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云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一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且再次妊娠者共125例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试产组和剖宫产组,统计试产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时间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12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经阴道试产分娩75例,试产成功55例,试产成功率73.3%;两组产后24h 出血量、产后发热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再分娩时,阴道分娩有相对较高的试产成功率,并且并发症少,在无禁忌证时应尽量选择阴道试产,在遇到胎儿窘迫等情况时应果断改为剖宫产分娩。
作者:许改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和胆汁 MMP-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胆管癌的患者58例作为胆管癌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人群的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良性对照组患者相比,胆管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谷丙转氨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管癌组患者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较良性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 CA19-9、CA125、血清 MMP-7与胆管癌诊断呈现正相关(P <0.05);而胆汁 MMP-7与血清 CEA 水平无相关性(P >0.05);血清 MMP-7及胆汁 MMP-7表达水平与上述生化指标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能提高胆管癌诊断的效能,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任清河;杨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患者的 DR、CT 与 MRI 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早期股骨头坏死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10例,共计168个股骨头受累。所有早期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都使用 Siemens Ax DR 机摄标准骨盆片,同时进行双髋关节 CT、MRI 平扫,通过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取影像学分析,使用双盲法观察扫描的影片,并记录和分析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 DR、CT、MRI 的情况。结果:患者 CT 和 DR 比较股骨头韧带钙化、关节囊肿胀、骼腰肌囊扩张、肌肉萎缩有差异(P <0.05);CT 和 MRI 比较股骨头韧带钙化有差异(P <0.05);DR 和 MRI 比较关节囊肿胀、骼腰肌囊扩张、肌肉萎缩有差异(P <0.05)。结论:DR 能够将肌肉萎缩显示出来,但是存在辨别类别和程度的缺陷;CT 能够将关节囊的点条状钙化显示出来,MRI 和 CT 一样,可以有效区分肌肉萎缩的类别和程度,CT 和 MRI 在关节囊肿胀、肌肉萎缩两方面显示率高。
作者:武乐;刘春玉;刘军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为期12个月的社区管理,旨在探讨如何做好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0例高血压患者,连续实施为期12个月的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干预,对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在高盐危害、吸烟危害、肥胖危害、高血脂危害、高血压并发症和高血压危害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人数、服药人数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社区管理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高血压社区管理,使其明显提高了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值得推广。
作者:金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在医院各医疗科室中,药剂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并且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药剂科管理是医院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更是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基层医院药剂科在其日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其管理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作者:莫永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速尿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速尿+多巴胺腹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速尿治疗,比较两组腹水消退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腹水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快,治疗组、对照组在腹水消失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重、腹围、腹水消失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速尿及多巴胺腹腔内注射治疗可显著促进腹水的消退。改善患者自身症状,利于肝功能指标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26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蒙脱石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例/50例、26例/62例、4例/18例、96.9%/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脱石散、金双歧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达到了相互协同作用,疗效确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侯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其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探索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4年1月接收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鼻侧切开术或柯陆术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将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结果:观察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低,创伤较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前准确分析肿瘤来源并制定科学手术方案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圣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儿异物所在部位位于左支气管26例,右支气管27例,总气管5例;取出方式中支气管镜下取出53例,直达喉镜取出4例,开胸手术取出1例。结论:是否有异物吸入史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重要依据,由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因而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程树勍;薛刚;尚小领;张卫斌;李梦娜;牛亚玲;李海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笔者2014年2月收治右足外翻并小趾重度内翻畸形1例,临床少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右足走路疼痛8年,加重1年来院。患者早期穿高跟鞋走路,出现趾处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小趾被挤压向第4趾背,疼痛,以上症状逐渐加重,趾向外侧偏斜加剧,小趾骑到第4趾上,后期穿平底鞋走路亦疼痛明显。