理、科学、经济的角度考虑对新时速列车使用,C方案灭蟑较佳,25K型和25G型都是使用D方案佳,其次是C和B,22型好是D方案,而B方案优于C方案.

    作者:熊建兵;郭连有;袁新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海浦东机场蠓类调查初报

    2005年4~10月,在浦东国际机场开展了吸血蠓类的采集.应用灯诱法作定时、定点采集.为了解当地蠓虫的活动,并于5~6月每旬1次,用人诱刺叮法进行了白昼采集.捕集者暴露一侧小腿,用毒瓶扣捕停落在小腿刺叮的蠓虫,每次15 min.

    作者:曹敏;刘荣兴;江珊毅;王慧峰;周锡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胜利油田蝇类综合防制初探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两侧,位于东经118°30′~119°30′,北纬37.5°~38.5°,年降雨量500~800mm左右,平均气温为12.1℃,相对湿度为65%~85%.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冬寒夏热、春干秋燥、四季分明.为控制本地区蝇类密度,笔者结合卫生城市创建,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油田特点的蝇类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刘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消毒杀虫药械使用中存在的两大误区

    在传染病消毒及有害生物防制过程中,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喷洒是当前主要的控制手段.施药器械是喷洒消毒、杀虫剂的重要工具,其器械选择是否合理是决定消毒、杀虫效果的前提.任何消杀药品都需要选用高质量的施药器械相匹配,才能取得低成本、高效率、好效果.选用品质优良的消毒杀虫器械,加上正确操作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消毒杀虫工作效率,达到迅速控制传染病、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害虫抗性产生的目的.

    作者:邹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型超市蟑螂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大型超市内适宜的温、湿度,丰富的食源以及隐蔽的栖息场所,为蟑螂孳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型超市的蟑螂危害一般都较严重.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好蟑螂防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2005年对某大型超市的蟑螂防制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陈郁;章士军;王智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针对一些地区环境用药仍以DDVP为主的现状,研制一种毒性小、效果相当、成本低廉的替代产品.方法 通过试验筛选渗透剂,以提高高效氯氰菊酯对虫体的击倒速度为主,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药效、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控制产品质量.结果 用普通原料研制的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高渗高氰乳油对蚊蝇KT50与DDVP相当,对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 000 mg/kg,远低于DDVP.结论 该药剂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环境用杀虫剂.

    作者:黄清臻;邓兵;李宏;杨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杀虫微乳剂对蚊蝇的室内持效研究

    目的 了解10%残杀·高氯微乳剂对蚊蝇的持效.方法 在玻璃、油漆、白灰3种板面上涂布药剂,剂量:玻璃板为30 mg ai/m2,油漆板、白灰板为50 mg ai/m2,分别涂好药后置于实验室后1、15、30、45、60 d对蚊、蝇进行药效测定.结果 玻璃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7.3~9.6 min和5.1~8.3 min,24 h死亡率为100%;油漆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3~10.0 min和8.2~12.6 min,24 h死亡率为85%~100%;白灰板对蚊、蝇KT50分别在8.0~10.3 min和8.4~11.0 min,24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10%残杀·高氯微乳剂经实验室药效测定,对蚊、蝇的室内药效持效作用较好,有效期≥60 d.

    作者:蒋解花;谭毅;冯向阳;熊绮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蚊虫防制(二)——蚊虫的生态习性与常见种类

    3 蚊虫的生态习性3.1 生活史 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分4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蚊.前3个阶段生活在水中,成蚊生活于陆地上(图8).雌蚊产卵于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一次产卵十至一二百粒.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经4次脱皮变为蛹,蛹羽化变为成蚊.蚊虫从产卵到羽化的时间因种类、温度、营养等因素而异.在适宜温度和环境下,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1~18 d左右(表4).

