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流感的家庭护理

杨秀芳;陈桂香

关键词:小儿流感, 退热药, 患儿, 发热, 症状, 体液, 咳嗽
摘要:小儿患流感常有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患儿发热38℃以下不宜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使患儿大量出汗,体液丢失.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手背浅静脉留置针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产妇分娩过程中输液、采血及输血的常用部位是手背浅静脉.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用手背浅静脉留置针不易滑脱和阻塞,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慎玲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肠系膜、网膜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网膜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肠系膜、网膜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例肠系膜损伤、5例网膜损伤治愈.1例胆总管横断伤因误诊多次手术,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自动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术中应注意探查肠系膜、网膜,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徐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

    近年来,我院收治外伤性肝破裂30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0~62岁.致伤原因:刀刺伤5例,坠落伤8例,车祸及撞击伤14例,挤压伤3例.

    作者:邵书元;刘会峰;陈乾德;于来勇;黄加国;杨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胆囊炎穿孔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1例急性胆囊炎穿孔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造瘘术14例,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死亡率4.8%(1/21).结论:根据右上腹剧烈疼痛、全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脓液可作出初步诊断.手术以简单、快速、恢复胆道通畅为原则.

    作者:谢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手术配合同位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60例疗效观察

    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较多,但大都疗效不确切,且易于复发.我科1998年12月~2001年5月采用手术切除同位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磊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肝癌

    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机体为维护自身稳定在基因调控下细胞发生主动消亡的过程.

    作者:李雪华;杨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胃镜表现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胃镜下表现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年来临床治疗的过敏性紫癜腹型及混合型的胃镜检查结果.结果:1年来经临床治疗的过敏性紫癜腹型及混合型共12例,其中入院前经胃镜检查8例,确诊6例,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性胃炎各1例.住院患者4例,均诊为过敏性紫癜腹型.结论: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改变与急性胃粘膜病变相似,内镜医生应注意鉴别.因二者治疗存在矛盾,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治疗.

    作者:王晓东;王孟春;孙思予;孙素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构建开放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重要特色是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技能.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不能局限在课堂、教材里,应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医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开放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的范畴,也是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它极大的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笔者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构建.

    作者:李旭升;楼宏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外科护理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尝试

    为了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科技的潮流,全方位加强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焦点.笔者在98级大专护士队外科护理教学法中尝试了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方法.经一年多教学实践表明:此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作者:周丽萍;周建平;王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腹伴窦房兼有房室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病人发热、咳嗽,盗汗一个月,腹胀10d来我院就诊.查体:患儿腹部膨隆,有压痛,无反跳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既往无心脏病史,无心悸、心慌、气短感觉.否认扁桃体炎病史.

    作者:朱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青霉素皮试阴性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

    青霉素是一种人工半合成的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杆菌.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杀菌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较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现报道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而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

    作者:赖金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腔内出血剖腹探查手术配合及护理

    内脏破裂因大量失血会引起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手术救护,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内脏出血病人400例.

    作者:崔晓红;邱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布比卡因腰麻在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

    我院下肢手术比较多,麻醉以往多选用硬膜外麻醉,自1999年以来,应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行下肢骨折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德俐;王维军;孙鲁军;于德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用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学习法”教学的初探

    医用化学是一门理解性、记忆性要求较高的医学基础课,一直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广泛涉及到医学、生物领域.学生在学习医用化学过程中普遍感到概念多,理解内容、记忆内容多,头绪不清,压力较大.

    作者:张幸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静点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急症,抢救时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葡萄糖静脉滴,可有效纠正酸中毒及由于酮症造成细胞内缺钾和细胞外高钾血症[1].

    作者:刘凤麟;熊慧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分析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1例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率为30.6%,高发因素为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低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各种侵袭性治疗手段使用.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死亡率高,关键在于预防.

    作者:李桂芝;冯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提高临床见习成效之我见

    临床见习是临床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课堂上教学的理论知识到医院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运用,是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有效的临床见习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教学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根据实践工作经验谈谈提高临床见习成效的体会.

    作者:谢家儒;徐美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

    对我院20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分析,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掌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加强脐部日常护理,并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巧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

    现代护理学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是基础科学、人文科学等交叉的综合边缘性学科.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加速了护理心理学的进步,从仅仅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特征发展到开始注重护理的主体--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作者: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巡回护理体会

    2001年我院行剖宫产术400例,随机抽样100例,根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及术后母婴状况,谈谈术中巡回护理体会.

    作者:周凤阁;窦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