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杀虫剂杀灭旅客列车蟑螂的效果观察

杨祥美;查洪武;陈瑞祥

关键词:旅客列车, 蟑螂, 防治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调查南京铁路分局旅客列车蟑螂侵害情况和采用药物喷洒与毒饵剂联合应用防治蟑螂.方法:用药激法调查施药前后蟑螂密度,计算杀灭率,化学防治采用0.025%拜虫杀滞留喷洒与0.1%毒死蜱毒饵布放同时进行.结果:灭前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38.6只/厢,第1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4.6只/厢,第2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2.5只/厢,第3次灭后蟑螂平均密度指数为0.6只/厢,杀灭率为99.9%.结论:旅客列车蟑螂侵害严重,采用滞留喷洒与毒饵剂联合应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将蟑螂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兰州市蝇类密度调查

    为了掌握兰州市蝇类季节密度消长,了解蝇类的活动规律及主要蝇种,制定灭蝇措施,我站从1999年4月下旬至9月下旬开展了蝇类密度调查.

    作者:陈晓林;杨重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蚊香对淡色库蚊的效果观察

    目的:3种蚊香对淡色库蚊的效果.方法:采用GB13917-1992和GB/T17322-1998规定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结果:在实验室3种蚊香对淡色库蚊KT50为2.27~4.98min,24h死亡率为91.4%~100%;在模拟现场2 h击倒率为100%,24h死亡率为96%~100%.结论:3种蚊香对蚊虫均能达到较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宋秀平;刘起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况调查

    目的:摸清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状,为有目的地降低鼠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城区不同生活环境采用粉迹法进行鼠密度及鼠种调查.结果:不同生境平均鼠密度23.07%,其中室内平均鼠密度23.57%,外环境平均鼠密度为22.48%,室内与外环境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城区鼠类侵害较重,应加强灭鼠工作.

    作者:梁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济南机场鼠类调查与防治

    鼠类是许多病原体的宿主,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危害机场人员和旅客的健康,同时又是鸟类(猛禽)的食物链中的一环,可以招引许多猛禽在机场周围盘旋,给飞机的安全起降造成威胁.为调查机场鼠害情况并为制定有效灭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0年12月8~26日对济南机场鼠类进行了灭鼠试验.

    作者:刘运喜;薛健;朱涛;马金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典与公共场所蝇类防制

    非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公共卫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勤洗手,常消毒,搞卫生,除四害.苍蝇作为重要的病媒昆虫,能通过体内外携带传播伤寒、菌痢、霍乱、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传染病.由于非典病毒离开人体后可存活3~6 h,在分泌物中可存活36h以上,如果苍蝇光顾了非典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再去舔吮其他人和物品,就存在传播的可能.

    作者:亢秀敏;张忠;邢荣琦;赵书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型灭蟑毒饵的研究

    目的:为研究新型灭蟑毒饵对蟑螂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从多种供试材料中筛选含有对德国小蠊有引诱作用的材料,并用这种材料与几种杀虫剂配成不同毒饵.结果:动物饲料Ⅰ号对德国小蠊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且可以与其它不同杀虫剂混配,0.1%锐劲特混配毒饵对德国小蠊48 h死亡率可达100%,LD5o为80.68±2.51.结论:0.1%锐劲特毒饵有很强的引诱毒杀作用,且群体杀灭较彻底,不易反弹.

    作者:高四维;郭秋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殊环境通用杀虫气雾剂的研究

    目的:为应急各种突发事件,研制一种帐篷、坑道和飞机等特殊环境为代表的通用的杀虫气雾剂.方法:实验室、模拟现场及现场实验.结果:以击倒性能好的右旋炔丙菊酯和致死力强的右旋苯醚菊酯为杀虫气雾剂的有效成分,在实验室按0.25~1.0g/简剂量处理后对蚊、蝇的KT5o为1.0~3.1 min,对德国小蠊的KT50为4.8~7.5 min,24h死亡率均达100%,其击倒性能优于国外飞机专用杀虫气雾剂.在模拟现场,蚊、蝇和蟑螂分别按0.3g/m3和5.0g/m2剂量处理后,1 h击倒率和24h死亡率均达到100%.在帐篷、坑道及舰艇等现场,按模拟现场剂量对蚊蝇处理1~24h后,RPI为0~8.9,对蟑螂处理1~48 h后RPI为0~25.9,在飞机处理后对蚊、蝇的KT5o分别为10.5 min和9.5 min;对德国小蠊、美洲大蠊的KT5o分别为19.4 min和18.0 min,1 h击倒率和24h死亡率均达100%.结论:特殊环境通用杀虫气雾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性能稳定、不污染环境、不易燃、不易爆和雾粒细等特点,适用于帐篷、坑道和飞机等特殊环境使用,经有关单位测试与试用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作者:姜志宽;丁永健;麻毅;陈超;孙崇敏;陆永贵;沈建中;赵彤言;董言德;陈庆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南昌市城区蟑螂种群及地区分布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本市蟑螂的种群数量、地区分布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设立21个调查点,用药激法检查蟑螂密度,按<蜚蠊鉴别诊断>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全市的蟑螂种类为2科2属3种,德国小蠊的比例增多,宾馆和车站的侵害率为68.57%和87.68%;黑胸大蠊在居民住宅高达87.39%;美洲大蠊在食品加工行业和医院占92.33%和97.80%,本市蟑螂的活动高峰在6~9月.结论:调查结果为本市开展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对蟑螂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海婴;柳小青;郭学俭;吴景文;马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卫生杀虫剂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对4种常见卫生杀虫剂有效成分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控制这几种卫生杀虫剂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气相色谱定量方法中的内标法,FID检测器,毛细管柱.结果:盘式蚊香用2种内标物进行测定,标准偏差分别是0.1和0.046,变异系数分别为3.25%和1.54%,平均回收率为97.84%和98.69%;电热液体蚊香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33×10-3和3.89%,平均回收率为99.7%;电热蚊香片以丙烯菊酯为主要成分采用2种内标物的变异系数为0.86%和1.53%,以丙炔菊酯为主要成分采用2种内标物的变异系数为1.89%和2.09%;杀虫气雾剂用丙烯菊酯、丙炔菊酯、胺菊酯、富右旋反式苯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进行复配制得药液,它们的回收率分别为102.43%,100.77%,100.26%,100.39%,101.10%和103.16%.结论:本方法分离状态好,分析的精确度、准确度高,适用于4种卫生杀虫剂中菊酯类物质有效成分测定.