母亲为缠足,否认家族病史。查体:右足趾明显外翻挤压第2趾,第2趾翘起,第1跖骨头处内侧异常隆起,皮肤稍红,压痛;小趾骑附于第4趾根部,几呈横卧,小趾僵直,不能活动,近趾间关节屈曲僵直,第5跖骨头处外侧异常隆起,皮肤稍红、压痛。摄 X 光片显示趾跖趾关节半脱位,趾骨基底骨质增生,关节软骨变薄,关节间隙变窄,第1趾骨头内侧增生骨赘;小趾跖趾关节向内侧近完全脱位,第5跖骨头内侧半关节面扁平变小,趾骨头外侧骨赘形成。择期手术治疗:外翻行 Keller 关节切除成形、第1跖骨头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皮肤紧缩缝合术。小趾由跖趾关节背外侧切开,见跖趾关节近完全脱位,近节趾骨抵于跖骨头内侧,跖骨头内侧关节面变扁平,小趾固定无活动。将第5跖骨头关节面去除,小趾近节趾骨基底部去除约4mm,将小趾矫正,用克氏针固定融合跖趾关节,去除第5趾骨头外侧骨赘,修平整,冲洗,缝合。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患足4周,6周后拔除克氏针,渐行右足下地功能活动。随访1年,患者右足畸形无复发,走路无疼痛,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朱树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采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确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纤溶酶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栓通粉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两组患者均能够降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指标、血小板计数指标和提高凝血酶原时间,但实验组降低或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粉针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秀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重视了骨外固定支架的护理,并合理改善患者饮食,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汤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 sB7-H4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 NSCLC 患者100例(A 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B 组)及健康者50例(C 组),采用ELISA 法检测3组间外周血血清 sB7-H4水平。结果:A 组外周血血清 sB7-H4水平显著高于 B 组及 C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 分期Ⅲ/Ⅳ期 A 组患者血清 sB7-H4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手术前患者显著高于手术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sB7-H4水平升高是 NSCLC 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且其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有关,检测患者血清 sB7-H4水平对 NSCLC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急救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3—12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急救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急救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措施后,有40例患者成功复苏,总复苏成功率为80.0%;其中单纯使用心脏按压即心肺复苏成功10例,经电复律后心肺复苏成功12例,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成功18例。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给予抢救治疗、除颤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应用药物以及进行心脏复苏后的治疗等一系列急救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作者:高俊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需求较高,所选择的健康教育形式较多,但集中于专题讲座、个别指导和医生或护士家访方面。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十分必要。针对个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这样有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通过改变不良习惯,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变目前疾病状态,逐步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杜蓓英;黄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妇产科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统计社会因素(产妇无任何手术指征,但拒绝阴道试产,坚决要求行剖宫产)比例,分析各项社会因素指标的构成比。结果:实施剖宫产1680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973例(57.92%),分别为:(1)孕产妇及家属因素713例(73.28%,713/973),包括:对剖宫产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认识不够;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忍受自然分娩的疼痛;经济发展能够承受剖宫产医疗费用;受迷信思想的影响择日择时剖宫产;对分娩恐惧心理。(2)医源性因素260例(26.72%,260/973):避免医疗纠纷;缺乏沟通技巧;剖宫产快捷经济收入高;助产技能的萎缩。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复杂,应实施相应的措施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阙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3项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肌酐(Cr)、尿微量蛋白(M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分析3项检测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 Cr、尿 MA、HbA1c 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 <0.05);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患者尿 MA、HbA1c 水平明显增加;HbA1c 水平与尿 MA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Cr、尿 MA、HbA1c 水平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阳性率为98%。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采用 Cr、尿 MA、HbA1c 水平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艾桂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完成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肝癌患者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附加综合干预,随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巩固手术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等作用,具有广泛临床价值。
作者:彭冰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 HVHF 治疗10h 以上,血流量为120~150ml/h,置换液为3~4L/h。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行HVHF 治疗和护理后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临床上熟练的技术、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使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孔颖;单雪芹;范宝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40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首选的术式。
作者:王冰;梁世杰;蒙政初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