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张丽霞;张磊
目的 通过对69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讨论中医辨证治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2个月以上.结果 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愈63例(91.3%),好转6例(8.7%),未愈0例.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对临床应用有意义.
作者:沈凯;张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期间的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和院外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仅给予跟踪随访,8个月后对比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较好,对疾病的认知,血糖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对该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促进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聂爱蝉;熊良圣;郭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儿康宁糖浆联合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78例患儿,治疗组40例,其中迁延性腹泻26例,慢性腹泻14例,对照组38例,迁延性腹泻25例,慢性腹泻13例.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思密达止泻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儿康宁糖浆、培菲康.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康宁糖浆联合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张丁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的接受中医治疗的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患者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1至2个疗程后分析和总结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经过1~2个疗程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后,除了2例患者因为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患者身体体质原因无法很好吸收药效没有显著好转外,其余48例(4%)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其中33例(66%)患者治愈,15例(30%)患者好转,总有效率96%.结论 在治疗慢性宫颈炎中以及患者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治愈率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袁美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内科病证的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内科病证运用针灸治疗受到关注的程度.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发表在国内医学网上的有关针灸治疗内科病证的文献,将其分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文献和叙述性文献,确定其系数,以关注指数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科病证单个病种关注指数排在前三的是中风、面瘫、眩晕,分别为2554、1425、959,关注指数排后三名的是狂病、阳强、瘿病,关注指数为0.系统分类以肝胆系统关注指数高为3312,气血津液系统关注指数低为31.结论 近十年来内科疾病的各个病种的关注指数有很大差异,其中单个病种针灸临床研究以中风、面瘫、眩晕多,而狂病、阳强、瘿病少.系统分类针灸临床研究以肝胆系统多,气血津液系统少.
作者:余娅娅;周国平;杨建文;黄小清;林欢欢;许秀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实行患者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层使用,调整排班及各班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建立护士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结果 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曾艳;傅虹;李晓英;何水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病例资料,使大量抽象而枯燥的证型变成了生动而鲜活的具体病例,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张银萍;赫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上服用中药;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芒硝热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3%、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83.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排气时间、肠道哮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斌;彭卫平;曹渊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通脉口服液是用于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的有效制剂,有益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通脉口服液以黄芪、田七为主要成分,制备方法有超滤法、水醇法、滑石粉法、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五种制法.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更好地除杂,保留有效成分,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予以初步讨论.
作者:赵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治疗6周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中完全缓解3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完全缓解23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0.91%.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郝广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肺癌患者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患者资料,总结实施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情况.结果 76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CR:完全缓解15例;PR:部分缓解27例;MR:微效21例;NC:稳定9例;PD:发展4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及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指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亚男;于蕾;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足部麻木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注组、药物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太溪穴,每日1次,15次1疗程,治疗2疗程;穴注组采用太溪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注射液),每日1次,15次1疗程,治疗2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片)常规治疗30天.观察三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1疗程后针刺组、穴注组、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 、80.0%、42.5%.穴注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2疗程后针刺组、穴注组、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67.5% 、87.0%、65.5%,穴注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治疗后穴注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 太溪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足部麻木疗效显著、起效快.
作者:王璐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产后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接诊的80例产后乳腺炎患者,分为正常护理组和情志护理组,每组各40例.正常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情志护理组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情志护理.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情志护理组医疗费用低于正常护理组(P<0.05);情志护理组评分同正常护理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对于产后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比较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卫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葡萄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患者进行滴眼液的护理、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心理疏导、中药热敷及熏眼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对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特殊护理措施,患者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减缓病情的发展.
作者:张智敏;刘晓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意义,为中西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结合组和单一组各25例,其中结合组提供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单一组提供日常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屈伸功能、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显示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单一组且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髋关节屈伸度比较显示结合组髋关节屈伸度结果显著优于单一组,结合组屈伸度较好(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产生深静脉血栓,减少治疗时间,缩减治疗开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作用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大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名方,也是中医急救名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发热和肺系疾病,加减应用,效如桴鼓.现结合临床验案,简述应用心得,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徐国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人群对于药膳养生的需求和认识,为本团队建立药膳养生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该地区的市场较大,大众对于药膳养生有一定的了解,药膳饮食前景好.结论 广州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市场需求,适合在此处发展本团队的药膳养生堂.
作者:张华豪;马慧玲;吴丽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病的辨证规律.方法 将岭南医案中的病史资料录入,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心悸病的发病与劳累后及情绪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舌象和脉象的主要表现有舌淡、舌红、舌暗,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结、脉弦、脉沉、脉代.结论 岭南心悸病患者一般就诊以心悸为主诉,发作多与劳累及情志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主要病因有气血阴阳不足,痰湿、火热及瘀血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啸笑;杨忠奇;陈一鸣;王陵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为了了解药膳养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走访考察方式对市场上的药膳养生堂展开调研.通过对走访所得情况进行辨证分析,得到关于建立经营药膳养生堂的可参考信息,使蒲公英药膳养生堂的构想实际化.
作者:吴丽雅;马慧玲;张华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一般而言,在现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阶段,良好的医患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对医疗风险的了解,有利于医患关系步入良性循环.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因素,如何把握好这些因素,是决定医患沟通是否成功的关键.
作者:秦雪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