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光;王夏红;牛冬菊;葛晓霞;李青;王艳阳;白永杰;李瑞杰;姚远;孙世龙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7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入组时与干预后4周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DS、SAS量表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2组入组时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2组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水平.
作者:彭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急诊颅脑创伤患者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01-2016-06我院诊治的76例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吸氧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呼吸支持治疗,对比2组呼吸指标及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 h、24 h、48 h后,观察组PaO2(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6%,对照组为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支持治疗急诊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苗雪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α-硫酸锌联合神经妥乐平对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妥乐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硫酸锌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血清GGT、MDA及GSH-Px水平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GGT、MDA及GSH-Px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GT、MDA水平均显著降低,GSH-Px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酸锌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血清GGT、MDA水平,并提高GSH-Px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秋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产钳助产与剖宫产两种助产方式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08-2010-05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助产的产妇109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07-2016-02采用产钳助产方式进行助产的产妇10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产妇自然情况,手术时新生儿情况,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结果 产妇自然情况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产钳助产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启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丘脑梗死后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140例丘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及测定,并对合并焦虑抑郁的102例患者分别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34例)、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及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分析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 丘脑梗死后易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发生率72.9%,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干预前相比,经过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药物和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治疗组、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丘脑梗死后患者常发生抑郁焦虑症状,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丘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
作者:赵燕民;洪丽;王献;赵莘瑜;李珂;魏瑞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MRI、MRA对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颅MRI、MRA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急性脑梗死病变部位:MRI为点状、片状异常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ADC值为(0.55±0.14)×10-3 mm2/s;病灶直径(8.62±9.27)mm.病灶部位:10例脑叶,7例基底节及侧脑室旁,2例小脑,2例苍白球,1例脑干.12例侧脑室前后角白质周围片状、云雾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11例双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为陈旧性腔隙性梗死;7例脑萎缩.13例MRA表现:8例(61.53%)动脉狭窄,5例(38.46%)动脉管腔僵硬.结论 应用头颅MRI、MRA对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临床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杨春光;王夏红;牛冬菊;葛晓霞;李青;王艳阳;白永杰;李瑞杰;姚远;孙世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为(27.76±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2.41±3.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继红;马惠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给予法舒地尔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联合血栓通注射液3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培他啶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联合血栓通注射液30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7.18%,好转率15.38%,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显效率66.67%,好转率29.49%,总有效率96.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脑心综合征与脑梗死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鉴别.方法 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2015-12-2016-12收治的符合脑心综合征诊断患者与脑梗死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各51例,分析2组入院后6 h、1 d及7 d、14 d后cTnT及CK-MB的变化规律.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轻度升高,无明显高峰,14 d后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心肌酶明显升高,发病后24 h有明显高峰,7 d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脑梗死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酶变化规律不同,为早期诊断提供证据.
作者:周向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发现,凝血因子Ⅴ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在此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检测还缺乏证据支持,因对同型半胱氨酸来说,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只是其重新甲基化过程中的一部分.目前认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单一的抗体检查不足以作出诊断,也没有必须对这部分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支持性证据.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但对轻度增高病人是否需要治疗或经治疗后能否降低血管病的发生存有争议,如果无其他表型异常,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增高的检出率非常低.对青壮年隐源性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必要进行高凝状态筛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经验性抗凝治疗.
作者:于建华;王运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试验组,以60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UniceLDxc800Synchorn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测定D-二聚体和脂蛋白(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试验组轻度患者D-二聚体、脂蛋白(a)及NT-proBNP水平分别为(0.33±0.04)mg/L、(247.46±51.27)mg/L和(0.42±0.07)mg/L,中度分别为(049±0.06)mg/L、(308.73±59.36)mg/L和(0.96±0.12)mg/L,重度分别为(0.64±0.07)mg/L、(348.49±59.35)mg/L和(1.49±0.6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二聚体、脂蛋白(a)及NT-proBNP水平分别为(0.58±0.06)mg/L、(327.47±56.76)mg/L和(1.28±0.52)mg/L,对照组分别为(0.19±0.03)mg/L、(185.63±31.28)mg/L和(0.06±0.0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D-二聚体、脂蛋白(a)及NT-proBNP水平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作者:贾建民;祖晓堋;孙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对脑胶质瘤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2例脑胶质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2例)在切皮前10 min使用生理盐水20 mL行浸润麻醉(1:200 000肾上腺素),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地佐辛组(28例)切皮前10 min使用20 mL生理盐水行浸润麻醉(1:200 000 肾上腺素),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组(32例)在切皮前10 min予以0.5%罗哌卡因20 mL性浸润麻醉,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记录3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并统计全麻苏醒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头晕头痛、高血压、肌颤、恶心呕吐等,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及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进行镇静评分.结果 3组麻醉情况比较,联合组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地佐辛组、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情况,联合组总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VAS、SAS评分,VAS评分低均为联合组,高评分均为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可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效果,有效防止躁动发生,并减少头晕头痛、恶性呕吐、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可予以考虑.