    作者:秦冬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热烟雾杀灭德国小蠊的现场试验

    目的:观察实施热烟雾技术现场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现场用6HYC-25型热烟雾机、右旋苯氰菊酯、胺菊酯复配的烟雾制剂,间隔30d 2次杀灭德国小蠊,粘捕法测定杀灭前后德国小蠊的密度情况;结果:杀灭前的现场密度为18.88只/张·夜,灭后整体密度降为0.01只/张·夜,杀灭率达99.49%.结论:热烟雾技术灭效显著,应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作者:石志恺;李旭梅;李英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灭蝇饵剂现场灭蝇效果观察

    苍蝇的有无或多少,反映了环境卫生的好坏,影响着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卫生城镇的建设.

    作者:孙荣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酒店灭鼠对策

    我市某酒店是一个三星级宾馆,占地面积800m2,主楼16层高,内设清真餐厅、大型多功能厅、国际会议厅、KTV歌厅、啤酒咖啡厅、地下室是职工餐厅和总务备品库房.

    作者:王少英;金玉宝;马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型紫外线灭蝇灯灭效观察

    目前除害方法较多,但应用化学防制方法对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且污染环境;生物防制有其局限性.因此,如何提高除害效果,探索出快、好、省的除害方法.我们于2000年8月对大连电器厂根据害虫趋光性原理所研制的新型灭蝇灯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配杀虫剂杀灭淡色库蚊的现场效果研究

    目的:为了合理地使用卫生杀虫剂,有效控制蚊虫,在5个现场测定了淡色库蚊对3种常用复配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结果:DDVP与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与三氯杀虫酯复配共毒系数分别是123.24~318.23、172.80~358.05,显示出较好的增效作用.DDVP与残杀威复配效果较差.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有机氯类混用,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新国;甄天民;王怀位;孙传红;李士根;赵玉强;谭文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9日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作者:陈亨赐;丁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宁波市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及治理对策

    目的:调查淡色库蚊对杀虫剂抗药性,积累抗性本底资料,以便研究治理对策.方法:微量点滴法、药膜接触法.结果:点滴法测试结果表明,淡色库蚊对胺菊酯、氯氰菊酯已产生一定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4.13和4.06倍,其后顺次为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EBT,抗性倍数分别为2.10、2.63、2.49、2.13倍,抗性不明显.对残杀威、溴氰菊酯、巴沙、三氯杀虫酯,接近敏感水平.药膜法测试结果表明,胺菊酯是敏感品系的3.01倍,产生了明显抗性,其余9种杀虫剂均接近敏感水平.结论:淡色库蚊对胺菊酯和氯氰菊酯已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但趋低抗水平.因此,通过控制、交替和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后,使抗性保持在低抗和敏感状态.但要加强对该地的抗性跟踪监测,密切注意抗性变化,使抗性保持在低水平状态.

    作者:俞小林;朱光锋;徐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日本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1靶标生物的特性大约在1970年以前,许多鼠类和节肢动物,如褐家鼠、家蝇、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客蚤、红纤恙螨、人体虱传播着各种疾病.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媒传疾病显著减少,人们考虑的靶标有害生物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周明浩;杨维芳;孙俊;Ikuo Tanaka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配杀虫母液灭跳蚤效果观察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后,青岛市作为奥运会海上项目的赛区,市内建设改造工程加快,老城区拆迁改造、东西高架桥动工、道路大面积拓宽等工程,迫使鼠类和野猫迁移造成多起跳蚤在短时间内泛滥成灾.

    作者:薛丰松;宋明亮;杨军;曲建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拟除虫菊酯选育三种蚊媒的研究

    目的:了解应用拟除虫菊酯选育蚊媒时杀虫剂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杀虫剂单独选育及交叉选育三种蚊虫Ⅳ龄幼虫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室选育.结果: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幼虫经胺菊酯选育后,其后代敏感度有所降低,显示出低水平的抗药性,各代蚊幼虫选育后的蚊蛹羽化率均在90%以上;致倦库蚊幼虫经敌百虫、溴氰菊酯交叉选育后,选育后代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变化不明显,仍处于敏感水平,各代蚊幼虫选育后蚊蛹羽化率在80%以上;中华按蚊幼虫用氯菊酯选育时不易建立选育系.结论: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幼虫经胺菊酯选育后可产生低水平抗药性,致倦库蚊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叉选育时不易产生抗药性.

    作者:蒋解花;谭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杀蟑烟剂在特种行业杀灭蟑螂的效果观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蟑螂防治工作中,笔者针对大蠊属的特征研制了杀蟑烟剂,用户反映较好.但由于近几年来城市蟑螂种类发生了变化,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针对这种情况.经过近2年的努力,大剂量杀蟑烟剂研制成功,经省化工研究所抽样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为验证大剂量杀蟑烟剂现场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先后在浙江、广东、山东和黑龙江省有关城市的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工具、娱乐场所等进行了现场杀灭效果观察.

    作者:石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