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

潘雪芳;邵磊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 头痛宁胶囊
摘要: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疼痛是一种头部的紧缩、受压或钝痛感,约占头痛患者的40%,多与日常生活应激有关.我院2010-03-2012-10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1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静滴,1次/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常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为38.3%;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自由基清除剂对老年冠心病搭桥术后脑损伤的影响

    通过观察CPB下CABG患者围术期S-100蛋白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研究体外循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2岁.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作者:杨志远;谢周良;姜晓蕊;徐成阳;裴学良;冯德广;程兆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期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脑卒中靶器官损伤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急性期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脑卒中靶器官损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96例,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分为单纯脑卒中组31例,脑、心损伤组42例,脑、心、肾损伤组23例,分析各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后的神经评分情况.结果 不同靶器官损伤组NSBP、NDBP、N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心、肾损伤组DDBP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心损伤组;脑、心、肾损伤组FPG、HbA1c、BUN与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心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靶器官损伤组TG、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脑卒中组Barthel和NIHSS改善率明显优于脑、心损伤组和脑、心、肾损伤组;脑、心损伤组Barthel改善率明显优于脑、心、肾损伤组.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平会导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多个靶器官发生损伤,且病情重、预后差,合并多个靶器官损伤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评分改善率低.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01 48例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磨钻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和内分泌检查,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肿瘤全切除37例(77.1%),大部分切除8例(16.7%),部分切除3例(6.3%);术后视力好转22例(84.6%,22/26),视野缺损好转9例(81.8%,9/11),头痛消失或好转10例(71.4%,10/14);术后3个月复查,48例患者平均PRL水平由术前(298.31±143.14)μg/L降至术后(46.38±31.47)μg/L,平均GH水平由术前(48.14±20.38)ng/L降至术后(13.29±5.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脑脊液漏者5例,暂时性尿崩症者13例,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磨钻辅助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待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HIE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三大对症和三大支持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53例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28天末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效果确切,能够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和神经重塑,在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英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 Aβ1-42P-tau的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Tau蛋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主诉健忘组(SMC)30例,MCI患者3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68例(轻度AD 24例,中度AD 22例,重度AD 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中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并分析三种标记物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MCI组相比,MCI组、AD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轻度、中度A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P-tau、Tau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且AD组高于MCI组,而Aβ1-42水平显著下降,且AD组下降幅度大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AD组P-tau、Tau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度AD组,而Aβ1-4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C 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au蛋白、Aβ1-42、P-tau诊断相比,Tau蛋白、Aβ1-42、P-tau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病情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与血清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测定这三种标记物可有效预测MCI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05-2013-01收治的HIE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为75.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对提高患儿的预后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凌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性疾患,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达20%~50%[1].本文就PSD神经内分泌方面变化异常分析如下.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难治性抑郁症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02-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HAMD 、HAMA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8周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16,P=0.075>0.05).结论 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效果满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强.

    作者:秦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出现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院2009-03-2013-03收治的6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迟发血肿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酶时间、手术时机、颅骨骨折为发生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多伴有重型颅脑损伤和颅内占位,术后迟发血肿一般发生于术后12 h内,以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为常见,血浆凝血酶时间延长、手术时机短、合并颅骨骨折为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于强;黄好峰;李习珍;胡海成;李春;韩超;张成;曹祥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脊液实验检查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的检测特点,探讨脑脊液对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效诊断价值,了解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脑脊液特点,流行季节和临床表现.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压力>200 mmH2O者6例;蛋白轻度增高12例;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6例;血清学、脑脊液抗体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2例.13例治愈,5例好转,2例留有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特征是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蛋白轻度升高,持续压力升高提示预后差.

    作者:魏义胜;杨跃杰;杨晓霞;姚雪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03-2011-05收治的住院87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7例中正常11例(12.64%),异常76例(87.35%),EEG异常表现为在该年龄段正常脑波的基础上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高波幅δ、θ波,或出现散发性的尖-慢综合波.结论 临床症状同脑电图慢波化成正比关系,即临床症状越严重,慢波化越严重,脑损伤越严重.EEG可作为判定病情轻重、脑内病变转归和判定预后的客观依据.

    作者:臧玉萍;刘迎春;邓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03-2012-12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48 h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NSE、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SE及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 d、14 d时治疗组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NSE、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32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6例有效,缓解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1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5.210,P=0.022).结论 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苏晓娇;鲍颂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5例为研究组(n=45),经颞叶皮质造瘘术清除血肿45例为对照组(n=45).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后3 d内,血肿清除程度均>90%,无再出血与死亡病例;对照组血肿清除程度>90%者32例,再出血5例,死亡2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7例,Ⅴ级2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Ⅴ级8例;研究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术中适应证的判断、脑组织的微侵袭操作、充分的减压以及重要血管的保护等.

    作者:蔡嵩;张强;王旭光;李新文;穆春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神经系统中多发的危重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为多,急性期病死率为15%左右.根据我国六个城市的调查,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0 000[1].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素枝;苏兆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02-2013-02收入我院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2]中关于TBM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51.4±3.3)岁;治疗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1~79岁,平均(50.8±3.6)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血管以及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疾病患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秦灵芝;李玮;黄月;唐胜南;张杰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3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比较.结果 (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死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肖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1-12妇产科围术期发生周围神经损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局部注射宫缩素、手术膀胱截石位压迫、手术上肢过伸外展等.损伤部位主要为桡神经分支和腓总神经以及臂丛神经.经9个月~2 a的随访,本组患者总有效率93.3%,其中痊愈10例(66.7%),显效2例(13.3%),进步2例(13.3%),无效1例(6.7%).结论 妇产科围术期易发生周围神经损伤,一旦出现很难恢复,临床应尽早预防和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孙莉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