作者:李淑霞;杨亚琴;张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及不同腺叶切除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4-01-2016-09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5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3组,每组各25例.3组均予以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A组未显露喉返神经,B组采取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切除腺叶,C组采取常规术式结合甲状腺下动脉下路喉返神经法切除腺叶.对比3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清相关分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7 d 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钙离子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而C组亦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显露及精细化被膜解剖腺叶均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及甲状旁腺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继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脑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40例发病6 h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颅脑CT和梯度回波T2加权像(gradient echo pulse sequence-T2WI,GRE-T2WI)检查,测量血肿大小,发病后24 h和72 h复查颅脑CT,依据CT及MRI检查结果将血肿有无扩大患者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微出血组.对比2组出现血肿扩大的比率及血肿扩大的值.结果 入院时GRE-T2WI检查提示72例存在数量不一的CMBs.24 h复查CT发现脑内血肿体积扩大比率为12.9%(18/140),72 h查CT示血肿体积扩大比率15%(21/140).微出血组患者存在的CMBs比率明显高于无微出血组[71.4%(15/21)与47.9%(57/119),χ2=4.215,P<0.01].72 h后微出血组血肿体积扩大比率显著高于无微出血组[18.1%(13/72)与11.4%(8/70),χ2=3.065,P<0.05].结论 CMBs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中扮演重要作用.
作者:贾永林;张保华;付志新;贾延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MRI诊断、类别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MRI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5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根据肿瘤的MRI及类别选择手术入路,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41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1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7例(72.5%),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l例.临床症状改善者40例,保持原有症状者5例,症状较术前加重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到45例,随访期内复发3例.结论 枕骨大孔区肿瘤种类及表现差异性大,MRI检查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诊断;根据MRI成像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姚军;孙新国;王建刚;宫杰;田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12-2016-1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40例(观察组),症状性脑梗死40例(症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颈动脉彩超特征.结果 斑块检出率、IMT厚度、Crouse 斑块积分及斑块形态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血流参数观察组与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颈部动脉硬化及斑块但尚未明确诊断无症状脑梗死者,颈动脉彩超观察斑块的形态和性质尤为重要;诊断明确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应常规筛查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情况,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及血流参数变化,给予早期干预,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早期教育对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早期教育方案,对观察组婴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至12月龄时对2组婴儿进行体格测评和智能发育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格发育上观察组婴儿体质量增长(6.78±0.82)kg,身长增长(29.8±2.6)cm,均高于对照组的(6.47±0.87)kg、(28.5±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发育上按照《Gesell发育量表》测评婴儿,观察组得分分别是语言(103.26±6.65)分,大运动(104.98±6.59)分,精细动作(102.64±7.01)分,适应能力(108.25±8.07)分,个人社会行为(109.06±8.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语言(95.96±7.38)分,大运动(96.32±5.76)分,精细动作(93.63±6.94)分,适应能力(98.77±7.86)分和个人社会行为(97.92±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化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罗晓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天智颗粒治疗腔隙性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腔隙性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天智颗粒5 g/次,3次/d,共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结果 治疗组在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及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智颗粒能有效改善腔隙性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庞利红;范彦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急救疗效.方法 对2014-05-2016-05收治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52例(传统内科治疗)和研究组53例(微创清除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病死率及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62.26%,高于对照组46.15%,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67% vs 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72 h后病死率及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实施急诊救治,确切疗效,可明显提高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戚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DSA、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共检出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110例符合实际情况,诊断符合率91.67%.结论 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较贵,且存在创伤性,不易于被患者接受,通过采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能为这类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金生;门永忠;郭兴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