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喷联合开瑞坦内服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梁东辉;李建勤;鲍红文

关键词:冷喷, 开瑞坦, 颜面再发性皮炎
摘要:目的:观察冷喷联合开瑞坦内服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每日颜面部冷喷治疗1次,内服开瑞坦片10mg每日1次.对照组30例,单纯内服开瑞坦10mg每日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卡方检验,χ2=8.9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治疗组疗效高,说明冷喷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是一个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迅速止痒,戒断患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无任何副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随着各医院检验科仪器自动化的使用,高质量商品化学试剂合的选用,人员素质的提高,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质量提高很快,实验中误差明显降低,但对于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前的误差成为影响临床化学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前造成检验结果波动的因素很多,而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储存、处理、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项目试剂交叉污染是其主要的原因,如处理不好,实验结果将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它将导致化验结果的失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延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那么,分析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作者:易利平;钱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利于院前急救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院前急救病人发病突然,无任何预兆,对病人及家属心理冲击较大,本文对280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赛;李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猪鬃草坐浴治疗痔疮

    痔疮为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后痛苦大,影响工作生活.猪鬃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作用,对于确诊为痔疮而不愿手术的病人,用猪鬃草坐浴疗效显著,方法如下:取鲜或干猪鬃草适量,放入水中煮至水为浓茶色,倒入盆中坐浴,每次15~20min,2次/d,7d为1疗程,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作者:卜秀芹;卜文红;刘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牛血清白蛋白的抗血清在免疫学沉淀反应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以探讨获取高效价抗血清的方法.方法:用BSA配制一定的浓度,免疫家兔,以制备兔抗-BSA血清.利用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分析和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结果:双向琼脂扩散在BSA 0.5g/mL的浓度时,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32, 对流免疫电泳结果显示BSA 0.5g/mL与抗BSA在1∶16时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沉淀线.结论:BSA免疫家兔可获取效价较高的抗血清.

    作者:蔡玲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缝衣针经角膜刺入虹膜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8岁.因右眼外伤后疼痛,流泪,视物不清2h,于2004年8月5日16:00来我院治疗.患者于2h前用缝衣针挑除衣服上的缝线时,因用力过大,且眼睛距离衣服过近,不慎将缝衣针自右眼角膜6:00位且距角巩缘2mm处斜刺入虹膜后立即自行拔出,当即感右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刘振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7例癫痫患者麻醉处理体会

    该院近十年来对有癫痫病史的7例患者实施了麻醉,现就其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兵;刘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冲洗治疗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病.自2003年6月1日~2004年6月1日我院产科采用膀胱冲洗治疗产后尿潴留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王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蓬莱市项目实施后疫情分析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项目)自1993年4月开始在蓬莱市实施,为探讨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我市实施效果,现将1993年4月~2002年结核病疫情进行汇总,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忠;李军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学大专学生<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目的:通过对我院三届药学专业大专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探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模式.方法:分别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内容优化组合这三方面进行改革与尝试.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有机化学理论成绩与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1);课堂教学满意率提高.结论:这种教学改革能促进<有机化学>教学,是获得佳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

    作者:张幸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糖尿病控制与临床试验的证明,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可以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搞好糖尿病的教育,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有些临床观察也证明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5月~8月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知识教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婴儿捂热综合征3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婴儿捂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6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在本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控制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0.05,P<0.05).远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5.318,P<0.05).结论:高压氧辅治婴儿捂热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赵明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434例单胎臀位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臀位产围产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对434例单胎臀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胎臀位产围产儿死亡率与单胎头位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臀牵引较臀助产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矫正胎位;对足先露、骨盆狭窄、过期妊娠、胎儿体重>3500g、羊水少、脐带先露等应放宽剖宫产指征.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尽量阴道分娩,非紧急情况不做臀牵引,提高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臀位产剖宫产率.

    作者:上官花;胡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管理

    近年来院内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侵犯,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细胞毒药物,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对我科23例住院肿瘤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管理作一报告.

    作者:张玉泉;柯彩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液中真菌与红细胞鉴别

    近年来,由于临床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因为真菌与红细胞形态相似,在作尿液镜检时易将真菌误认为是红细胞而导致误诊,现就将尿液中真菌与红细胞鉴别报道如下.

    作者:郑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由于快速敏感的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超声检查的应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率明显升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异位妊娠得以药物保守治疗,减少了手术治疗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本院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银洁;刘英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烧伤病人阴茎浅静脉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及截肢病人由于穿刺部位有限,常常能选择阴茎静脉穿刺.此类病人由于伤后体液丢失多、高代谢,负氮平衡,无论是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都需静脉补液.利用阴茎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林玉丹;许宝珠;黄顺红;李丽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电图误漏诊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诊断及时可挽救病人生命,临床上心电图(ECG)诊断AMI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误漏诊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对该院部分误漏诊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冯军;张敏;刘文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新生儿至老年人皆可发病,发病高峰为1~4岁,但新生儿罕见.我科曾于2004年2月收治新生儿局限型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静媛;李向飞;闫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子宫破裂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方法:对19例妊娠子宫破裂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破裂发生的原因与产前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及疤痕子宫再孕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监测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作者:薛缀华;薛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分子医学及其技术

    分子医学是涵盖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医学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的综合性学科.分子医学与传统医学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可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操作,所以分子医学技术已成为推动分子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较全面阐述分子医学和分子医学技术的主体内容,并指出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分子医学的发展将逐渐改变目前以经验医学为主导的局面,分子医学技术将成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使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更紧密地相互联系,使科研成果更快速地向临床转化,使实验医学和经验医学有机地融合起来,这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杜贻鹏;陈展辉;梁超凡;尹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