    作者:徐承龙;姜志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环境蟑螂侵害状况调查及控制措施

    为了了解北京海淀区各行业单位及居民室内蟑螂侵害程度,掌握蟑螂的密度、种群分布、存在形态等状况,海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科在2005年7~8月间对全区进行了蟑螂侵害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全区各行业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优美的环境条件.

    作者:蔡伟;刘锋;丁洁;王炳才;冯京秋;苏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烟雾杀虫剂现场灭蟑螂效果观察

    目的 现场观察应用高浓度菊酯类杀虫剂的热烟雾杀虫技术杀灭蟑螂效果.方法 将1%高效氯氰菊酯油剂热烟雾杀虫剂应用于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美国产),在蟑螂密度较高的饭店进行喷雾灭蟑,通过灭蟑前后蟑螂密度调查,其结果 变化评估灭蟑效果.结果 灭蟑前蟑螂密度为43.8只/张,灭蟑后为12.9只/张,蟑螂密度下降70.5%.结论 运用DYNA-FOG(R) Super HAWKTM型热烟雾机杀虫技术杀灭蟑螂1%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对蟑螂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蟑螂,要彻底消灭蟑螂还须采取综合防制的措施,使蟑螂的密度降到低限度.

    作者:陈志龙;刘大鹏;张爱军;褚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节律.方法 网捕法和畜诱法.结果 获得大批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虻科5属52种,即斑虻属6种,麻虻属9种,黄虻属4种,虻属23种和瘤虻属10种.种类组成:憎黄虻和鸡公山虻居首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4.254%和21.790%;日本虻、秦岭虻和山东虻次之,分别占捕获总数的9.468%、8.431%和8.042%;亚柯虻、副菌虻、察哈尔斑虻和甘肃麻虻居第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318%、4.021%、3.502%和3.243%;其余19种密度低,共占捕获总数2.464%.一日觅血活动节律,自早晨8:30时开始觅血活动,至晚21:30时觅血活动结束,以12:30~17:30为觅血活动猖獗时域,16:30时为一日觅血活动之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当地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规律,为防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增加;石淑珍;宫占威;张继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青岛市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及防制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青岛市不同环境场所鼠类群落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夹日法、食饵法.结果 青岛市城区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占92.73%;乡村鼠类群落结构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组成,其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41.59%、28.76%、21.68%;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分别占6.64%、0.89%、0.44%.下水道鼠盗食率为49.74%.结论 青岛市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乡村农户和田野丛林是鼠类防制的重点场所.

    作者:姜洪荣;王洪林;薄涛;赵勇进;曲建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WHO推荐防制重要媒介生物的卫生杀虫用农药及其应用

    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防制重要媒介生物的卫生杀虫用农药及其应用>2006年第6版(WHO/CDS/NTD/WHOPES/GCDPP/2006.1)中公布的农药品种(共87个有效成分),比1997年(WHO/CDS/NTD/WHOPES/1997.2)版公布的农药品种(94个)有增也有减,增加13个农药新品种,取消主要是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和杀鼠剂等20个农药.

    作者:王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引诱物和产卵载体对白纹伊蚊产卵效果评价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又名亚洲虎蚊,是登革出血热(DHF)的传播媒介,能在许多盛水容器和积水的生境中生长繁殖.在泰国,从海拔450~1 800 m的森林、农村和郊外的多种生境中发现了白纹伊蚊(Scanlon和Esah,1965;Gould等,1970;Thavara等,1996).

    作者:Usavadee Thavara;郑剑宁;杨定波;裘炯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沙市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长沙市家蝇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地使用杀虫剂灭蝇提供依据.方法 点滴法.结果 长沙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 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家蝇抗药性的增长.

    作者:黄谊;吕炜;姚松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除害处理电子监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卫生除害处理业务技术性强,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因此检验检疫机构一直把对卫生除害处理的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作者:罗建国;许强;朱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CO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PCO行业的日渐发展,对PCO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也必然会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从环境保护、绿色环保型用药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制(IPM)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实现PCO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作者:潘之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