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王晓峰;张荣军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钙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08-2012-08入住我院的80例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预防出血及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膜同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GO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钙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应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昌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并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工厂从事不同行业一线作业的外来女工3 200名,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 980份(93.13%),SCL-90各因子检出异常率为7.15%,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常模(t=2.29、2.48、12.60、7.51,P<0.05);电子行业女工各项目因子分均高于其他行业.结论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整体状况较好,但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现状整体水平低于其他行业,提示应重点加强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梁英;陈晓;黄梅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1-01-2012-06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参加研究,年龄38~77岁,平均(54.42±10.63) 岁.男25例,年龄38~71岁,平均(50.18±11.41)岁.女15例,年龄41~71岁,平均(59.54±10.63)岁.所有病患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卫中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基层社区脑卒中患者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制定和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方法 2012-2011年对郑州大学校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涉及病因、危险因素、不同类型、主要表现、诊断定位方法、治疗采取的措施和后续治疗、预后及相关二级预防的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有差异(P<0.05),发病后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发病前,对基础知识和自身症状病后掌握度较高;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情况有差异(P<0.05):文化程度与知识掌握度呈正相关,部分患者由于相关知识匮乏、对自身疾病重视不够,造成预后不良情况.结论 加强脑卒中知识教育,需针对不同人群、病后不同阶段,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有针对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
作者:杜琼颖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舒肝解忧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我院收治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各30例.同时无抑郁状态组30例.实验组分别用舒肝解郁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 HAMD、BI、SSS量表评分.结果 3个实验组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其中盐酸文拉法辛改善程度大,与其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ADL、S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而百忧解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忧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百忧解这三种常用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均有促进作用,盐酸文拉法辛在改善抑郁状态方面有更明显作用,百忧解则更能促进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黄启泽;刘梦颖;段晨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R-HU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创伤模型均采用Morganti等的实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变化,分析两者的动态关系.结果 R-HUEPO治疗组在1 d、2 d、3 d、7 d 4个时间点的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继发性脑损害,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梁敏;汤树洪;甘渭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32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6例有效,缓解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1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5.210,P=0.022).结论 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苏晓娇;鲍颂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0-10-2013-04收治的5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主要采用泼尼松、地巴唑以及维生素B1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导体激光等实施综合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92%,治疗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万铭;莫丹;陈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联合静注弥可保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脑梗死后并发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弥可保1 000 μg/d.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组ESS及吞咽困难恢复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68.11±11.98 vs 59.45±12.02,81.10% vs 73.33%,P<0.05).结论 弥可保可能为脑梗死后并发假性延髓性麻痹治疗中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郭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急性脑梗死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神经系统中多发的危重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为多,急性期病死率为15%左右.根据我国六个城市的调查,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0 000[1].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素枝;苏兆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我院2010-04-2013-04观察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取得满意结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04-2013-04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病例入选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2)入院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GCS≤8分;(3)经头颅CT或MRI确诊.
作者:杨大明;甄明;柳再明;李强;杨凯;吴安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从2007-02-2012-02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240例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一般血栓性脑梗死患者254例作为一般脑梗死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当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时,血清IL-6、IL-8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会明显上升,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不同的动态变化.结论 了解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水平变化和具体作用,有助于发现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临床干预办法.
作者:田锦勇;王建怡;李玫;王菊;陈戈雨;戴宏;叶艾竹;刘水和;胡晓;王罗俊;高玉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3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比较.结果 (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死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肖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药物治疗应用于脑震荡患者伤后症候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脑震荡患者18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能量合剂、尼莫地平以及灯盏细辛静滴治疗,对比3组患者在治疗第7、21天时治疗效果;3个月后随访,对3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7 d、21 d,灯盏细辛组有效率(87.50%、96.88%),明显高于尼莫地平(72.13%、80.33%)和能量合剂组(58.06%、61.29%);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灯盏细辛组的伤后症候群发生率(4.69%)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22.95%)和能量合剂组(38.71%,P<0.05).结论 在治疗早期选择有效对症药物对改善脑震荡初期症状以及抑制伤后症候群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海霞;张维;郝锋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性.方法 以非认知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进行19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按键的正误,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的反应时间(F=54.18,P<0.001)和按键正确率(F=40.23,P<0.001)较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有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绩效反应时间[(325.16±69.39) ms]、正确率[(97.5±1.6)%]优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384.58±76.25) ms,(88.2±8.9)% ]和血管性痴呆组[(472.65±89.30)ms,(57.8±7.8)%],后2组行为绩效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ERP提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3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N400成分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早期识别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辅助手段.
作者:罗尔敏;曾学文;邬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1-12收治的3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未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1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神经节苷脂+甲基强的松龙组(GM1+MP组)14例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同时,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GM1+MP组临床疗效优于MP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彬;刘涛;蔡腾;蔡朋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静滴,1次/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常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为38.3%;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性疾患,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达20%~50%[1].本文就PSD神经内分泌方面变化异常分析如下.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03-2012-12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48 h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NSE、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SE及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 d、14 d时治疗组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NSE、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平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