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澳大利亚Danielle Mazza教授全科医疗案例分析--长效孕激素避孕法

关键词:孕激素类, 避孕药, 口服, 激素
摘要:面对妇女健康领域的诸多问题,全科医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全面的、新的妇女保健知识。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全科医学系主任丹尼尔·马扎( Danielle Mazza)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很实用的学习用书,其主编的《Women's Health in General Practice》,涵盖了从少女至更年期妇女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月经问题、避孕、流产、不孕不育、孕前及产后保健、乳腺疾病、泌尿系疾病以及家庭暴力等。本书以病例解析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全科医生是如何对上述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估和管理的。为方便广大全科医生学习,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委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对此书进行了翻译,其中文版《全科医学之妇女保健》现已在国内出版发行,并受到了全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刊对该书中的部分病例进行了整理并陆续刊出,以供国内全科医生借鉴,使其在全科医疗中为来诊者提供具有新证据支持的高质量的保健咨询服务。更多案例分析详见本刊网站( http://www. chinagp. net)“期刊检索———电子期刊”版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其中早发型100例(早发型组),晚发型100例(晚发型组)。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孕妇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 TP)、清蛋白( ALB)、前清蛋白(PA)、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胱抑素C(Cys-C)、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 HBDH)。结果3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TP、ALB、PA水平低于对照组,Urea、UA、Cr、Cys-C、LDH、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无不良妊娠发生,早发型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7%(37/100),晚发型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3%(13/100)。3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36,P<0.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无论是早发型还是晚发型均会引起生化指标水平的改变,且可导致不良妊娠。故及时监测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淑琴;米东;李雪姣;张月香;刁淑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泻后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心电图演变一例报道

