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黄学军;罗仁浩;汤姿英;何志屏;龚梅恩;刘月婵;刘军

关键词:电针, 帕罗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摘要:目的 研究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B组:电针剌治疗)、帕罗西汀组(C组: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A组: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1次简易McGill疼痛量袁(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RI总分、VAS得分、PPI得分、HAMD总分和HAMA总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PRI总分、VAS得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I得分、HAMD总分、HAMA总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 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显著控制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比帕罗西汀单独治疗起效快.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中暑并发MODS的治疗

    重症中暑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中暑发病时间与发生MODS间隔的时间短,有时中暑后数小时即可发生MODS,但早期症状隐匿;(2)必须达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才能并发MODS;(3)中暑并发MODS的首发器官无一定规律,生活性的中暑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MODS较为常见,而生产性的中暑如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往往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竭(ARF)、肝功能障碍的顺序出现;(4)与其他病因引起的MODS一样,中暑并发的MODS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是可逆的,在病因及病情得到控制后,器官功能大多可以恢复.

    作者:钟正江;胡星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596例医院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596例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01-01~2006-05-31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以手术并发症发生科室和内容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果 54 2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596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率为1.10%.结论 手术并发症率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遵循医疗工作的客观规律,制定和落实手术并发症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率.

    作者:高筠;曹秀堂;郝璐;代伟;胡德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北京市大兴区2004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本地区精神障碍流行学特征及发病规律,寻找治疗措施和康复模式.方法 对辖区在册人口≥15岁及居住在本地区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组成的调查人员6人分成2组.采用统一量表,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十版(ICD-10)为诊断依据.结果 489 275人中,≥15岁人口重性精神障碍患病率为8.14‰,≥60岁人口重性精神障碍为17.03‰.精神分裂症患病率高.总患病率中情感性、器质性精神障碍高于1994年,酒精性精神障碍与药物依赖低于1994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现患病率中情感性、器质性和其他精神障碍高于1994年,精神分裂症、酒精性精神障碍与药物依赖低于1994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肖秋霞;郑志华;吴宝恒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术后的康复治疗

    赵医生:候教授您好,向您请教以下的问题:(1)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国枢-膀胱人工射弧重建脊髓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3种术试的手术指征、适应证及目前疗效评价是怎么样的?

    作者:侯春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全科医学小词典——电子健康、循证医学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图书馆资源利用

    读者个人拥有文献的能力与对文献信息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解决矛盾的好方法是多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视听资料、数据库等,其中以图书和期刊为主,它们依据一定的规则排列,便于读者查询与利用.

    作者:李蓓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禽流感:为大流行做好准备

    禽流感现已成为21世纪初级公共卫生的关注焦点,由于亚洲H5NI型禽流感的活动范围广、致病性强、易变性高,很可能成为下次大流行并造成数百万人丧生的人流感源.如何对这种新威胁做好准备,应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首先考虑问题.

    作者:周淑新;杨景震;李尔曼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请您参考——肺部囊性病变的高分辨CT鉴别诊断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B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因内异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分别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研究标本.RT-PCR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与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28例,对照组15例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呈阳性表达,两组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表达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全部呈阴性表达,与配对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作者:吕艳文;张淑兰;王丹波;姜丽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空调环境下作业人员的中暑预防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设备的应用日益普及,但随之而来的与空调相关的中暑日益增多.从南京市近十年高温中暑病例的职业分布来看,长期在空调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发生中暑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

    作者:茅志成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盐酸多塞平中毒一例

    盐酸多塞平(多虑平)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抗抑郁治疗中毒较为少见.现将临床工作中大剂量纳洛酮抢救的1例典型多塞平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向龙;岳红霞;于明克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损伤高危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3560例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并对筛查出的250例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方法主要采用Bobath运动康复训练,康复评定采用Gesell评测法.结果 脑瘫儿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率为88.5%,中枢性协调障碍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8%,治疗脑损伤高危儿的总有效率达96.8%.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随访,发现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降低脑瘫儿的发生率和伤残率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芸;唐学兵;郑丽华;杨艳丽;丁亚琼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虎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双虎清颗粒(24g/次,2次/d)和乙肝清热解毒冲剂(20 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及血尿便常规、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恢复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BeAg、HBsAg、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双虎清颗粒可有效治疗乙型肝炎,改善其症状,抑制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

