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杰
目的 分析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03-2011-04在我院行颅内胶质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分别使用18F-FDG PET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18F-FDG PET影像和 CT检查的图像显示效果以及残存肿瘤或复发病灶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射后出现脑损伤的组织与正常脑白质组织的放射性摄取(L/WM)的比值与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测定(T/W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出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情况,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我院2010-04-2013-04观察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取得满意结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04-2013-04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病例入选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2)入院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GCS≤8分;(3)经头颅CT或MRI确诊.
作者:杨大明;甄明;柳再明;李强;杨凯;吴安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01-2012-01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2例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26.19%),总有效率78.27%;观察组基本治愈29例(67.44%),总有效率9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观察组6.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作者:赵永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分析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5例为研究组(n=45),经颞叶皮质造瘘术清除血肿45例为对照组(n=45).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后3 d内,血肿清除程度均>90%,无再出血与死亡病例;对照组血肿清除程度>90%者32例,再出血5例,死亡2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7例,Ⅴ级2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Ⅴ级8例;研究组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术中适应证的判断、脑组织的微侵袭操作、充分的减压以及重要血管的保护等.
作者:蔡嵩;张强;王旭光;李新文;穆春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男性直肠癌患者80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术后评估2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11.1、11.3分,排尿量分别为156.2、139.8 mL,大尿流率分别为19.89、18.16 mL/s,残余尿量分别为2.35、2.78 mL,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49.23、48.14 cmH2O,大尿道压分别为81.01、81.21 cmH2O,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与开腹组手术相似,未增加自主神经损伤.
作者:郑逸川;谭海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 41例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治疗组)和41例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实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 干细胞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Barthel index评分及Barthel index加分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军;王晓峰;张荣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01 48例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磨钻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和内分泌检查,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肿瘤全切除37例(77.1%),大部分切除8例(16.7%),部分切除3例(6.3%);术后视力好转22例(84.6%,22/26),视野缺损好转9例(81.8%,9/11),头痛消失或好转10例(71.4%,10/14);术后3个月复查,48例患者平均PRL水平由术前(298.31±143.14)μg/L降至术后(46.38±31.47)μg/L,平均GH水平由术前(48.14±20.38)ng/L降至术后(13.29±5.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脑脊液漏者5例,暂时性尿崩症者13例,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磨钻辅助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待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2-02-2013-03接收的56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共存活50例(89.3%).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机制对患者恢复进行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残9例,重度残疾28例,植物生存状态10例,死亡6例.结论 采用开颅手术切除患者梗死脑组织,解除脑疝,降低颅内压力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16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21 d后比较2组疗效、血脂和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2%,对照组7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0.378,P<0.0001);治疗21 d后,观察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和CRP 3 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02-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HAMD 、HAMA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8周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16,P=0.075>0.05).结论 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效果满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强.
作者:秦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性疾患,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达20%~50%[1].本文就PSD神经内分泌方面变化异常分析如下.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性.方法 以非认知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进行19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按键的正误,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的反应时间(F=54.18,P<0.001)和按键正确率(F=40.23,P<0.001)较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有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绩效反应时间[(325.16±69.39) ms]、正确率[(97.5±1.6)%]优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384.58±76.25) ms,(88.2±8.9)% ]和血管性痴呆组[(472.65±89.30)ms,(57.8±7.8)%],后2组行为绩效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ERP提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3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N400成分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早期识别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辅助手段.
作者:罗尔敏;曾学文;邬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谢昌纪;周志宇;韦成聪;陈杰飞;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静滴,1次/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常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为38.3%;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1-12收治的3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未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1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神经节苷脂+甲基强的松龙组(GM1+MP组)14例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同时,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GM1+MP组临床疗效优于MP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彬;刘涛;蔡腾;蔡朋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92例,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蛋白-3(NT-3)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表达与鼻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对照试验,抽提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总RNA,以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使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NGF、BDNF、NT-3 mRNA的表达水平,2-ΔΔCt法计算实验组基因表达的变化倍数.结果 相较于正常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NGF、BDNF、NT-3 mRNA的2-ΔΔCt值依次为2.4368、4.4588、1.7818;NT-3 mRNA表达的2-ΔΔCt值随着鼻炎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结论 相较于正常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NGF、BDNF、NT-3 mRNA的表达量上调,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NT-3可作为评价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仁辉;王豪;钟燕青;耿义群;许慈燕;康炜骠;林钰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9-2012年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窍通络方,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宜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本院2006-10-2013-04发生的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静脉注射恩再适.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觉评分差异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再适治疗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促进症状尽快消失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改善率.
作者:杨卓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