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谢昌纪;周志宇;韦成聪;陈杰飞;黄纯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迟发性过敏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胶质瘤手术加放射治疗后18F-FDG PET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03-2011-04在我院行颅内胶质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分别使用18F-FDG PET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18F-FDG PET影像和 CT检查的图像显示效果以及残存肿瘤或复发病灶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射后出现脑损伤的组织与正常脑白质组织的放射性摄取(L/WM)的比值与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测定(T/W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出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情况,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卒中后情感失禁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 (OR=1.161,95% 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陈仰昆;李婉仪;李伟;曾秋萍;袁伟杰;翁汉育;刘勇林;肖卫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32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6例有效,缓解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1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5.210,P=0.022).结论 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苏晓娇;鲍颂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神经系统中多发的危重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为多,急性期病死率为15%左右.根据我国六个城市的调查,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0 000[1].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素枝;苏兆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16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21 d后比较2组疗效、血脂和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2%,对照组7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0.378,P<0.0001);治疗21 d后,观察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和CRP 3 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男性直肠癌患者80例,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术后评估2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11.1、11.3分,排尿量分别为156.2、139.8 mL,大尿流率分别为19.89、18.16 mL/s,残余尿量分别为2.35、2.78 mL,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49.23、48.14 cmH2O,大尿道压分别为81.01、81.21 cmH2O,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与开腹组手术相似,未增加自主神经损伤.

    作者:郑逸川;谭海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早期应用钙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钙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08-2012-08入住我院的80例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预防出血及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膜同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GO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钙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应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昌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误诊为颅内肿瘤的脑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脑脓肿多通过颅脑外伤、耳、鼻源性、血源性途径感染,引起脑组织局限性破坏,形成内含脓液、周围被纤维包膜包围的病灶[1]且多有急性脑膜炎、化脓、包膜形成三个阶段,多数情况下容易诊断,但是隐源性脑脓肿往往缺乏全身感染症状[2-3],容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误诊为颅内肿瘤的隐源性脑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王凤伟;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HIE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三大对症和三大支持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53例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28天末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效果确切,能够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和神经重塑,在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英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本院2006-10-2013-04发生的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静脉注射恩再适.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觉评分差异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再适治疗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促进症状尽快消失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改善率.

    作者:杨卓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脊液实验检查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的检测特点,探讨脑脊液对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效诊断价值,了解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脑脊液特点,流行季节和临床表现.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压力>200 mmH2O者6例;蛋白轻度增高12例;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6例;血清学、脑脊液抗体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2例.13例治愈,5例好转,2例留有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特征是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蛋白轻度升高,持续压力升高提示预后差.

    作者:魏义胜;杨跃杰;杨晓霞;姚雪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刺激迷走神经治疗胃癌呃逆28例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刺激迷走神经治疗胃癌呃逆的效果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06-2012-09来我院治疗的胃癌呃逆患者28例,采用刺激迷走神经进行止呃,并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3例(88.4%),好转4例(15.3%),无效1例(3.8%),有效率96.4%.结论 刺激迷走神经治疗胃癌呃逆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治疗水平,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英;蔡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癎)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癎)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癫(癎)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脑电活动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6.67%)、MMES评分(25.47±4.83)、无认知功能障碍(83.33%)、躯体功能(76.87±7.16)、心理功能(59.32±5.34)、社会功能(58.76±2.16)、总体生活质量(82.34±8.21)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癫(癎)样放电(15%)、α波(18.21±3.36)、β波(10.32±2.25)、δ(12.36±2.25)、θ波(20.32±3.24)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可有效改善癫(癎)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的认知功能,减少异常脑电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研究基层社区脑卒中患者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制定和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方法 2012-2011年对郑州大学校区周边4个社区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涉及病因、危险因素、不同类型、主要表现、诊断定位方法、治疗采取的措施和后续治疗、预后及相关二级预防的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有差异(P<0.05),发病后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发病前,对基础知识和自身症状病后掌握度较高;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情况有差异(P<0.05):文化程度与知识掌握度呈正相关,部分患者由于相关知识匮乏、对自身疾病重视不够,造成预后不良情况.结论 加强脑卒中知识教育,需针对不同人群、病后不同阶段,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有针对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模式.

    作者:杜琼颖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9-2012年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窍通络方,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宜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01 48例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磨钻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和内分泌检查,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肿瘤全切除37例(77.1%),大部分切除8例(16.7%),部分切除3例(6.3%);术后视力好转22例(84.6%,22/26),视野缺损好转9例(81.8%,9/11),头痛消失或好转10例(71.4%,10/14);术后3个月复查,48例患者平均PRL水平由术前(298.31±143.14)μg/L降至术后(46.38±31.47)μg/L,平均GH水平由术前(48.14±20.38)ng/L降至术后(13.29±5.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脑脊液漏者5例,暂时性尿崩症者13例,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磨钻辅助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待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早期药物治疗对脑震荡患者伤后症状群的影响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药物治疗应用于脑震荡患者伤后症候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脑震荡患者18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能量合剂、尼莫地平以及灯盏细辛静滴治疗,对比3组患者在治疗第7、21天时治疗效果;3个月后随访,对3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7 d、21 d,灯盏细辛组有效率(87.50%、96.88%),明显高于尼莫地平(72.13%、80.33%)和能量合剂组(58.06%、61.29%);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灯盏细辛组的伤后症候群发生率(4.69%)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22.95%)和能量合剂组(38.71%,P<0.05).结论 在治疗早期选择有效对症药物对改善脑震荡初期症状以及抑制伤后症候群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海霞;张维;郝锋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并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工厂从事不同行业一线作业的外来女工3 200名,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 980份(93.13%),SCL-90各因子检出异常率为7.15%,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常模(t=2.29、2.48、12.60、7.51,P<0.05);电子行业女工各项目因子分均高于其他行业.结论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整体状况较好,但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现状整体水平低于其他行业,提示应重点加强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梁英;陈晓;黄梅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