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Hunt综合征13例疗效观察

陈增力;蔡红庆

关键词:中药, 针刺治疗, 面神经麻痹, 带状疱疹, 疱疹病毒感染, 现报道如下, 膝状神经节, 外耳道, 疼痛, 特征, 临床
摘要:Hunt综合征是膝状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一侧面神经麻痹伴有外耳道疼痛和带状疱疹为特征.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本病13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班社区常见病教学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法结合课题作业在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培训班中的学员分为两组,采用自身对照和交叉对照方法比较病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并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病例法)测验结果与对照组(讲授法)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与组别和教学内容无关.结论病例教学法用于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严小惠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乳母忌用哪些药

    乳母一旦患病,往往想到用药是否会影响乳汁的分泌,而较少考虑药物进入乳汁后,对婴儿的健康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据国内外研究发现,这两者常兼而有之,且以后者为甚.尽管婴儿体内的药物浓度,一般很少超过乳母摄入量,但药物的毒副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婴儿健康,故不容忽视.

    作者:汪宗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国产十一酸睾酮并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十一酸睾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分析患者雄激素治疗的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将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纯随机分为两组,十一酸睾酮治疗组30例,肌注十一酸睾酮,250mg/次,1次/周,血红蛋白正常后,改为1次/2周,2个月后1次/4周.康力龙对照组30例,口服康力龙2mg,3次/d.两组患者均按辨证分型给以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髓增生程度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7%和73.3%(P>0.05),而肝功能损害率分剐为0%和20.0%(,P<0.05),声音变粗分别为56.7%和20.0%(P<0.005),毛发增多分别为56.7%和30.0%(P<0.05),痤疮发生率分别为46.7%和36.7%(P>0.05),女性闭经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5.3%(P<0.005).本组60例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雄激素治疗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无明显相关(Hc=5.59,P>0.05).结论十一酸睾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雄激素制剂,且肝功能损害率极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雄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残存造血岛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增加的结果,而非骨髓造血的普遍恢复.

    作者:刘清池;郑博荣;孙志华;关旭鸥;刘海英;王会朋;刘素平;孙晓静;王继亮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脑脊液(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关系.方法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34例细菌性脑膜炎(BM)、2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中AST、LDH、CK的含量,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BB,同时选取3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对照.结果34例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CSF中AST、LDH、CK、CK-BB值明显增高,其均值分别为30U/L、69U/L、39U/L、3U/L,阳性率分别为91.2%、97.0%、85.3%、100.0%;而病毒性脑膜炎(VE)组患儿CSF中上述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阳性率及酶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脊液中AST、LDH、CK、CK-BB测定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颢;张晓举;张建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硫酸镁治疗胆绞痛23例疗效观察

    胆绞痛引起的急性腹痛是急症领域常见的一种病症,胆绞痛的发病原因多是结石或蛔虫嵌顿在胆囊管道造成局部张力性痉挛的内脏性疼痛.虽有些患者可在饮食过量后诱发,但多数为无诱因突然发作并持续加强,15~60分钟达到顶点,随后可持续1小时左右逐渐减轻.常规治疗是给予解痉剂或联用镇痛剂药物.我们对23例用654-2或阿托品和非那根治疗效果不佳者,改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艳燕;赵瑞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初治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及治疗管理情况分析

    肺结核患病年龄高峰已转移到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对老年肺结核的研究,已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为探讨本市老年肺结核的现状,现对1997年以来本所诊治的初治涂片阳性(简称初治涂阳)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管理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黄惠良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徐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情况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探讨徐州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死亡趋势及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按ICD-9分类方法对1990~1999年城区居民肺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徐州市肺癌年平均死亡率为26.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46/10万,居民肺癌死亡减寿年数(PYLL)合计16882人年,减寿率为1.86‰,标化减寿率为2.02‰,每例肺癌死亡造成潜在寿命损失6.57岁;男、女肺癌死亡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男、女肺癌死亡率比值为2.01,20岁以后男、女年龄别死亡专率与年龄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癌是威胁徐州市居民生命健康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应积极启动对其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余加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1994年2月~1996年2月,我院共有17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痊愈出院,随访45例出院病人抗凝治疗的监测信息,认为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换瓣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献敏;唐梦琳;陈克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富米汀、枢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比较

    恶心、呕吐是大多数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主要惧怕的毒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因此而延迟或拒绝化疗.富米汀和枢丹均是盐酸蒽丹西酮(Ondanseron Hydrochloride)类药物,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我院于1995年1月及1996年3月先后进行过枢丹、富米汀的Ⅲ期临床药物观察.现将上述两种药物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吴霞;蔡茹;邓小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社区自然人群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探索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自然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糖尿病患者255例,经检查发现的81名有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74病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年龄、吸烟、家庭史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低收入、高血压、肥胖史和中风家族史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控制过高的体重,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尤其应关注高年龄、低收入和有中风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应关注低收入糖尿病患者的医疗保健费用问题.

    作者:张志将;吴元民;江萍;赵根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班狼疮肝损害误诊97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早期SLE症状不明显时,容易误诊,现将近年误诊的97例狼疮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宗禄;刘学文;郑永新;郭春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在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暨世界银行贷款卫Ⅻ健康促进子项目经验交流会.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借此机会,我想讲3个问题.

    作者:殷大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的肝毒性

    随着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进展以及国内外对中药疗法的广泛应用,由某些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其中对肝毒性的报道应当引起重视,为促进对这类中药的研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正确指导用药.本文引用有关文献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胡应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第五讲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势

    1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基础1.1领导重视,组织网络逐步完善.从总的情况来看,城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比较重视,形成政府领导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环境.

    作者:鲍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

    1977年11月~1999年12月我们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张自新;姚宏昌;朱立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参与AD护理的专业护士、照料者和家属要懂得有效的照顾患者的方法,即如何护理好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并促进他们的康复.采取鼓励、安慰、暗示、精神转移等措施,配合智力训练,重点训练综合思维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荫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急诊思路与初步处理

    急诊是处理外伤、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及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治工作.这些疾病都有急、危、重的特点,此外尚有分科不明确,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全科医生在急诊工作中应当建立敏捷的诊断思路和正确的处理原则,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李海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有关问题探讨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髋部骨折后产生的有关问题并探讨对策.方法先后对130名髋部骨折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84名70岁以上老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后采取非手术治疗者占77.38%(65/84),手术治疗者占22.62%(19/84).骨折后致残并因此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者占59.52%(50/84),其中非手术治疗组(A组)占69.23%(45/65),手术治疗组(B组)占26.31%(5/19),A组致残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高龄老人髋部骨折后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他们在护理和康复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导致严重致残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毛军奇;秦绳樛;韩敏燕;瞿光耀;王治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1流行现状1.1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1998年我国城市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已由1957年的127.8/10万下降到4.6/10万,但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分别由37.2/10万、47.6/10万和39.3/10万上升到147.2/10万、114.8/10万和149.5/10万,当前心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分别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恶性肿瘤居第二.

    作者:孔灵芝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

    1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作为老龄化社会重要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之一,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上AD的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大部分为横断面调查,主要是了解AD的分布特征;直至80年代,流行病学方法才用于痴呆的病因学和痴呆诊断方法效度的评价研究;90年代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对AD的纵向前瞻性研究.我国自80年代始进行了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有近100篇文献报道,部分报道在国际上也引起较大反响.

    作者:解恒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