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芬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2组均采用常规体外震波碎石术,观察组另给予中药石苇汤加味内服治疗,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第1及第2个疗程结束后2组肾结石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后,加服中药石苇汤加味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段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580例早期妊娠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完全流产组(对照组)与不全流产及药流失败(观察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580例早期妊娠的妇女中完全流产530例(对照组,91.38%,530/580);不全流产30例及药流失败20例(观察组,8.62%,50/580);观察组有剖宫产史26.00%、后倾后屈位子宫38.00%、胚囊径(3.02±0.34)cm、既往流产(2.03±0.45)次、孕龄(47.78 ;±3.56)d高于对照组的14.15%、16.42%、(2.56±0.28)cm、(1.32±0.56)次、(42.56±4.02)d ( P<0.05)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结论:药物流产中不全流产及药流失败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清宫。
作者:陈水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个方面,观察组花费时间分别是(48.58±10.52)min和(7.68±1.8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15.7%,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3.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溃疡穿孔,各有优势,要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通过镇静护理提高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除标准镇静外加用心理干预、控制给药时间、吸音棉填塞患儿外耳道并戴耳麦隔音等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标准镇静方法,比较两组镇静护理后镇静起效时间及检查成功率。结果:治疗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检查成功率91.4%高于对照组的69.7%,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标准镇静加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磁共振检查成功率。
作者:张婉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护理组)69例和B组(普通护理组)69例,将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A组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汤朝秀;廖春梅;詹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于纠正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并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216例,所有患者在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实施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的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凝血机制。
作者:张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 E水平在预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为RS V组,另选取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45例为哮喘组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 Ig E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 Ig E水平高,达(142.33±23.14)IU/L ,均明显高于RSV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RSV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和RSV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CRP水平在哮喘组和RSV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在发病机制上具有相似性,过敏和炎症反应可能是哮喘发病的病变基础,检测血清IgE和CRP水平可预测哮喘发病。
作者:姚炬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多次宫颈环扎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孕妇进行跟踪调查;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及相关健康指导。结果:13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后,2例发生难免流产,2例出现早产,9例妊娠至足月。结论:加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麦巧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病患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患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的病患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和颞下天幕切开,采用脑疝手法复位手术来治疗;对照组病患则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不同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病患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患者要好,生存率高、致残率低且并发症发生少。均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梁观钦;蔡厚洪;李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其对诊断的联系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至我院诊断首次治疗高血压的患者138例,测定其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及生化指标。结果: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全血黏度要显著高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各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
作者:于有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病变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阿霉素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阿霉素模型组;正常大鼠枸杞多糖对照组,枸杞多糖高、中、低剂量干预组,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取心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枸杞多糖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变有浓度依赖性的损伤修复作用,对正常大鼠心肌组织也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阿霉素可引起心肌病变,枸杞多糖对阿霉素心肌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楷曦;杨歆然;梁统;肖德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手机使用问卷对950名医学生和280名非医学生进行匿名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36.62%,非医学生的手机依赖率为47.43%,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9.761,P=0.002),与学生内外向性格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1.486,P=0.000),与学生户籍所在地、男女性别、睡眠质量、年级、学习成绩之间无差异。结论:学生手机依赖率相对非医学生较低,内外向性格与是否患手机依赖有较大的相关性。
作者:陈文娟;于潮将;刘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淋巴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均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及术后的辅助化疗等与胃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胃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以及淋巴转移等相关。结论:患者自身因素及治疗因素等对胃癌预后无影响,而淋巴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等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
作者: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系统性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取样法将108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介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变化。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脑血管造影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神经介入检查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强化管理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来观察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2013年6-11月期间对我院中药的合理应用方面进行强化管理,统计这一时期的中药不良反应,并与2012年同期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7%,2012年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5%,2013年度低于2012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4,P=0.020)。结论:从多方面加强管理推动中药的合理应用,可以减少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作者:叶茂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红霉素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5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四组,每组38例。A、B、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罗红霉素,用量分别为150mg/d、300mg/d和450mg/d。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50/250μg ),1吸/次,2次/d。四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四组治疗后血清T N F-α、IL-6、IL-10和IL-12水平、肺功能以及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和C组的血清T N 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则明显升高( P<0.05)。C组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治疗后的P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组、B组和C组治疗前、后的哮喘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均有改善,C组患者各项肺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红霉素(300mg/d和450mg/d)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可降低哮喘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力和肺功能并缓解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邝世宏;陈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国内外专家公认胚胎移植术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辅助生殖技术的后环节、关键环节,决定患者的成败,优化胚胎移植技术可以改善IVF-ET 妊娠结局。优化胚胎移植术不仅降低血染胚胎的机会、减少宫缩将胚胎排出宫腔的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妊娠率,而且降低宫外孕的发生率。优化胚胎移植技术包括:预移植;移植前适当清理宫颈黏液;使用特制的软移植管超声引导下憋尿移植将胚胎放置在宫腔合适的位置;移植前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进行评估;移植前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收缩进行评估;移植术操作中的技巧注意;对获卵少、胚胎少的患者选择第2天移植还是第3天移植?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微刺激,贯序移植法等避免使用宫颈钳、硬芯、探针等。本文就如何提高胚胎移植技术增加试管婴儿成功率作一综述。
作者:张玥;张云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1.1孙某,女,26岁,以“肛旁反复肿痛1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收治。既往1个月前以“左侧前庭大腺脓肿”为诊断妇科就医,未果。后肿块由会阴左前向左后蔓延而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大阴唇根部见1.5cm ×1.5cm大小红肿;指诊触及肿块于皮下经左前向左后及肛内延伸;肛门镜示左前、左后位肛隐窝色红、凹陷。
作者:党长宁;刘铁龙;孙凤伟;路越;刘伟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2013年民众关注的PM 2.5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效果,强调健康教育在公众卫生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社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2013年初市民对PM 2.5认识程度较低,重污染天气呼吸道就诊人数显著升高;年中在媒体争相宣传下,特别是PM 2.5监控数值频繁报道后,雾霾天气就诊人数显著增长,居民恐慌心理明显;年末在对社区居民进行针对性密集宣教后,因对PM 2.5应对不当而导致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明显减少,居民恐慌心理得到了有效抑制。结论:健康教育在公众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结果,对低文化人群效果较差,需做针对性教育;媒体不应单纯迎合民众关注,更应重视如何引导市民正确应对。
作者:王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检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2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检查发现,55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其中单侧左下肢发病明显较右侧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作出准确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