    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因长期反复呼吸困难伴双下肢水肿,近期出现腹泻、心悸乏力症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肾前性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心脏基础疾病,本次因腹泻起病,反常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分析可能与脱水状态下使用药物有关,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并对症支持治疗后纠正了高钾血症,心电图恢复到本次起病前水平。因腹泻起病,临床上引起低钾血症多见,本例因长期心功能不全,腹泻引起高钾血症,所以临床上治疗要特别注意。在补液增加尿量等治疗后,血钾逐渐恢复正常,心电图也呈特征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作者:王齐芳;谢东阳;龚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瘦素-下丘脑神经肽Y轴在2型糖尿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中,瘦素、下丘脑神经肽Y( NP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180~220 g雄性SD大鼠110只。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15 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90只喂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 DIO)后,根据模型形成过程中时间点的不同将其分为DIO4W组(20只)、DIO8W组(20只)、2型糖尿病组(20只)。检测4组大鼠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NPY水平及下丘脑NPY mRNA的表达。结果4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和下丘脑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IO4W组、DIO8W组、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和下丘脑NP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IO8W组、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和下丘脑NPY水平均高于DIO4W组(P<0.05);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和下丘脑 NPY 水平高于 DIO8W 组(P <0.05)。正常对照组、DIO4W 组、DIO8W组、2型糖尿病组的NPY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0.85±0.14)、(1.16±0.15)、(1.53±0.14)、(1.7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20,P<0.05)。DIO4W组、DIO8W组、2型糖尿病组的NPY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IO8W组、2型糖尿病组的NPY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DIO4W组(P<0.05);2型糖尿病组的NPY mRNA表达水平高于DIO8W组(P<0.05)。4组大鼠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下丘脑 NPY水平、NPY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0.951、0.953,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形成,大鼠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下丘脑NPY 水平、NPY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新玲;李杰;卢素玉;王海芳;郝慧瑶;张松筠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当前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因患有恶性肿瘤对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日益加剧,也使癌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国际上对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而我国对此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总结了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加强我国在护理工作中对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视,并指出目前尚未有适合我国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评价工具,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我国文化的癌症患者自我效能评价工具来探索多病种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钱多;徐旭娟;范琳琳;赵小燕;陈宏林;张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传统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传统髓核摘除术中,A组在暴露的神经根鞘内用2 ml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半支),剩余20 mg曲安奈德注射液喷洒在神经根周围;B组于减压后在暴露的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C组减压后不做特殊处理。于术前,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C组〔95%CI(0.09,0.71),P=0.011;95%CI(0.04,0.66),P=0.026〕。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术前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25,P=0.799)。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8.54,P=0.000;F=84.98,P=0.000;F=10.01,P=0.019;F=8.15,P=0.038),其中术后第7天、术后2周A组VAS、JOA、ODI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3组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VAS、JOA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及术后2周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髓核摘除术在治疗LDH时,术中应用曲安奈德神经根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尤其神经鞘内注射联合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钟远鸣;付拴虎;张家立;李智斐;伍亮;唐福波;程俊;仇振茂;卢大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预后研究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 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入院后均采用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均符合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其中32例同意手术患者入选腔内修复治疗组(治疗组),13例拒绝腔内修复治疗的患者入选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随访36个月记录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12.2)d ,长于对照组的(17.3±4.7)d(t=13.398,P=0.001)。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1%(1/32),低于对照组的30.8%(4/13)(χ2=9.989,P=0.001)。随访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6.9%、53.8%;随访3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6.9%、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3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1)。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杨俊;张存泰;王冠;吴晓芬;钱锦;严金华;袁俊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镁离子在高磷诱导慢性肾衰竭大鼠胸主动脉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镁离子在高磷诱导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 A组)、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 B1组)、低镁组( B2组)、高镁组( B3组)。用硫酸腺嘌呤加高磷饮食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测量4组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钙化标志分子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情况,v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钙水平。结果 B1组血肌酐、尿素氮、血磷水平高于A组( t=32.284、22.010、26.000,P<0.05)。4组血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5,P<0.05);B3组血镁水平高于B2组(q=2.897,P<0.05)。4组主动脉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4,P<0.05);B2组主动脉钙水平高于B1组(q=13.192,P<0.05);B1组主动脉钙水平高于A组(q=21.925,P<0.05);B3组主动脉钙水平低于B1组和B2组(q=9.333、21.782,P<0.05)。4组胸主动脉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4,P<0.05);B2组PWV值高于B1组(q=13.492,P<0.05);B1组PWV值高于A组(q=14.311,P<0.05);B3组PWV值低于B1组和B2组(q=5.333、16.865,P<0.05)。4组胸主动脉Cbfα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2,P<0.05);B1和B2组Cbfα1 mRNA表达量高于A组(q =7.333、13.565,P <0.05);B3组 Cbfα1 mRNA表达量低于B1组和B2组(q=10.198、13.858,P<0.05);B2组Cbfα1 mRNA表达量高于B1组(q=12.279, P<0.05)。结论镁离子能够抑制高磷诱导的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改善血管弹性功能;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镁离子通过抑制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实现。

    作者:张俊霞;徐金升;王双宇;白亚玲;张胜雷;崔立文;张慧然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西藏地区结核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我国近年发病呈下降趋势。西藏地区因高原缺氧环境易产生结核分枝杆菌变异而发生耐药,结核免疫接种率低,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基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研究本地区结核病易感性和基因多态性对结核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结核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以期对西藏地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意义。

    作者:胡群英;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膀胱过度活动症与绝经关系的研究进展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组下尿道综合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率明显增加。本文阐述了膀胱过度活动症与绝经相关的可能生理机制,分析其发生、发展与绝经是否相关,同时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朱灵平;吴士良;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县-社区医疗联动规范转诊管理的实践

    通过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社区医疗联动的转诊模式,依托“双向转诊中心、影像会诊中心、临检中心”建设,搭建县和社区医院的预约转诊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转诊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便捷顺畅的转诊管理,推进双向转诊。本文重点介绍县-社区医疗联动的主要操作模式、规范转诊过程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

