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王江萍;庄桃
从病例的选择、设计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如何结合临床病例的讲解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红;赵亚朴;王沛;王秀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是妇科难治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盆腔疼痛而折磨患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本病常用治疗药物有丹那唑、内美通、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作者:安立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9例重症黄疸新生儿实施双管匀速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效果.方法:从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排血,输血和排血同步进行,通过注射泵匀速控制进出血量,使进入和排出血液达到平衡.结果:该换血方法提高了换血效果,能维持换血过程中血液内环境的稳定,防止血液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只要建立通畅的换血通路,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双管匀速同步换血方法能减少人力、物力,是安全、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刘丽华;廖素霞;郭靖;廖振文;蒙好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2d于2006年1月25日收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查体:T 39℃,P 90次/min,R 22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醒,对答切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药物过敏史及遗传病史.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闫向东;姜许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法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双吻合器法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24例,其中距肛缘5~7cm 89例,8~10cm 35例.结果:术后吻合瘘4例,发生率3.23%.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2.42%.局部复发率7.26%,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和68.3%.结论:双吻合器法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优点.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IDS护理过程中的职业防护,防止误伤和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6例AIDS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具体的防护方法.包括护理操作前的心理、技术准备,护理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误伤后的及时、有效的处理等.结果:该院自2001年11月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医护人员无误伤和感染的发生.结论:增强职业防护意识,采取科学的防护,医护人员在AIDS护理过程中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作者:徐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采用开放置入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71例疗效.方法:本组病例71例,新鲜骨折68例,陈旧性骨折3例,均为钢板内固定松动、断钉后形成骨不连.全部病例均采用开放置入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折病例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经过9~2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及感染.结论:开放置入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术中不需C型臂X线机监视,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有猛;李文恒;黄海多;黄成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观察记录对210例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脑卒中病人并发症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瑞琴;黄云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目前认为MS的发病涉及遗传、病毒、免疫、环境地理等方面,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免疫学因素在MS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虽然研究收获颇丰,但对其免疫学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和完整的认识.现就几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免疫学检查对MS诊断的临床价值简述如下.
作者:赵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用药时间长,多数病人不能坚持完疗程,导致化疗失败,而这大多由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为此,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化疗的影响,发现心理护理能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坚持完化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延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爱维治和弥可保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爱维治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滴注,1次/d,两周后改为200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两周;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1中静脉推注,1次/d.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爱维治和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缓解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春凤;贾梦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30%[1].
作者:董玉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巴柳氮钠化学名为5-(对-羧乙基氨甲酰基苯)偶氮水杨酸二钠盐二水合物.巴柳氮钠是5-氨基水杨酸(5-ASA)的一种新前体药物,由5-ASA和一个非活性载体4-氨基苯甲酰基-β-丙氨酸(4-ABA)通过偶氮键连接而成.该药1997年11月在英国上市,随后在美国及国内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朱淑芳;侯明辉;张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预见性观察,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91例患者中康复出院79例,未愈自动出院10例,死亡2例.结论:增强预见性意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匡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痛风是一种遍布世界的常见病,其患病率与经济发展程度、饮食结构及医疗水平因素有关.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东方民族,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但直到100多年前,才证实其发病与血尿酸增高有关.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组慢性疾病[1].
作者:陆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且有些内瘘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发生血流量减少和闭塞.我科自2004年2月开始采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建立永久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6年冠状动脉异常患者200例,分为糖尿病组(66例)、糖耐量减低组(44例)、非糖代谢异常组(10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和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三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对预后均有影响.
作者:杨烨;王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胸腔镜肺大泡切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了解或掌握住院治疗的程序,护士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护理依据.方法:制定预期目标,并采用回顾性阅读医疗护理记录,将疗程进度、病案疗效及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预定目标进行对比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及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制定出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既为患者消除了紧张、恐惧感,又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在95%以上;住院日期5~7d.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途径,应广泛应用.
作者:董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针对细菌治疗是治疗有效与否的基础之一[1].本调查总结我院收治的50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例,着重分析细菌学特点,以便在疾病的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孟祥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接种密度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hUV-MSCs)原代培养的影响,从而确定原代培养hUV-MSCs的适宜条件.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层细胞,按不同接种密度分组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原代培养时间,然后进行传代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细胞钙结节的表达情况.结果:hUV-MSCs原代分离培养消化30min,种植细胞密度为5×105~1×106/cm2的方法较合理.经化学药物(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成骨诱导后,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合理hUV-MSCs原代培养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自体种子细胞,从而为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创造条件.
作者:单伟;张海锋;马云胜;郑德宇;谷学静;秦书俭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