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巍;杜雪平;黄璇;宋炎;李倩;张洪波;吴薇;王斐;王杰萍
目的 研究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功能单位在职人员14448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血脂异常发病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 共检出血脂异常者1399人,血脂异常发生率为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的影响后,饮食口味偏甜〔OR=0.783,95%CI(0.629,0.975)〕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食用早餐<1次/周〔OR=2.811,95%CI(1.649,2.884)〕、食用早餐1~3次/周〔OR=1.761,95%CI(1.404,2.209)〕、食用早餐4~5次/周〔OR=1.396,95%CI(1.142,1.707)〕、进食速度较快〔OR=1.777,95%CI(1.401,2.254)〕、进食速度很快〔OR=1.899,95%CI(1.386,2.602)〕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存在许多不良饮食行为,对于血脂异常存在影响,其中不规律食用早餐和进食速度问题较为严重,应注意规律食用早餐、细嚼慢咽.
作者:张静波;武志远;刘相佟;赵湛;邹德春;邹小平;牟永敏;刘峰;陈硕;郭秀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3D-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ICGF)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为原发性肺癌、2例为转移性肺部肿瘤.术前评估目标段肺动脉,并利用3D-CT重建虚拟的段间平面.术中当目标段肺动脉和支气管被分开后,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0.25 mg/kg),采用ICGF观察非靶区(NTS),并用电钩烧灼术标记目标和NTS之间的边界.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观察荧光首次出现时间、荧光持续时间、有效对比的持续时间及其他手术指标.结果 ICGF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段间线,其荧光持续时间足够完成标记,成功对20例患者进行了肺表面的标记,并实施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86.0±41.5)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7.8)ml.在注射ICG后,荧光首次出现时间为(20.0±10.5)s,荧光持续时间为(180.0±30.8)s,有效对比的持续时间为(70.0±11.6)s,足够临床医生标记分界线,该标记方法没有使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3D-CT重建联合ICGF可以充分地进行术前评估及清晰地显示段间线,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康武;王祖义;段贵新;陈刘成;汪国文;王安生;陈晓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自2013年欧洲初级保健肠胃病学会(ESPCG)首次发布《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共识》,提出某些益生菌可以使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胃肠疾病患者获益以来,近5年又有70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公布了研究结果.8位专家通过德尔菲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发布了2018版《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共识》.该共识认为,特定的益生菌可以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预防由抗生素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引发的腹泻,并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结合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全科医生更精准地采用益生菌来治疗或预防下消化道症状.
作者:李中信;赵召龙;成士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通过分泌外泌体(Exosome)增强其细胞抗凋亡能力,进而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方法 2017年1—12月选取健康4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5只,通过慢病毒载体GV308携带GATA-4转染小鼠BMSCs构建过表达GATA-4小鼠BMSCs并加入基因开启剂强力霉素(DOX),而后采用ExoQuick-TC提取BMSCs分泌的Exosome,并检测Exosome纯度、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体外实验:与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A组(体外),与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B组(体外),与BMSCs分泌的Exosome共同培养的心肌细胞为C组(体外),低氧(1%)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为D组(体外),正常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心肌细胞为E组(体外),各组均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选取12只小鼠建立心机梗死模型,造模成功48 h后经尾静脉注射80000μg的Exosome,其中A组(体内)注射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B组(体内)注射空载体BMSCs分泌的Exosome,C组(体内)注射BMSCs分泌的Exosome,另取3只心肌梗死未处理小鼠作为D组(体内),3只正常小鼠作为E组(体内).于注射Exosome后48 h采用心脏超声仪(PHILIPS EPIQ7C)评估各组小鼠心功能.完成心脏彩超后采用原位免疫组化法评估心肌梗死小鼠心脏凋亡细胞数量.结果 Exosome表达量为0.2725,Exosome纯度为5.25×108个,电镜可见Exosome大小40~100 nm.A组(体外)细胞凋亡率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但高于E组(体外)(P<0.05).A组(体外)Caspase 8、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低于B组(体外)、C组(体外)、D组(体外)及E组(体外)(P<0.05).A组(体内)小鼠射血分数(EF)、环比收缩(FS)前后差值高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及E组(体内)(P<0.05).A组(体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数量高于E组(体内),而低于B组(体内)、C组(体内)、D组(体内)(P<0.05).结论 过表达GATA-4 BMSCs分泌的Exosome可以通过增强BMSCs抗凋亡能力,进而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
作者:贺继刚;李贝贝;韩金秀;李洪荣;撒亚莲;严丹;杨晓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分析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每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甲基化基因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乳腺癌组织中甲基化基因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直径≥20 mm、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的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组织直径<20 mm、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甲基化性阳率高于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P<0.05);组织学Ⅲ级、乳腺癌Ⅱ~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乳腺癌Ⅰ期、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基因数目高于高于癌旁组织,而且其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影响乳腺癌病情进展.