    作者:梅玲明;陈翔;杨冬仙;姚咸省;郑士直;俞娇鸯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宁夏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和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背景宁夏出生缺陷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出生缺陷有影响。目的通过分析宁夏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确定生育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途径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宁夏5个行政市22个县(区)2007年1—12月出生的所有婴儿出生缺陷情况,抽查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了10928户人家,婴幼儿10792名,有明确出生缺陷疾病名称者139名,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28.7/万。抽查育龄妇女5383名,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得分为(16.0±6.1)分、态度得分为(11.2±2.1)分、行为得分为(10.7±2.4)分,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 r=0.194,P<0.05),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 r=0.581,P<0.05);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4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知识方面,民族、人均月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P<0.05);在态度方面,民族、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P<0.05);在行为方面,民族、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和生育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宁夏地区回族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和行为较汉族差,人均月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因地制宜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作者:胡继宏;胡卫东;靳利梅;刘兰;赵燚;吴海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香烟烟雾暴露时间对大鼠肺组织树突细胞数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香烟烟雾暴露时间对大鼠肺组织树突细胞( DCs)数量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0只)和香烟烟雾暴露组(40只),按照不同暴露时间将香烟烟雾暴露组又分为香烟烟雾暴露4周组(B组)、香烟烟雾暴露8周组(C组)、香烟烟雾暴露12周组(D组)和香烟烟雾暴露8周戒烟8周组( E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组织CD11c和S100蛋白阳性DCs数量的变化。结果 CD11c、S100蛋白阳性DCs均在支气管管壁、炎症区域、血管周围分布明显。5组CD11c、S100蛋白阳性DCs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14、27.41,P<0.001)。B、C、D、E组CD11c、S100蛋白阳性DCs数量均高于A组,C、D组均高于B组,D组高于C组,E组低于C组(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以导致大鼠肺组织DCs数量增加,且随着香烟烟雾暴露时间的延长,DCs数量增多越明显,戒烟后其数量有所减少。

    作者:曹磊;平芬;马铮;李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英国救助儿童会所在4个城市(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流动人口社区母婴健康”项目点所在区(县),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偶遇法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女性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456名被调查的女性流动人口中,326名(71.5%)为汉族;平均年龄29.8岁;235名(51.5%)初中文化程度;251名(55.0%)无业;164名(36.0%)享有医疗保险;204名(44.7%)月收入2000~4000元。女性流动人口日常患病处理方式顺次为综合医院(35.4%,133/376)、自己买药吃(23.1%,87/37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76/376)、小诊所(18.9%,71/376)、不处理(2.4%,9/376)。北京53.9%(55/102)选择综合医院,上海57.5%(46/80)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昆明32.7%(33/101)选择自己买药吃,和田59.2%(55/93)选择综合医院。87.9%(401/456)女性流动人口知晓其所在社区/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知晓率分别为88.0%(103/117)、96.3%(103/107)、89.2%(107/120)和78.6%(88/112)。过去半年只有31.8%(145/456)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年龄、户口、月收入、到当地居住时间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龄和民族与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有回归关系( P<0.05)。结论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具有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业率高、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低、平均月收入低等特点,地区、年龄和民族是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高龄汉族女性流动人口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妇幼保健的政策宣传,合理引导其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女性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翠玲;王晖;龚双燕;刘鸿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莫匹罗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bFGF)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疗效,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性创面手术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术中将莫匹罗星和rb-bFGF制成的混合液涂抹于受区,皮片移植后外用浸湿活性银离子的无菌绷带予以固定;对照组术中用油纱覆盖游离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创面情况,评估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清除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皮片存活率为(97.9±1.2)%,高于对照组的(85.8±5.7)%(t=20.62,P=0.002)。术后第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7.1%(6/84),对照组为1.2%(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P =0.054);术后第12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8.8%(83/84),高于对照组的72.6%(61/84)(χ2=23.39,P <0.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4±1.4)d,短于对照组的(13.3±3.0)d(t =-5.92,P =0.007)。术后第4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2.6%(61/84),高于对照组的46.4%(39/84)(χ2=11.89,P=0.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5%(76/84),高于对照组的77.4%(65/84)(χ2=5.31,P=0.020);术后第12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84/84),高于对照组的94.0%(79/84)(χ2=5.12,P=0.023)。结论莫匹罗星、rb-bFGF联合活性银离子能提高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加速创面愈合、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

