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作用.方法: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24例,随机分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值均<0.01),治疗组与对照在心率、呼吸频率、呼气流速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利卡多因雾化吸入佐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郭敏;王江萍;庄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30%[1].
作者:董玉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夹闭主动脉与腔静脉复制心搏骤停-CPR模型;实验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进行CPR;对照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进行CPR;监测血液断流前后家兔的心电图、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记录开始CPR 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维持4h,并计算4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在CPR成功率、4h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则两组结果相近.结论: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可明显缩短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对促进心搏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CPR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强;刘磊;曲敬来;徐锦雄;祝庆华;乔秋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针对细菌治疗是治疗有效与否的基础之一[1].本调查总结我院收治的50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例,着重分析细菌学特点,以便在疾病的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孟祥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实践中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情况的客观、真实完整的文字记录.病案统计室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为医疗管理和临床科研服务的病案管理重任.
作者:李一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1],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主要与母婴垂直感染有关.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1)宫内感染;(2)产道感染;(3)产后密切接触感染.
作者:周志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致子宫、宫颈萎缩和宫颈口狭窄,常造成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为观察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口服辅助药物用于软化宫颈的效果,本中心将尼尔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妇女绝经后取器前软化宫颈准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倩环;龚瑞丹;罗雪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尿液分析是评估健康、疾病状态,尤其是判断肾脏疾病的一种常用且不可取代的检测项目.近年来,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尿液检测又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下面对尿液的检测方法进行扼要介绍.
作者:蔡春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病人髋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择期手术192例, 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称Ⅰ组,104例,由于药物选择的不同又分为布比卡因组Ⅰa和左旋布比卡因组Ⅰb;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EA)称Ⅱ组,88例.观察麻醉平面达T10的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用药总量,追加量,镇痛效果,是否辅助用药,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Ⅰ组阻滞平面达T10所用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高阻滞平面两组无差异;所用麻醉药总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追加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全优,Ⅱ组镇痛效果优:79例,良:9例;辅助用药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收缩压下降》35%的以Ⅱ组为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此研究中Ⅰa、Ⅰ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新花;吕凯荣;王丽;赵华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先兆流产的门诊或住院病人.B超示胚胎(胎儿)存活,伴有下述症状:阴道少量流血1~5d 29例,6~10d 17例,10d以上3例;下腹痛31例,腰骶酸痛1例;年龄21~39岁(平均27.4岁);停经40~60d 26例,61d~3个月18例,3个月~5个月3例,人工流产史或自然流产史37例,习惯性流产史1例.
作者:陈英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渐升高.C-erbB-2癌基因编码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又称P185蛋白.在人类多数恶性肿瘤中C-erbB-2的过表达较为常见,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1].MMP-2分解Ⅳ胶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蛋白、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杰;王策;李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分娩无其他并发症胎膜早破孕妇142例中发生难产的情况、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危害,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且健康孕妇142例作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发生难产56例,发生率39.44%,发生产褥感染10例,占7.04%,早产31例,占21.83%,新生儿窒息15例,占10.56%,新生儿肺炎8例,占5.63%,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的原因以流产、引产史及臀位居多.结论:重视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及时处理,有效预防,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艳君;那飞;曹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宫腔镜属妇科内窥镜,其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电子、光、超声等科技与医学结合的产物,它的应用使传统的开放性、创伤大的诊断手段转变为非开放性、创伤小的内镜诊疗手段,既治愈疾病,又使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作者:孙洪波;任成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发现子宫肌瘤5年,尿频半年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即给予静脉点滴环丙沙星和5%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 2g.
作者:范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33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都得到随访;存活25例,死亡8例.死亡8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异时性6例,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5年内死亡者3例均为Ⅲ期.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首发癌的年龄、病理分期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关.
作者:付华;何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31岁,因停经53d,不规则阴道流血12d,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2产0,末次月经2006年9月22日,于停经41d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暗红色,无腹痛,停经50d自测尿早早孕阳性,于停经53d来我院行彩色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内回声均质,内膜厚1.3cm,于子宫外左附件区分别见2.0cm×1.5cm及1.8cm×1.8cm低回声光环,内均见原始心管搏动.
作者:刘晓燕;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用药时间长,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疗程,导致化疗失败,而这大多由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化疗的影响,发现心理护理能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坚持完化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延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0%[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显著,但费用高,患者痛苦多,可引起脑损伤、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微创技术的应用已渐普及,它对患者的创伤大大减少,安全度大幅度提高.我科于2003年6月~2006年8月采用硬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建琴;葛近峰;胡运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出血导致的智力、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受到巨大身心创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改变.2006年2~10月,笔者对9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价值.方法:4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6例,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沐舒坦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组.B组15例,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组.C组15例,为常规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心功能指标.结果:A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改善程度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各项参数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改善程度A组和B组明显好于C组,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A、B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晕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心病、心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沐舒坦、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提高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通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作者:汤华芳;田学军;俞春娟;陶建峰;施国华;舒展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