作者:钱小英;林海锋;周安喜;卓曼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血流CT灌注成像(CTP)特点及其预测颈动脉狭窄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脑过度灌注(CH)危险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1—12月诊治的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均行单侧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行CTP检查判断责任血管(术侧血管);并根据责任血管对侧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组:A组为颈动脉闭塞(狭窄率100%)10例;B组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5%~99%)17例;C组为颈动脉中度狭窄(狭窄率50%~74%)7例;D组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狭窄率<50%)4例;E组为颈动脉血管正常26例.采集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局部脑血容量(rCBV)指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指数、局部平均血流通过时间(rMTT)指数和局部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3例发生CH(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轻度头痛、头晕),1例发生CHS(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明显头痛、恶心、颅内出血);30例未发生CHS/CH;术后血压升高发生率为51.6%(33例).A、B组发生CHS/CH患者的rCBV、rTTP指数高于C、D、E组发生CHS/CH患者(P<0.05);各组发生CHS/CH患者rCBF、rMTT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患者,若术前rCBV指数及rTTP指数增加,特别是rCBV>0.20、rTTP>0.25,提示术后发生CHS及CH趋势.术前rCBV、rTTP指数为预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CEA术后发生CHS及CH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作者:崔勇;金光玉;孙胜军;李良;金鹤;隋滨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有脑卒中家族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8年4—5月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NSR)数据中选取110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家族史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家族史组(1406例)和无家族史组(962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特征.结果 有家族史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年龄、吸烟率低于无家族史组,收缩压、舒张压、饮酒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哮喘发生率、关节炎发生率、醒后脑卒中发生率、头痛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上肢无力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面瘫发生率、构音障碍发生率、复视发生率、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无家族史组(P<0.05).结论 有家族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无家庭史患者更多,且神经功能缺损更为常见.
作者:黎洁洁;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王春雪;严鸿伊;王拥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互利共生状态.慢性肾脏病(CKD)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尿毒症毒素产生过多和全身炎性反应,加速CKD进展.肠道菌群参与CKD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CK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影响做一综述,希望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延缓CKD进展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包文晗;王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紫杉醇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初步诊断为ATC的患者.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变进展(PD)5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中途退出,终14例患者(女9例、男5例)完成研究.每周给予紫杉醇(80 mg/m2)治疗,3周为1个疗程,分析紫杉醇相对剂量强度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CTCAE v4.0)记录并分级治疗毒副作用,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依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客观缓解率.结果 患者行紫杉醇化疗疗程的中位数为10个疗程.在治疗的初2个疗程紫杉醇相对剂量强度>80.0%.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贫血(85.7%)、白细胞计数减少(71.4%)、脱发(71.4%).6例(42.9%)患者观察到3级及以上的毒副作用.14例患者的OS中位数为10.4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和42.9%.Ⅳa、Ⅳb、Ⅳc期患者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0%、16.7%、0.Ⅳb、Ⅳc期患者的生存期较Ⅳa期患者短(χ2=7.627、10.317,P<0.001).3例(21.4%)患者部分缓解(PR),5例(35.7%)患者病变稳定(SD),6例(42.9%)患者PD,客观缓解率为21.4%.PD患者的进展时间为0.4~26.3个月(中位数为1.6个月).4例Ⅳa期和2例Ⅳb期患者在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存活时间为15.5个月,较未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生存期(8.5个月)长(P=0.016).结论 对ATC患者客观、准确和规范化使用紫杉醇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作者:郎然;金建军;张彭辉;边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粪菌移植(FMT)是指将来自健康供者的粪便微生物群通过各种方法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中,目的是恢复患者正常的微生物群并治疗疾病.FMT有效和充分的研究指征是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rCDI).目前正在探索FMT作为其他胃肠疾病的潜在疗法,如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虽然尚无足够证据推荐FMT用于非胃肠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帕金森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但是FMT在非胃肠疾病治疗方面正在迅速兴起.因此,本文主要综述FMT临床应用研究的证据现况.