    作者:汪洋;张小红;冉辉;谭加;陶宏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微创置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42例,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研究组20例,应用微创置管方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缩短,VAS降低(P<0.0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研究组治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561,P=0.382)。研究组堵管率、皮下气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及胸膜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结论应用微创置管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操作时间、置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岚;邱庆南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诱发心室扑动蜕变为心室纤颤一例报道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胸痛、心悸入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因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室扑动,观察过程中心室扑动蜕变为心室纤颤。通过实施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心电变化及备好抢救措施。

    作者:石铭宇;谷宏越;郑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白塞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病( B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白塞病常累及胃肠道,即肠白塞病,患者常出现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英夫利昔单抗( IFX)是单克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拮抗剂,在多种炎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2例肠白塞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IFX治疗肠白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志涵;林禾;高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门诊医疗不公平现象及社会经济状况与呼吸病住院的关系:加拿大某城市人口学研究

    目的:由于门诊照护敏感性,原本可门诊治疗的病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哮喘患者,低社会经济状况的个体住院率要更高。此研究对患者人口学、门诊照护利用或医生特征的差异能否用来解释可避免住院治疗的这种差异进行了调查。方法提取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温尼伯市的住院数据,将年龄18~70岁COPD或哮喘阻塞性呼吸道病患者纳入研究。用家庭均收入法,将患者分入人口普查收入五等分位。控制患者人口学(社会经济状况、年龄、性别及并发症)、门诊照护利用情况(流感疫苗接种和专科医生转诊)以及患者家庭医生的特征(如收费机制、性别和从医年限)协变量后,完成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以确定社会经济状况与阻塞性呼吸道疾病住院风险变化有着怎样的关联。结果研究含34741例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有相关诊断的729例(2.1%)患者2年中有过住院史。与高收入患者相比,低收入患者更有可能采取住院治疗。控制其他变量后,此社会经济状况依照未发现有实质上的变化。全校正模式下,与高五等分位的患者比较,低收入五等分位的患者住院概率高出近3倍〔OR=2.93,95%CI(2.19,3.93)〕。结论在普遍的医疗保健领域内,用住院数据测量的门诊照护利用直接相关因素,并不能用来解释门诊照护敏感的呼吸病症因收入所产生的住院差距。研究提示还需寻找不限于医疗保健系统的更为宽泛的社会健康决定因素,以减少贫困人群患无需住院病症的住院数量。

    作者:周淑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和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两种方式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MRI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 LAVA)增强扫描和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FS-SPGR)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0月因血精、血尿、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统临床表现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或实验室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决定患者增强扫描序列。采用LAVA增强扫描患者44例,采用FS-SPGR增强扫描患者48例,检查后3个月内进行首次穿刺或手术获得病理资料确诊。应用诊断性试验计算两种增强扫描方式的诊断总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 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6例患者经LAVA增强扫描诊断为前列腺癌,在增强图像上表现为“快进快出”,结节状占位灶在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16例患者经FS-SPGR增强扫描诊断为前列腺癌,在增强图像上显示占位灶呈不均匀强化。两种方式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总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 LAVA 和FS-SPGR两种方式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相似,但采用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时间较短,两种方式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均有较大诊断价值。

    作者:刘虎;乔洪梅;沈维英;朱佩云;陈泽鑫;陆忠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病患儿口服锌制剂治疗腹泻,6个月以内患儿每日补锌10 mg,6个月以上患儿每日补锌20 mg,连续10~14 d。WHO推荐的腹泻病补锌制剂量超过儿童日常补锌制剂量的2倍,此剂量是否过大,对患儿是否合适,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石岩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治疗;低锌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颗粒0.5 mg ·kg-1·d-1,分2次口服;高锌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颗粒口服,剂量为年龄≤6个月给予10 mg/d,年龄>6个月给予20 mg/d,分2次口服,均连服14 d。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腹泻、发热、呕吐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3.34,P<0.001);低锌组和高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低锌组与高锌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组患儿腹泻、发热、呕吐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锌组和高锌组较对照组腹泻、发热持续时间均缩短( P<0.05),低锌组与高锌组腹泻、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锌组呕吐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和低锌组延长(P<0.05),对照组与低锌组呕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可缩短腹泻及发热病程,但大剂量补锌可能延长呕吐持续时间。

    作者:吴祖成;鄢能荣;焦继光;陈玉;林世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