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外孕未破裂孕囊与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的图像识别

周福梅

关键词:宫外孕, 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对宫外孕孕囊与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的超声图像对比分析、识别,提高对宫外孕孕囊的早期检出率.方法 回顾分析8例宫外孕和90例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的超声图像.结果 75.6%(68/90)的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直径大于2cm,小于4cm)周边可见小无回声暗区,无一例宫外孕未破裂孕囊周围有此特点.宫外孕未破裂孕囊囊壁厚度均大于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的囊壁厚度.8例宫外孕未破裂孕囊的囊壁回声高于自身内膜回声,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的囊壁回声均低于内膜回声.宫外孕孕囊的囊壁回声均高于卵巢实质回声.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之囊壁回声均低于或等于卵巢实质回声.结论 根据附件区囊性包块与卵巢的位置关系、囊壁厚度、囊壁回声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可以鉴别未破裂宫外孕和卵巢非赘生性小囊肿,宫外孕孕囊位于卵巢外且囊壁厚、囊壁回声高于内膜及卵巢实质回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是由房室结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正常人发生室性早搏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全面实施院务公开推进医院民主管理

    院务公开是不断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加强医院院务公开的主要措施、实施院务公开的主要成效和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工作又好又快开展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全面实施院务公开和推进医院民主管理.

    作者:冯震宇;刘伟德;郑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中药的煎服方法

    中药需要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后可以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等.而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早、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

    作者:邬清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项翠华教授治疗胃痛的临证经验

    项翠华老师是宿迁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参加工作3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擅长于脾胃病、妇科病及疑难杂病的治疗.现将其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总结于下.

    作者:张建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180例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除采用西医方法,加用中药辨证内服汤剂,外用中药汤剂涂擦、溻渍、中药浴,辅以情志护理,饮食指导,观察4周,比较2组之间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70%,无效30%,治疗组有效90%,无效10%,经χ2检验(P<0.05),2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嫚凌;孙艳;李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基础是椎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特点主要为间歇性眩晕及发作与头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的一类征象[1],临床表现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猝倒、耳鸣耳聋,可伴有枕部、顶枕部疼痛等,其中眩晕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并多于转动头部时诱发或加重.目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郭磊;郭琦;易国红;张洪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略述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作者:李剑颖;杨建宇;曹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健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笔者运用加味健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6例均属于门诊治疗,男,76例;女,20例,年龄30~69岁,病程:1个月至5年,所有病例均经CT及X线摄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中央型15例,侧弯型71例.

    作者:陈道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理质量

    通常普通人理解的继续教育,是针对学校正规教育结束之后的成年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或持续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由于社会成员竞争甚至是生存的需要都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深刻认识.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

    木香是常用的行气药之一.而临床常把川木香、越西林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等混用或直接充当木香用,不但功效相差远,还易产生作用.本文对木香及常见混伪品的改善鉴别和功效进行了比较.

    作者:张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乳腺增生62例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度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他莫昔芬,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乳增宁,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结论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着,且副作用低.

    作者:杜燕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佛手四黄汤治疗脾胃湿热型胃炎43例

    目的 观察和对比佛手四黄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共4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佛手四黄汤治疗,4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治愈人数及取得效果的病例多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确有疗效;中医疗治法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根除Hp和复发率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庄洪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银丹胶囊的制备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188例

    目的 研究银丹胶囊的制备方法及质控标准,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口服银丹胶囊,每日3次,每次3~4粒,8周为1疗程.结果 显效52例,有效72例,无效64例.总有效率65.96%.结论 本品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深受患者欢迎.

    作者:姜林嵩;秦剑;王丁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议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神智疾病,从脾胃与神智、脑的关系立论,结合历代医家的认识,认为脾胃与脑存在着相关性,为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于福生;王中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32例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

    作者:高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ris)为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常放射至左臂内侧或咽喉、颈项,兼见胸闷、呼吸不畅、汗出等症.目前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剖宫产相关问题回顾性分析

    目的 为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母体的损害,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围生儿的关系及适应证的变化.方法 对近20年来部分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适应证有了明显变化,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要提高产科质量不能依赖剖宫产率的提高,而要依靠整个围产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淑英;刘会霞;刘文华;张太平;张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药专业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中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药用动植物识别技术>及<中药鉴定技术>两门特色课程为例,介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良好效果.

    作者:蔡中齐;林爱斌;喻晓雁;杨雄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儿童弱视的中医药治疗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为主、视觉刺激综合训练为辅的疗法,治疗各类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伊犁州中医医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弱视儿童,对资料较完整的775人,1334只眼,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占弱视儿童发病的76.3%,肝肾不足型占弱视儿童发病的23.7%;按全国儿童斜弱视防治学组诊断标准要求,其中屈光不正型弱视624眼,屈光参差480眼,其它类型230眼.年龄4~8岁532例,9~15岁241例,15~18岁2例,按弱视程度分析,轻度191例,中度320例,重度264例.治疗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治以益气健脾或治以养血滋阴,补益肝肾,20d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同时联合应用综合视觉刺激疗法,对其疗效做统计分析.结果 经以上疗法综合治疗后,治愈812眼,治愈率60.9%,进步307眼,无效215眼,总有效率83.9%.结论 ①弱视治疗的关键在儿童时期,早诊断,早治疗.②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通过以健脾理气为主,并加以补肾以促进整体发育,促进眼肌眼球的发育,为治疗儿童弱视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配合必要的强化适宜的光学信号刺激视网膜的训练,也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步骤.

    作者:苑园;许婷婷;刘彦;许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疗养事业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化、完善和规范,从人事制度到运行机制,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到规范各项管理,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可说是颇有成效或已具规模.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医院的扩建改造、设备更新、承诺服务,更显示出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勃勃生机.

    作者:魏素丽;杨建宇;汪培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