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产妇的心理护理

李波;张美莉;曹淑娟

关键词:围产妇, 心理护理, 产程延长, 新生儿窒息, 孕妇, 心理状态, 缩短产程, 顺利分娩, 生理过程, 护理人员, 围产期, 患病率, 并发症, 责任, 母婴, 临床, 焦虑, 感染, 产科
摘要: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焦虑、恐惧等均可使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又与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孕妇的心理护理对缩短产程,降低围产期母婴患病率有很大影响,注意孕妇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使其顺利分娩,是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我校历来将诊断学教学作为主干课程来抓,在诊断学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作者:张颖;雷红;卢金萍;水华;占建珍;罗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患者NO、NOS水平及Na+-K+-ATPase活性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方邦江;周爽;文小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从医师资格考试谈医学教育

    目前已经有行业开始实行执业资格考试,但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由行业主管部门独立组织实施的只有医师资格考试(1998年6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这体现了立法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信任和对医学考试高度重视.

    作者:朱瑾;李绿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并取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血常规、血白蛋白、血脂、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BUN、Cr和尿IgG、尿白蛋白.结果:肾病组的血TCH、TG、VLDL和血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t、BPC、血PT、PT-INR、ATⅢ、D-Di、TT及Fg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尿IgG与TCH、PT、Fg、PT-INR及APTT呈正相关(分别P<0.01,P<0.05),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尿白蛋白与TCH、Hct、APTT、Fg、PT、PT-INR和D-Di呈正相关(分别P<0.01和P<0.05),与血白蛋白和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与继发性凝血功能亢进、血小板增多、高脂血症、血液浓缩等多种因素有关;但高凝状态并不随着尿中大、中分子蛋白排出的增加而同步加重.

    作者:黄业华;杨沐;刁秀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对护士长的几点要求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长不仅应具备较高职业素质,而且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着力提高本科室护理水平发展的潜力.

    作者:韩丽华;李美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外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提供临床颈外动脉插管的解部学依据,提高插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利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的成人尸体30具.对60侧颈外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颈外动脉的发起部位距甲状软骨上缘的距离为14.8±3.3mm,面动脉、颞浅动脉发起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分别为68.0±1.8mm和65.4±13.4mm.结论:临床面动脉插管是从甲状软骨上缘15mm处将导管插入颈外动脉内.导管头端留在距插入部6.5mm处为佳.

    作者:王歧本;易德保;王海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抗DNA酶B和ASO联合检测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DNA酶B和ASO联合检测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GSA)感染所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AG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量中和法和散射速率法分别测定68例AGN病例的抗DNA酶B和ASO.结果:AGN组抗DNA酶B和ASO的阳性分别为77.9%和69.1%,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至86.8%,AGN亚组中,抗DNA酶B和ASO的阳性率上感组为73.5%和69.4%,二者联合为83.7%,皮损组为89.5%和52.6%,二者联合为94.7%.结论:抗DNA酶B和ASO联合检测可提高GAS感染所致的AGN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维军;徐巧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溶栓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ECG示窦性心律,HR75次/min,Ⅱ、Ⅲ、aVF、V4~V6ST段下移0.05~0.15mV,伴ⅢT波浅倒置,心肌酶谱正常.

    作者:董志远;李震;夏宏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煎煮的误区及指导实践

    汤剂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临床运用广泛,因此,汤剂的正确制备十分重要.根据中药浸出原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把中药煎煮中存在的问题,群众的煎煮制备误区,一一列出,并将正确的煎煮方法加以总结,供同行研讨.

    作者:廖先怀;郑大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MED的护理配合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0-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是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可早下床活动,腰椎稳定性好等优点.我院手术室2000年10月~2001年3月应用MED手术36例,效果很好.现对手术护理要点进行讨论.

    作者:吴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偏头痛病人作常规脑电图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12例(66.67%)异常脑电图56例(33.33%),脑波无特征性改变.结论:脑电图对偏头痛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一般无特征性意义.

    作者:李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生物钟指导服药的临床意义

    人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机体的机能状态也相应地发生规律的变化,后来有人将其命名为生物钟(Blochrometer),它是生物体内能支配各方面受时间影响而发生节律周期性变化的一种自体记时装置.

    作者:卢必达;裴的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静点尼莫地平导致血压骤降的用药观察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病的日益增多,硝酸甘油、硝普钠、尼莫地平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尼莫地平做为新的血管扩张剂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了解它的副作用,以保证此类药物的用药安全.现就1例静点尼莫地平导致血压骤降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欣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卵管通液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通液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采集45例不孕症患者,其中原发性不孕症患者28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17例,行标准输卵管通液术检查.结果:输卵管通液术阳性26例,其中原发性不孕症患者21例(75.0%),继发性不孕症患者5例(29.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是引起不孕症的重要因素;输卵管通液术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不孕症的筛选诊疗方法.

    作者:袁亚莲;滕美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液室护士颈椎病调查分析及对策

    输液室护士患颈椎病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有密切关系,输液室护士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极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笔者对我院输液室护士的颈椎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止措施.

    作者:陈楠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静脉尿激酶溶检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价值及佳溶栓剂量.方法:将98例老年AMI患者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又分2组,分别使用80万U和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他们的冠脉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同年龄状况下,溶栓组的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80万U与150万U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冠脉再通率及死亡率无差异(P>0.05),而大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80万U组比150万U组低(P<0.05).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改善老年AMI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溶栓药物尿激酶的用量应以小剂量为宜.

    作者:张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转移因子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癣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我们采用转移因子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会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肠套叠误诊右半结肠癌1例体会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刘×,男,65岁.45d前突然右中上腹阵发性胀痛,腹痛时自觉右中腹出现肿块,并肛门下坠感,腹痛缓解后肿块可缩小,有时消失.

    作者:吴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产后抑郁症16例临床分析

    分析16例产后抑郁症临床特点,认为病因是多因素的.产妇分娩前后体内的内分泌变化和产妇的个性心理特点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先决条件.诱发因素主要是一些应激性事件和产前产时的并发症,并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讨论.

    作者:马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频发性室性早搏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和40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间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频发性室性早搏组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偶发室性早搏,分别为32.7%和10.0%.结论:经常规检查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博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发现室性早搏患者的病理基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春涛;石延科;苗云波;林玲;邓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