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广;陈翔
近年来,随着测量骨骼数量及质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骨矿定量测量已取得快速进展,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骨折危险性上,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骨矿定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定性检查(X线平片)、半定量检查(包括慈大分度等)及定量检查(包括单光子、双能X线骨吸收法、定量超声法等).
作者:安胜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盐酸莫索尼啶对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能.方法从恩济里社区选出轻、中度高血压病60名,随机分为盐酸莫索尼啶组和可乐定组,每组病人30例.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停用原降压药1~2周,服安慰剂(清洗剂),复查血压,舒张压95~114mmHg者进入随机试验.盐酸莫索尼啶剂量为0.2~0.4mg/d,观察4周.结果4周后,盐酸莫索尼啶组病人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分别为9.5%和13.8%,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莫索尼啶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可乐定组(76.6%),其显效率为60%,更明显高于可乐定组(33%).结论莫索尼啶能有效地降低血压,疗效确切,病人耐受性好.
作者:王文清;谈维洁;毛树森;王新宴;宁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52例危重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161例,占63.9%.终发展为MODS的84例,占52.2%,死亡32例,病死率为38.1%.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粪羊水污染易发展为MODS,死亡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SIRS和MODS在NICU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而围产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必须早期干预.
作者:陈弘;吴福根;吴旭丽;林彩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症.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50%以上.
作者:李恩;蔡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莫雷西嗪(moricizine,乙吗噻嗪)为吩噻嗪类衍生物,按1980年VaughnWillians分类法属Ib类抗心律失常药.
作者:杨逢春;王玉敏;王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治疗效果常不满意.自1997年5月~1998年4月我们用纯中草药制剂鸭菊合剂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瑞群;周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998年收治的75例6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死亡及病情恶化出院6例,好转3例.手术治疗66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字管引流,其中30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治愈64例,术后死亡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全组死亡率10.60%(手术组为3.03%).结论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不符,易延误诊治,病情发展快,休克发生率高,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本病一旦确诊,即应把握时机,及早施术.
作者:徐金荣;蒋天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2年3月~1999年7月,笔者以乌梅宁嗽汤治疗放射性肺炎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牛旭明;宋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误漏诊.现将我院1994~1997年住院的165例AMI病人中,误诊、漏诊的25例加以分析.
作者:苗亚莉;李柏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男、女绝育术后对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实行男、女绝育术后夫妇各410对,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男、女调查员分别入户访谈,了解选取绝育术式因素、术前对绝育和性生活的认识、手术前后对性生活的感受等情况.结果调查显示多数夫妇认为性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前听说男性绝育影响性生活的高于女绝绝育,而术后性生活满意程度可达91.7%~95.2%,与术前无明显差别.结论绝育术后对性生活无明显影响.
作者:薄立伟;程波;程立法;杨光;杨永俊;张培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治疗效果.方法程序和分级递增刺激诱发AT,并用单个或双大头消融电极导管于AT时标测心房早激动点(EAA)放电消融.结果12例符合折返性AT的电生理特点,3例系自律性增高所致.起源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10例,右心房侧壁3例,右心耳部1例,左心房右上肺静脉口1例.15例AT经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2个月,仅1例位于右心耳部AT并于术后1个月复发.结论AT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冠状静脉窦口附近,其次是右心房侧壁,RFCA治疗AT安全、有效,具有根治性效果.
作者:刘怀霖;袁义强;杜天敏;张彦周;李靖;于力;裴瑞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并发症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惊厥时常规应用苯巴比妥.我院自1993年~1998年12月对188例所有窒息新生儿均以早期足量应用苯巴比妥治疗后,HIE的发生明显减少或减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提高社区医院综合应用国际互联网水平.方法利用一台配置较佳的计算机,采用Modem电话拨号入网的方式,连接Internet,创建自己的国际互联网站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库.结果社区医院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了极方便的中、英文信息查询及国内外学术交流、远程会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络系统.结论基层医院通过应用国际互联网,可极大地提高医疗、科研及教学水平.
作者:司徒广;陈翔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焦虑状态和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采用焦虑/特性询问表(STAI)及访谈观察法,对40例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作分类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化疗病人其心理状态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因素分析显示老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与青年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组与中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情因素分析,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类病人进行有的放矢、因人而异的心理疏导,逐步调控化疗病人良好心态,减少他们对化疗的恐惧感,适时开展化疗计划,促进疾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兆麟;倪素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第一节现代社区危险因素1危险因素的概念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统称为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以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某期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来表示.我们把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称为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或高危因素,把一切有利于健康的因素称为健康促进因素或保护因素.确定危险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程度,可以用社会医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来判定.社区医学研究病因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作者:鲍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7年8月7日,某县东南村发生一起食用病死猪肉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前后共计39人发病,18人住院治疗,1人死亡.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马群飞;张荣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多因素疾病.以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样为特征,亦可表现为便秘或便秘与腹泻相交替.我们从1991年3月~1998年7月,以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味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剑武;徐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健康教育,对患者了解疾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科开展健康教育一年多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氏病(PD)与P300(P3)之间的关系,研究和分析P3在PD痴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名PD患者进行临床智能评估,并分成PD痴呆组(A组)、PD非痴呆组(B组),以40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C组).对所有受试者以常规方法进行P3测试.然后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成两个年龄组(≥60岁组与<60岁组),再对各年龄组水平的P3的有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A组较B组与C组的潜伏期(PL)、反应时(RT)显著延长(P<0.001),B组仅有RT明显长于C组(P<0.001);≥60岁的PD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及PL异常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P<0.005).不同年龄组的所有受试者P3的PL、RT亦有不同(P<0.05).结论P3的PL能准确、客观的反映PD患者的智能状况,可作为诊断PD患者痴呆的一个重要指标;RT除与PD患者智能障碍有关,还可能主要与PD患者的运动障碍有关;老龄化也是影响PD患者P3与智能的一个因素.
作者:徐龙宪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