作者:李甜甜;李东颖;李建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血管外肺水(EVLW)即肺血管腔以外的液体,能够反映各种类型肺水肿的严重程度,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用的监测指标,其不仅可作为评价肺病理生理的重要监测指标,也能评估危重患者循环状态,判断重症患者预后,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评估EVLW的方法较多,如何正确监测EVLW对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为加深对EVLW监测的理解,本文就目前EVLW的监测方法进行介绍,着重比较其原理、方法、局限性及研究进展.
作者:姚玉龙;雷鸣;李文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描述2015—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索影响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于2015—2017年纳入50~74岁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常住居民.第1年纳入全部符合标准的居民,后2年分别纳入前1年初筛阳性者和当年新入50岁人群.对社区居民进行危险度评估问卷和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大肠癌初筛,任意阳性者即为初筛阳性.建议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至定点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以确诊.结果 2015—2017年,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共计筛查6994例次,2015年筛查4132例次、2016年筛查1604例次、2017年筛查1258例次.总体初筛阳性率为25.25%(1766/6994),FOBT阳性率为5.96%(417/6994),问卷阳性率为21.12%(1477/6994),FOBT与问卷双阳性率为1.83%(128/6994).接受肠镜检查者239例次(13.53%),肠镜检查结果异常者124例次(51.88%),肠镜检查异常病变中,腺瘤检出率较高,肠炎次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FOBT阳性〔OR=42.967,95%CI(22.019,83.844)〕、FOBT与问卷双阳性〔OR=30.059,95%CI(11.723,77.074)〕是首次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P<0.001);年龄〔OR=3.104,95%CI(1.177,8.189)〕是首次肠镜筛查者肠镜检查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P=0.022).结论 2015—2017年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率与上海市其他社区相仿,但是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明显低于上海市其他地区.初筛阳性和年龄是影响社区居民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静;庄丽燕;黄铖;朱慧英;黄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 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作者:张英;汪桦;陆丰;章龙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我国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双向转诊作为基层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上下联动的衔接,是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已经建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化的双向转诊模式,更加优化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因此应不断优化双向转诊制度,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下简称复兴医院)信息化双向转诊模式为例,对其效果进行分析.2015—2017年复兴医院双向转诊平台逐步趋于完善,完成5400例患者双向转诊.3年内双向转诊人次有增加,但回转人次所占比例却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双向转诊平台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优化双向转诊模式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回转人次有一定增加.
作者:闫巍;杜雪平;黄璇;宋炎;李倩;张洪波;吴薇;王斐;王杰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本文介绍了成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叙述了成人哮喘和青少年期起病哮喘之间的差异以及成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总结了既往国内外成人哮喘的研究成果,得出其发病机制可能和空气污染、肥胖、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为了使成人哮喘得到良好控制,应该避免职业暴露,并控制感染、进行自我管理等;同时指出哮喘表型的确定主要依靠其临床特点而非生物标志物,为研究新的方法治疗哮喘提供帮助.
作者:王世强;王雄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约为1/20000,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佝偻病、下肢畸形、血磷低,而血钙处于参考范围.本文报道了1个FHR家系的先证者及其主要家族成员,并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家系中4例患者均有PHEX基因c.2066C>T(p.Ala689Val)杂合子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且ESP6500、db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均未收录该突变,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今后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媛;马小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与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关,以胃壁或肠壁嗜酸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和深度有关.本文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许慧莹;李月红;庄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胎儿在子宫内就能感受来自羊水的气味刺激,新生儿出生后可对外界嗅觉刺激产生反应,而嗅觉刺激反应是早产儿行为评估中的一项.本文主要介绍嗅觉刺激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疼痛、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喂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关于嗅觉刺激对早产儿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优化早产儿临床照护模式提供新思路.
作者:文燕;韦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在乳腺癌康复护理理论与奥马哈系统基础上,建立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虚拟现实技术(VR)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VR结合奥马哈康复自然语言采集和反馈患者信息,依据患者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阶段,完成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核心功能.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应用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和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训练),各60例.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结果 开发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通过3个月的临床试验,观察组SF-36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乳腺癌患者康复管理VR平台操作简便、利于患者锻炼,将成为乳腺癌术后更有效的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方法,也为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同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金艾香;陈肖敏;章小飞;陈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