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
近年来,患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以往临床对患有疤痕子宫妊娠的患者多采用人工流产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具有风险大,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缺点[2].近年来,笔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疤痕子宫早孕行药物流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肌腱外露,一直是临床上修复的难题之一,各种小腿部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常用方法[1~5],但皮瓣的成活离不开术后的精心护理[6],2001年6月-2012年1月,我院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远端蒂的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3种远端蒂的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0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心电图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心电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如学生必须重视心电图的学习、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心电图教学与临床结合、大量阅图反复实践及提高带教者素质等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作者:高维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于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8月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普通护理.观察两组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的舒适护理,观察组全部顺利完成配合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积极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月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儿科2012年2-10月选取的206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干预组除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疼痛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受到患儿的欢迎,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启宜;陈瑞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细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制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研究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加压包扎;对比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腋下引流管平均第1天引流量与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胸壁皮下积液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腋下平均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腋下引流管拔除后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等观察与评价指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部附加患侧上肢一体固定带用于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腋窝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韩建勋;丁守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院内群体康复训练.结果:研究组的无复发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内群体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谢友许;邓晓苑;李嘉;林伟成;张恒铭;王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式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围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掌握情况、术后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式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康复训练中的实施,可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向萍;谭益云;蓝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DPPH法和AP-TEMED(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法对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苯甲基异硫氰酸盐能明显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C2-)作用较弱.结论:较高浓度的苯甲基异硫氰酸盐在体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艳;周宇红;徐海斌;张立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全麻诱导期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为地佐辛5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ml,C组为生理盐水2ml,两组药物分别在全麻诱导期通过静脉输液通道快速滴入,观察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及呛咳的强度.结果;D组呛咳的发生率为5%(2/40),C组呛咳发生率为45%(18/40)(P<0.05),D组呛咳的强度明显低于C组.结论: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用地佐辛可以有效地减少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呛咳的程度.
作者:陈小明;徐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产科收治的13例DIC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DIC产妇均有明确的相关发病诱因,综合救治后,DIC抢救成功率为92.3%.结论:对诱因明确的产妇进行积极观察,可尽早发现危重的症状,为临床急救措施的实行争取足够的时间;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急性DIC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陈晓峡;吴小玲;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NICU进行住院治疗的生后存活在7d以上并开始进行胃肠道喂养的1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防组的NEC发病率是2.38%(2/84),对照组的NEC发生率是10.71%(9/84),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期间,预防组每天的体质量增加量为8.708g,对照组为6.656g,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预防组的7d后杆球菌比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两组患儿的大便内益生菌数量的比较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预防性口服益生菌能降低NEC的发病率,促进婴儿体质量的增长.其机制和口服益生菌后促进新生儿的肠道的正常菌群定植与优势化、维持肠道的正常菌群的比率有关.
作者:卢江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相关症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出血,观察组产妇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量较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杨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80例腰椎骨折行后路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顺利渡过手术期,卧床时间短,均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结论:周密的护理措施、科学的护理计划是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大限度恢复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林春玲;蓝柳红;麦慧英;彭梦萍;沈皓珍;徐思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鲜芦荟用于扁桃体术后局部镇痛、止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鲜芦荟放置创面,对照组术后用呋喃西林液漱口.结果:实验组1h镇痛、2h停止渗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痊愈时间3.3d优于对照组5.5d,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局部放置鲜芦荟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渗血,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罗永明;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是产科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尽管在实行住院分娩和有效的输血治疗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死亡报告中因出血致死的情况仍较突出[1,2].产后出血是一种发展迅速且非常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产妇可因失血过多而在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3~7].故根据原因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现将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丽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为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1例异位妊娠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来院就诊的13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本地区异位妊娠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避孕史.结论:人工流产史、盆腔感染史、剖宫产史、IUD避孕史等是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应提高认识,积极防御.
作者:李君;何娟;王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通过本社区治疗的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1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显效100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1%.结论: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此外,祛除诱因,加强患者的体质训练,避免接触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对于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十分重要.
作者:梁妍琨;吴颖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CT诊断率,以避免漏诊.方法:总结28例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CT征象,并分析边缘锐化技术对漏诊病例帮助.结果:正确使用边缘锐化技术能够增大颅骨内板与病灶及脑实质对比度,清晰诊断,可避免漏诊.结论:加强对少量硬脑膜下出血的特异性征象的认识并正确运用边缘锐化技术可避免漏诊.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