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玉玲;李季春;王子峰
前房出血多见于钝挫伤,常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我院自1998年1月至今收治外伤性前房出血40例.分析如下.
作者:徐秀荣;赵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与世界先进的护理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作者:陆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治愈98.11%,1例死亡.治疗组的催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具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利忠;何庆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头晕、复视、走路不稳2个月入院,并于5d前出现精神症状,不时出现幻视、幻听、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既往:嗜酒10余年,每日约1斤余.
作者:孙晓霞;张玉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老年S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SCI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玲;于学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尿液自动分析法采用桂林电子仪器公司的MiditronM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的尿10项试条.严格按仪器及使用要求操作.手工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严格操作.本文通过随机抽取的100例尿液标本的仪器检测与手工法作对比,探讨尿十联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
作者:张俊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中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她为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众所周知,中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除去防病治病外,在检验工作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试验.
作者:郭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吾常以柴胡桂枝汤灵活化裁,广泛应用临床久治乏效疑难杂病证,取效甚捷.兹择验案如下.
作者:苏宝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及一般问卷调查了108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以男性、中老年、农民患者为多;性格类型多属于内向不稳定型个性特征;不良饮食习惯及嗜好也促使胃癌的发生.结论:胃癌的发生与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
作者:赵国胜;何玲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心药房的统一摆药,统一发药,既减轻临床工作量,又便于统一管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存在几点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尝试加以改进.现浅述如下.
作者:林菁红;陈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是由医学教学和医学临床共同组成的学校,有较强的专业性.图书馆是学校建设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教学和医疗科研工作的信息中心.
作者:刘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从而研究吗啡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与镇痛的机理.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A组(对照组):0.375%布比卡因,B组(观察组):0.375%布比卡因+2rg吗啡.用不同麻醉药25~35ml作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P<0.01).结果:含有吗啡的B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加用吗啡的A组.结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存在多种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作者:罗云;李家柱;陈红华;王兰;江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毒性菌痢为儿科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我院1999年5月~2001年8月共收治中毒性菌痢32例,现将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整理如下,并就临床观察及护理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连艳云;李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及其与脂蛋白(α)(Lp(α))的关系.方法:检测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Lp(α)水平,并与28例健康中青年人、22例健康老年人作比较,同时还分析了血清IGF-1水平与Lp(α)的相关性.结果:①健康老年人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中青年人(P<0.05);②老年冠心病组IGF-1(α)高于两对照组(均为P<0.05);③老年冠心病组的Lp(α)高于两对照组(均为P<0.05);④老年冠心病组IGF-1水平与Lp(α)呈负相关(P<0.01).结论:以上提示血清IGF-1、Lp(α)与冠心病的形成密切相关,IGF-1与LP(α)的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杨彬;邓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7例,其中男52例,女25例,年龄15~80岁,平均42岁.77例患者有少部分不同程度出现皮肤瘙痒、骨痛、乏力、食欲不振、除服用钙剂治疗外,还加强透析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熊芳桂;李其润;刘云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随访1年以上的6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洁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镁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新生儿HIE住院患儿按硫酸镁半衰期.在出生儿72h,3次给硫酸镁治疗.结果:硫酸镁治疗新生儿HIE,显效率x2=5.744,P值<0.05,总有效率x2=7.92,P值<0.01,有显著差异,并在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好.结论:镁能透过围产期或缺氧缺血状态下的血脑屏障,强烈地抑制NMDA受体的活性,减少脑细胞调亡、坏死和迟发性神经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许向荣;陈芝彪;王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及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在卫生职业技术教育中渗透和强化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教育,是培养21世纪合格医生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王笑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是儿科临床常见表现之一,其病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总结46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淑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QT离散率(QTr)的变化,以了解心肌梗死急性期时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是否较恢复期增大.作为衡量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度过急性期的指标.方法:分别测量56例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大QT间期(QTmax)减小QT间期(QT-min),得QTd;以QTmax/(R-R)1/2减QTmin/(R-R)1/2,得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QTd/(R-R)得QT离散率QTr.并对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的QTd、QTcd、QTr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恢复期QTd、QTcd、QTr明显增加,P值分别<0.01、<0.01、<0.001.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较恢复期增大,QTr是QT离散程度更为客观的指标.
作者:杜克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