    作者:侯宪聚;唐先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铍针松解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520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致颈肩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52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12个月随访,治愈282例,显效145例,好转73例,无效20例.结论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作者:冯德荣;贺谊春;李海鸥;许琼瑜;欧伊娜;朱芬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不同性别年龄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12(VitB12)水平.方法 选择93例抑郁症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另选同期健康对照者73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VitB12水平.结果 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VitB12水平与男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VitB12水平低于女性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抑郁症患者血清VitB12水平与青壮年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VitB12水平低于中老年健康对照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女性、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VitB12缺乏,而男性、青壮年抑郁症患者不存在VitB12缺乏.

    作者:张新华;樊春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皮瓣移植治疗踝部慢性湿疹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4岁,于20年前因右足踝部皮肤烫伤后未予正规治疗,伤口愈合后患者经常搔抓.此后患处皮肤增厚、皲裂、糜烂及渗出,时轻时重,曾在多家医院诊为慢性湿疹,给予口服药、外用药及光动力疗法,效果均不佳,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好,肺、心、腹未见异常.

    作者:常冬青;王庆伟;王文岭;杨蓉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酒精中毒大鼠心脏功能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中毒后大鼠心脏的病理、功能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方法 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饮酒组和对照组.饮酒组按5.357 ml/kg体重(即2.4 g纯酒精/kg体重)胃管灌入56%乙醇,对照组给予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分别于灌胃后45和120 min通过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左心室内压力、血压、心率和心肌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测定血中酒精含量及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结果(1)饮酒组灌入酒精后,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出现嗜酸性变性.(2)与时照组比较,饮酒组灌入酒精后45 min时出现显著性的左心室压力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力学指标下降(P<0.05).(3)与对照组比较,饮酒组灌入酒精后45 min时血浆AD和NE水平显著升高.(4)饮酒组急性酒精灌入后120 min,心脏病理改变减轻,左心室功能指标恢复,血浆AD和NE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1)乙醇可对大鼠心肌细胞造成直接的损害.(2)急性酒精中毒可明显损害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3)急性酒精中毒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强,而交感神经兴奋效应不足以代偿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毒性作用所引起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下降.(4)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的影响是可逆的.

    作者:孙雪莲;沈潞华;谢苗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上海市徐汇区全科服务团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全科服务团队人力资源现况,为全科服务团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徐汇区现有的60个全科服务团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全科服务团队成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培训情况.结果 徐汇区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43.4岁,以50-59岁为主(34.5%);全科医师、护理人员、公共卫生医师人数之比约1:0.61:0.66;成员学历以中专为主(42.6%);职称水平以初级为主(56.6%);团队成员接受理论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0.4%和75.5%.结论 徐汇区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年龄和医护比例不尽合理;专业构成亟待优化;学历和职称水平有待提高;团队成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田园;冷玉芳;玄泽亮;张惠琴;王克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中暑的防治

    人体各脏器的机能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降低、退化,内环境稳定性失调,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从而对高热的适应能力减退.故老年人在夏日气温高、湿度大及空气对流缓慢时易发生中暑,且病情危重、病死率高[1].

    作者:戴国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继发性脑室出血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检测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况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用随机法将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HI),观察颅脑CT片上的血肿量、水肿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患侧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与健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除了健侧Qmean外,Vmean、患侧Qmean、R及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患侧Qmean、R及患侧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健侧Qmean、R及CP与常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差值及脑水肿面积差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患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尼莫地平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减少血管阻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对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作者:张一凡;袁州;张忠雷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